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130-2018 菱生产技术规范.pdf
《DB33 T 2130-2018 菱生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2130-2018 菱生产技术规范.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05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130 2018 菱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ater chestnut production 2018 - 08 - 03发布 2018 - 09 - 03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30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华市金东区经济特产站、义乌市 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嘉兴市秀洲区经济作物技 术推广站、 金华市上荷塘蔬
2、果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志萱、何洪法、王艳俏、倪龙凤、 王惠娟、杨梦飞、杜利鑫、颜兴良、楼文 美、周维明、姚学良、胡素春、朱丽娜、阮尚进。 DB33/T 2130 2018 1 菱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菱的 产地环境条件 ,及 品种选择、田菱栽培、塘菱(湖菱)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 留种 等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
3、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田菱 在水田中种植的浅水菱。 3.2 塘菱、湖菱 在 水塘 或湖荡中种植的菱。 3.3 一级分枝 在菱种萌芽抽生的发芽茎上长出主茎的部位,后续长出的分枝。 3.4 菱盘 植株出水面后的 浮水叶互生,聚生于茎端,在水面形成莲座状 的部分。 DB33/T 2130 2018 2 4 产地环境条件 菱生产的土壤、水、空气等生产环境应符合 NY/T 5010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宜当地栽培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如金华青菱、 南
4、湖菱、两角菱 、红菱等。 6 田菱栽培 6.1 大棚栽培 6.1.1 育苗 6.1.1.1 苗床准备 采用大棚育苗。苗床宜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中等、前茬未种植菱的田块,按大田种植面 积 12: 1 15: 1的比例留足育苗田,冬耕晒垡。播种前 15 天 灌水浸没土层。播种前 2 天 3 天 再次翻 耕,按每亩( 667 ) (折纯) 4 kg N、 4 kg P2O5 、 6 kg K2O的用量施入基肥,整平田面,灌水 10 cm 待播。 6.1.1.2 播种 1月中旬 2月上旬播种,每亩( 667 )苗床用种量 400 kg 450 kg,均匀撒播。 6.1.1.3 播后管理 出苗前
5、苗床保持 3 cm 5 cm水层 ;出苗后逐渐加深水层至 10 cm 15 cm,直至移栽。出苗前大棚密 闭;出苗后日均气温稳定在 15 以上时,中午打开两头棚膜通风换气 1 h 2 h,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延 长通风时间。 6.1.2 种植田准备 菱田定植前结合冬耕清理田园。移栽前 15 天以上搭建大棚。采用热镀锌 钢管大棚或竹木大棚。菱 田施肥 应 按照 NY/T 496规定。移栽前 10 天 15 天 灌浅水,每亩( 667 )施 500 kg 1000 kg腐熟有 机肥,翻耕入土。移栽前 3 天 5 天 根据中等肥力田块每亩( 667 )施基肥(折纯) 8 kg N、 6 kg P2O5、
6、 6 kg K2O,整平田面,灌水 15 cm。 6.1.3 移栽 3月上中旬,菱盘直径达到 5 cm 8 cm时,选择晴暖无大风天气移栽, 移栽时水层保持在 10 cm 15 cm。 每亩( 667 )移栽菱苗 600 穴 700 穴 ,每穴 4 株, 菱苗根部埋植入土 5 cm 8 cm。 6.1.4 栽后管理 6.1.4.1 温度管理 前期棚膜管理参照 6.1.1.3。日均气温稳定在 20 以上时,大棚两侧通风,日揭夜盖。日均气温稳 定在 24 以上时,揭除棚 膜。 DB33/T 2130 2018 3 6.1.4.2 水位管理 移栽 后保持 10 cm 15 cm稳定水层。进入 5月份
7、,随菱苗生长逐渐加深水层并保持 20 cm以上,宜流 水灌溉。 6.1.4.3 追肥 坐果前一般不施追肥,叶面出现缺肥症状时,喷施 0.2% 0.3%尿素溶液。进入采摘期,每采摘 1 次 2 次施 1 次追肥,每次每亩 ( 667 )穴施 15 kg 20 kg中氮低磷高钾复合肥(如 15N 7P2O5 25K2O 等)。 6.1.4.4 防除杂草 人工清除四叶萍、水花生、青萍等杂草,禁止使用除草剂。 6.1.4.5 整理菱盘 封行后及时整理菱盘,菱盘密度每平方米 16 个 22 个。 6.2 露地栽培 6.2.1 大棚苗露地栽培 移栽适期为 4月上中旬。其他栽 培技术按照 6.1的要求 。
8、6.2.2 直播栽培 6.2.2.1 种植田准备 菱田清理、施 肥 按照 6.1.2的要求 。 6.2.2.2 播种 播种适期为 3月上旬,因品种而异每亩( 667 ) 播种 60 kg 80 kg,均匀撒 播,播后灌水至 10 cm 15 cm,并保持水位稳定。 6.2.2.3 田间管理 菱苗一级分枝形成菱盘后适当删密补稀。随着菱苗的生长,水位逐渐加深到 20 cm以上。定苗后管 理技术同 6.1.4。 7 塘菱和湖菱栽培 7.1 清理塘、湖 种植前清除塘、湖杂草、杂菱和杂物。 7.2 直播栽培 7.2.1 播种期 3月下旬 4月上旬播种。 7.2.2 播种 DB33/T 2130 2018
9、 4 采用撒播,每亩( 667 ) 20 kg 25 kg种苗, 均匀撒入水面。 7.2.3 播后管理 7.2.3.1 追肥 一级分枝形成菱盘 后,每亩( 667 )追施尿素 10 kg或复合肥 15 kg,将肥料与河泥混合,做成肥 泥团,放入水中。植株开花后,根据生长情况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 7.2.3.2 整理菱盘 对生长过密的 水域中的 菱盘进行 适当 疏理, 清除采收期间长出的无效 菱盘 。 7.2.3.3 除草 种植前,及时清除杂草和杂菱;种植后至封行前,宜人工除去杂草。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白绢病、褐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萤叶甲、蚜虫、褐萍螟等。 8.
10、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高 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将有害 生物危害 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8.3 防治方法 8.3.1 农业防治 采 用优良菱品种,选择健壮无病菱果作种菱,水田栽培应 合理轮作。加强生产场地管理,清洁田园, 科学灌溉。 8.3.2 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粘虫板等诱杀害虫,大棚栽培宜用防虫网隔离。 8.3.3 生物防治 采用昆虫信息素等诱杀害虫。使用生物农药、天敌等防治病虫害。在菱定植前与采收结束后,放鸭 除虫、除草。 8.3.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按 GB/T 8321的规定执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 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 2130-2018 菱生产技术规范 2130 2018 生产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