DB36 T 1181-2019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技术规范.pdf
《DB36 T 1181-2019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181-2019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技术规范.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5.080 L 07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1812019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obile application access for government service 2019 - 12 - 13发布 2019 - 12 - 13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1812019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概述.1 5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流程.3 6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技术
2、要求.5 7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审核要求.7 8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管理要求.8 9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运营要求.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用户信息交互示例及说明.9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动账消息推送示例及说明.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数据埋点示例及说明.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 敏感信息脱敏处理规则.14 DB36/T 1181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俊平、吴俐、孙杨、李新华、黄振、侯文刚、张弩、葛敏捷。 DB36/T 11812019 I
3、II 引 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 次”改革实施方案(国办发201845号)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江西政务服务网服务能力, 着力打造移动政务服务系统,以实现“一网通办”移动应用,特制订此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全省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技术规范,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对接全省移动政 务服务系统过程中,实现统一访问入口,统一开发标准,统一上架流程,统一运维管理。 DB36/T 11812019 1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政务服务应用系统接入的流程、技术要求、审核要求、管理要求和运 营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全省移动政务服务
4、系统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ZWFWC0103-2018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移动端建设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 108号) 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 (国办发20184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 the mobile platform of government s
5、ervice 地方和部门政务服务移动应用及资源的汇聚接入系统,面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提 供全省政务服务查询、咨询和移动办事服务的入口。 3.2 政务服务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overnment service 由地方或部门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各类网上政务服务。 4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概述 4.1 总则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将不同机构单位、不同标准、不同渠道的各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事 项经过聚合、转换,形成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展现的应用单元或服务接口。 4.2 系统总体架构 参考国办函2016108号文件中的平台技术架构,移动政务系统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全 面符
6、合全省移动政务服务接入的统一技术规范、安全和运维保障规范,规划总体技术架构由 基础设施层、政务服务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以及访问层组成。总体构架示意图请见图1。 DB36/T 11812019 2 图1 总体构架示意图 4.3 系统功能定位 4.3.1 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服务入口、提升用户体验; 2) 多地区个性化服务集约化管理; 3) 为移动政务应用建立统一对接、统一运维、统一推广; 4) 为政务大数据共享、融合、汇聚和挖掘打下基础; 5) 打造全省移动政务服务建设的开放生态体系。 4.3.2 系统组成 移动政务服务系统,由应用接口入驻子系统、应用开放子系统、事项
7、管理子系统、微门户管理子系 统、运营数据统计子系统组成,各系统主要情况如下: 1) 接口入驻子系统:全局监管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所有政务服务应用的原始业务接口,实时监控接 口运行状况,对出现异常的接口及时预警; 2) 应用开放子系统:提供丰富的开发组件,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流程化管理,统一发布各 个终端; 3) 事项管理子系统:通过对接全省在线办事、在线预约等事项服务,自动化生成办事表单,动态 管理前端事项展示; 4) 微门户管理子系统:对移动端的页面样式、栏目结构、发布信息进行管理和变更控制; 5) 运营数据统计子系统:通过业务埋点实现对接入服务的PV、UV、服务点击量、业务办理量等 DB3
8、6/T 11812019 3 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统计。 4.3.3 功能服务 功能服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标准的接口入驻方式,输出统一域名、统一接口地址; 2) 提供标准的应用开发组件,保证应用体验在移动端获得一致的体验效果; 3) 制定标准的应用测试、应用上下架、应用运维管理流程,确保应用质量可靠; 4) 提供安全、统一的用户信息、用户认证、业务信息等敏感数据交互服务; 5) 提供统一的数据运营监控服务,打造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体验。 4.4 应用类型 4.4.1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分为需身份信息类应用和完全开放类应用。 4.4.2 需身份信息类应用要求按照统一对接原则要求,经过用户授权
9、,统一获取移动政务服务系统用 户信息。 4.4.3 完全开放类应用无需调用用户信息,遵循统一接入流程对接各子系统。 4.5 对接方式 对接方式如下: 1) 接口对接:提供业务接口,按要求进行服务应用开发; 2) 数据对接:提供业务数据,先开发业务接口后再进行服务应用开发。 4.6 认证方式 要求所有政务服务应用均应统一采用移动政务服务系统的用户认证体系。包括个人/法人用户的登 录、注册、刷脸认证等服务能力。所有应用涉及到登录、注册、刷脸认证等功能时,应直接调用移动政 务服务系统相关界面,操作完成后跳转回本应用。 5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流程 5.1 接入流程总览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总体流程分
10、为应用接入、应用开发、应用审核发布三个步骤,移动政务服务 应用对接流程图见图2。 DB36/T 11812019 4 图2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对接流程图 5.2 数据交换 地方和部门数据要求经过省或市数据统一交换系统,统一处理跨网业务数据。 5.3 接口入驻 5.3.1 概述 按照移动政务服务系统统一对接原则,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政务服务应用接口注册移动政务服务系统 接口入驻子系统,对政务服务应用接口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并输出标准的接口地址。 5.3.2 接口入驻流程 接口入驻流程如下: 1) 申请账号:联系移动政务服务系统项目组获取相关账号; 2) 接口注册:根据业务需求,对接口进行封装改造后
11、注册接口入驻子系统; 3) 提交审核:将注册完成的接口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取标准地址; 4) 测试使用:对获取的地址进行测试后,使用接口进行服务开发。 5.4 应用入驻 5.4.1 概述 按照移动政务服务系统统一对接原则,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政务服务应用前端页面上传移动政务服务 系统应用开放子系统,对政务服务应用前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测试,并输出标准的页面地址。 5.4.2 应用入驻流程 DB36/T 11812019 5 应用入驻流程如下: 1) 申请账号:联系移动政务服务系统项目组获取相关账号; 2) 应用开发:根据技术对接标准,使用前端语言开发业务服务; 3) 应用上传:将开发好的应用
12、压缩后上传应用开放子系统; 4) 应用测试:测试人员根据审核要求进行业务测试,测试通过即可生成标准的访问地址。 6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技术要求 6.1 用户对接要求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流程,具体流程见图3,流程如下: 1) 用户授权:需身份信息类服务通过移动政务服务系统申请; 2) 授权验证:移动政务服务系统对用户授权请求进行验证; 3) 加密用户信息:移动政务服务系统对授权用户信息进行SM4加密; 4) 分发授权信息:将已加密的授权用户信息分发给请求方; 5) 解密用户信息:请求方使用移动政务服务系统解密方式进行解密操作。 图3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基于票据获取用户信息
13、交互图 DB36/T 11812019 6 6.2 接口对接要求 6.2.1 接口规范注册 6.2.1.1 地方和部门要求对接口自行封装,应用接口通过接口入驻子系统进行接口注册和管理。 6.2.1.2 接口注册时,地方和部门应填写接入应用的源接口地址和功能描述,以及相关请求参数与返 回参数。若注册的接口属于查询类,要求提供有效的测试参数。 6.2.1.3 请求方式支持get、post和webservice方式,参数支持string和integer类型。 6.2.2 接口数据缓存 为保障应用的并发能力和承载高访问量,对非必需实时请求类接口,要求对接口做缓存处理,缓存 清除周期最短为24h。 6.
14、2.3 接口安全鉴权 通过移动政务服务系统进行互联网交互的应用要求进行接口访问鉴权,支持两种鉴权模式: 1) 安全鉴权:请求签名机制,签名算法采用SM2,双方以安全方式存储接口鉴权密钥; 2) 白名单鉴权:接口白名单,要求地方和部门与移动政务系统开放对接的域名,需加入访问白名 单后方可连通; 3) 应用接口请求所需的接口鉴权密钥需要加密存储,并且不可在前端页面进行调用。接口鉴权密 钥是在接口入驻子系统与业务接口交互时进行鉴权使用。 6.2.4 接口功能自测 6.2.4.1 接口提交审核前,要求地方和部门使用接口入驻子系统的在线测试工具进行自测,6.2.4.2 确 认业务接口正常接通,确定接口返
15、回数据格式; 6.2.4.2 接口需要满足高并发的要求,并发数应达到1000+,响应时长不超过2s; 6.2.4.3 接口需要满足安全性的要求,涉及敏感信息应进行加密或脱敏处理。 6.3 应用开发要求 6.3.1 应用安全提交 6.3.1.1 政务服务应用使用HTML5语言开发,业务接口要求调用接口入驻子系统返回的标准。 6.3.1.2 接口地址和key码,在应用审核的时候,会进行匹配审核。 6.3.1.3 部门和地方要求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移动政务服务应用开发,杜绝外链直接挂载。 6.3.1.4 应用代码需封装成压缩包(.zip)提交应用开放子系统。 6.3.2 底部统一标识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的
16、所有页面底部都需注明“本服务由某某单位提供”。 6.3.3 图形验证码使用 为了阻止攻击者使用自动工具和程序连续恶意提交表单尝试登录、查询等行为,接入服务应用涉及 到表单提交时,建议加入验证码,尤其不要求用户登录的服务应用必须在提交表单时加入图形验证码, 以降低被暴力查询获取大批量接入单位业务数据的可能。若验证码影响用户体验,地方和部门可以自行 决定多少次提交表单后再显示验证码。对于图形验证码的技术要求建议如下: 1) 验证码在设计上必须要考虑到相关安全因素,以免能被轻易地破解,常见的方式是增加背景干 扰元素; 2) 验证码在一次使用后要求立即失效,新的请求需要重新生成验证码,防止验证码多次有
17、效。 6.3.4 表单输入校验 地方和部门开发服务应用时必须对用户产生的输入内容进行校验,不能完全依赖于移动政务服务系 统前端校验,必须使用服务端代码对输入数据进行最终校验。前端校验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减少前端和 服务端的信息交互次数。一旦发现数据不合法,应该告知用户输入非法并且建议用户纠正输入。一方面 DB36/T 11812019 7 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攻击者通过输入进行SQL注入、XSS攻击等恶意行为。 6.3.5 应用模拟测试 6.3.5.1 要求地方和部门联系移动政务服务系统支撑人员,申请开发者工具使用权限; 6.3.5.2 要求地方和部门应用审核前,对应用进行全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181-2019 移动政务服务应用接入技术规范 1181 2019 移动 政务 服务 应用 接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