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
《DB34 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the wheat head blight (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 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 10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2957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
2、植保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单位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桐城市植保植检站、凤台县植保植检站、池州市农技推广 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黄秋云、夏风、邱坤、姚卫平、陈春秋、韦刚、孙友武、邓斌、柏新盛、宋爱颖、 马晓静、岳伟、时雨、马克双、吴怀刚。 DB34/T 29572017 1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赤霉病测报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菌源调查、病情调查、预测方法、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总。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与预测预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系统调查 为了解本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消
3、长动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定点、定时调查。 2.2 大田普查 为了解本地区小麦赤霉病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2.3 子囊壳带菌率 带子囊壳菌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例。 2.4 子囊壳成熟度 以显微镜视野内大多数孢子的成熟度为定级依据,共分四级: 0 级:子囊壳形成,但无子囊和子囊孢子; 级:子囊期,压破只见棍棒状和菊花状簇生子囊,未见子囊孢子; 级:子囊孢子期,子囊孢子分隔清楚,或子囊内有明显可辨分隔的孢子; 级:子囊孢子释放期,子囊壳体积大,易压碎,内有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壳表面 常有灰色 或粉红色粉末。 2.5 子囊壳成熟度指数 各级成熟子囊壳的病残体数占镜检病残体总数的加权
4、平均值。 按公式(1)计算: DB34/T 29572017 2 100 3 )( N mN D m . (1) 式中: D 子囊壳成熟度指数; m 子囊壳成熟度级别; Nm 各级子囊壳成熟度对应的病残体数(株); N 镜检病残体总数(株)。 2.6 病穗率 按公式(2)计算: I()= 100 Z P . (2) 式中: I 病穗率(); P 发病穗数; Z 调查总穗数。 2.7 病粒率 按公式(3)计算: I()= 100 Z P . (3) 式中: I 病粒率(); P 发病粒数; Z 调查总粒数。 2.8 严重度 严重度指小麦穗部发病的程度,用分级法表示,共分五级: 0 级:无病; 级
5、: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4 以下;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41/2;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1/23/4; 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 3/4 以上。 2.9 病情指数 病害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 DB34/T 29572017 3 按式(4)计算: 100 4 )( H ih I i . (4) 式中: I 病情指数; i 病情严重度各级值; hi 各级严重度对应病穗数; H 调查总穗数。 3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以当地病情稳定期病穗率为主要指标、参考发病面积比率确定。 发生程度划分为 5 级,即轻发生(1 级)、偏轻发生(2 级
6、)、中等发生(3 级)、偏重发生(4 级)、大发生(5 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 别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发生程度 轻发生 偏轻发生 中等发生 偏重发生 大发生 病穗率(,X) X3 3X10 10X20 20X30 X30 发生面积比率(,Y) Y70 Y30 Y30 Y30 Y30 4 菌源调查 4.1 子囊壳带菌率调查 4.1.1 调查时间 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各调查 1 次。 4.1.2 调查类型田 选择当地水稻 - 小麦、玉米 - 小麦轮作等不同茬口、不同生育期 35 块田作为调查田,并估算 该类型田在当地所占面积比率。
7、 4.1.3 调查方法 针对赤霉病菌在本地区的主要越冬场所,分别检查水稻稻桩、玉米秸秆等带菌情况,每次每块田随 机取样 50 丛(株),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 的表A.1。 4.2 子囊壳成熟度调查 4.2.1 调查时间 子囊壳成熟度调查可结合带菌率调查同时开展,在始穗期根据子囊壳成熟度适当增加调查频次。 4.2.2 调查方法 DB34/T 29572017 4 从带菌的病残体中取一株子囊壳较多的病残体, 每类型田的总取样数应 10 株以上, 带回室内镜检。 每株挑取不同部位的子囊壳(包含里层和外层),放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碎子囊壳镜 检,检查结果记入附录A 的表A.2。 4.3 空
8、中孢子调查 用孢子捕捉器捕捉子囊孢子(含分生孢子),以空中孢子的相对浮游量来表示菌源量的多少(有条 件的站点可作此项调查)。 4.3.1 孢子捕捉器的设置 孢子捕捉器在麦田设置高度为 1.2 m。捕捉器臂长 15 cm 17 cm,转臂至地面高度为 1.5 m,微 型电动机转速为 1500 r/min。 4.3.2 黏孢载玻片 采用厚度为 1 mm1.5 mm 的载玻片,安装在转臂上呈 45 度角,在回旋迎风上均匀涂上白凡士林 薄膜。 4.3.3 捕捉时间和管理 自小麦孕穗期起连续捕捉 20 d30 d,傍晚放载玻片,次日早晨收载玻片。 4.3.4 镜检和记载 镜检时在玻片中央滴一小滴无菌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2957-2017 小麦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2957 2017 小麦 赤霉病 测报 调查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