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3602-2019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设计技术标准.pdf
《DB32 T 3602-2019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设计技术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3602-2019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设计技术标准.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3602 2019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设计 技术 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design of Nationgal and Provincial Arterial Highway ICS 35.240 L67 备案号: 2019-07-11 发布 江苏省 市场 监督 管理 局 发布 2019-08-01 实施 DB32/T 3602-2019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基本规定 . 1 4 总体 . 2 5 路线 . 2 6 路基 . 8 7 路面 . 9 8 桥
2、涵 . 10 9 路线交叉 . 12 10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14 11 施工期交通组织 . 17 DB32/T 3602-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起草 单位: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胜武、姚 宇、朱辉阳、张敏德、蒲 政、何 松、陈 科、 杨 宁、 王 振、吴 阳、章世祥、周兴顺、邹勇军、文鹏兵、姜海涛、姚 李、王立新、朱高波、王 俊、 严 谨、高培培 。 DB32/T 3602-2019 1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3、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 新建和改扩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本标准 规定 了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的总体 、路线、路基 、 路面、桥涵、路线 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等 相关要求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CJJ 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2016年版) CJJ 129-2009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20-2017
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50-2017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D82-2009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3 基本规定 3.1 公路 技术等级应根据 公路 功能、路网规划 ,结合 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地形条件等综合论 证确定。 3.2 公路 设计速度应根据 公路 功能与技术等级、结合地形、 工程经济、 预期的运行速度和沿 线土地利用性质等综合因素论证确定。 3.3 结合江苏省地域特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宜采用一级公路或二级公路;一
5、级 公路的设计速度宜采用 100 km/h 或 80km/h,二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 80 km/h 或 60km/h。 3.4 一级 公路设计服务水平应不低于 三级,二级公路设计服务水平应不低于四级 。 非 机动车及行人密集路段、 条件受限的互通式 立体交叉匝道、 分合流及交织区段,设计服务水 平可降低一级 。 3.5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DB32/T 3602-2019 2 4 总体 4.1 公路 设计应做好总体设计,协调好路线与路基、路面、桥涵、 路线交叉、 交通工程及沿 线设施等各专业之间的关系。 4.2 总体设计应根据公路功能、等
6、级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项目建设条件和特点,有针 对性地制定总体设计原则。 4.3 总体设计 应执行上一阶段相关批复和审查会议纪要 , 以 及 相应阶段有关专题研究成果等 要求。 4.5 存在 分期实施 的 项目 , 应提前做好相关规划和土地控 制工作。 4.6 既有道路改扩建项目 , 应 在老路、老桥调查分析与技术状况评定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改 扩建方案,并做好 改扩建期间 的交通组织设计,确保施工期间车辆通行安全。 4.7 公路 设计应与规划、国土、公路、铁路、水利、航道以及电力、通讯管道等相关部门 充 分 沟通协调,并形成书面意见。 5 路线 5.1 一般规定 5.1.1 路线线性宜顺
7、捷,应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注意线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应 尽可能采用较高的平纵面指标 。 5.1.2 路线 布设宜绕避 城镇密集区,路线与城镇 规划 边缘的距离要合理,既要为城镇的发展 预留足 够空间, 兼顾 方便居民出行。 5.1.3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应满足路基干湿状态、设计 洪 水位等控制 因素 外,还应适应地形起 伏 , 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占地,节省工程造价。 5.2 横断面形式 5.2.1 各级公路的车道数应根据预测的设计交通量、 通行能力 、服务水平等因素综合 确定。 5.2.2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宜采用整体式断面,条件受限时,经综合论证可采用分离式 断面。 5.2.3 一级公
8、路 设计速度 为 100km/h 时, 宜采用 以下横断面形式: a) 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 一般路段路基 横断面形式 宜采用图 1 所示横断面, 城镇 路段路 基横断面形式 宜采用图 2 或图 3 所示横断面 ; DB32/T 3602-2019 3 单位为厘米 图 1 一级公路( 100km/h)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单位为厘米 图 2 一级公路( 100km/h)城镇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形式一) 单位为厘米 图 3 一级公路( 100km/h)城镇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形式二) 注:右侧硬路肩宽度正常情况下采用 3.0m,城市周边路段可采用 4.25m。 b) 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一般路段路基
9、横断面宜采用图 4 所示横断面,城镇路段路基横 断面宜采用见图 5 或图 6 所示横断面。 单位为厘米 图 4 一级公路( 100km/h)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DB32/T 3602-2019 4 单位为厘米 图 5 一级公路( 100km/h)城镇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形式一) 单位为厘米 图 6 一级公路( 100km/h)城镇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形式二) 注:右侧硬路肩宽度正常情况下采用 3.0m,城市周边路段可采用 4.25m。 5.2.4 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为 80km/h 时 , 宜采用 以下横断面形式: a) 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 一般路段路基 横断面 宜采用图 7 所示横断面 ,
10、 城镇 路段 路基 横 断面 宜采用图 8 或图 9 所示横断面 ; 单位为厘米 图 7 一级公路( 80km/h)路基标准 横断面图 DB32/T 3602-2019 5 单位为厘米 图 8 一级公路( 80km/h)城镇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形式一) 单位为厘米 图 9 一级公路( 80km/h)城镇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形式二) 注:右侧硬路肩宽度正常情况下采用 3.0m,城市周边路段可采用 4.25m。 b) 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一般路段路基 横断面 宜采用图 10 所示横断面 ,城镇路段 横断 面 宜采用图 11 或图 12 所示横断面 。 单位为厘米 图 10 一级公路( 80km/
11、h)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单位为厘米 图 11 一级公路( 80km/h)城镇路段路基标 准横断面图(形式一) DB32/T 3602-2019 6 单位为厘米 图 12 一级公路( 80km/h)城镇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形式二) 注:右侧硬路肩宽度正常情况下采用 3.0m,城市周边路段可采用 4.25m。 5.2.5 一级公路 城镇 路段当公路 两侧 横向干扰 较多 时,横断面形式 宜采用 形式 一; 横向干扰 较少 时,横断面形式 宜采用 形式 二。 5.2.6 一级公路城镇路段 侧分带、辅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宽度可结合项目的 具体 情况 论证后进行调整。 5.2.7 中央分隔带宽度 宜
12、采用 2m,特殊路段 应根据具体条件, 经分析论证后 , 可 局部 采用不 同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5.2.8 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 80km/h 时,一般路段路基 横断面 宜采用图 13 所示横断面 ; 在慢 行车辆较多时,路基横断面可 采用图 14 所示横断面 ,通过加宽硬路肩的方式设置慢车道。 单位为厘米 图 13 二级公路( 80km/h)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单位为厘米 图 14 二级公路( 80km/h)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注:采用该横断面时,应增加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交通组织管理,若条件受限车道与慢车道之间 采用划线分隔时,要求对应路段最高限速不应超过 60km/h。 DB32/T 3
13、602-2019 7 5.2.9 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 60km/h 时,一 般路段路基 横断面 宜采用图 15 所示横断面 。 单位为厘米 图 15 二级公路( 60km/h)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5.2.10 二级公路 穿越 城镇 时,在保证公路基本断面前提下,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慢车道的 设置可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执行 。 5.2 平面设计 5.2.1 应避免采用过长的直线影响行车安全,当路线经过城区、开发区时,应设置标志等措 施保障行车安全。 5.2.2 改扩建项目应充分 利用老路资源,有条件时对小偏角、长直线做适当调整。 5.2.3 超高 宜采用线性渐变方式过渡。 5.3 纵断面设计
14、5.3.1 纵坡以平、缓为宜, 一般情况下, 最大纵坡不宜大于 3%。 5.3.2 最小纵坡不宜小于 0.3%,在排水能力满足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平坡;考虑路基 排水需要,边沟纵坡不宜小于 0.3%。 5.3.3 超高过渡段合成纵坡不宜小于 0.5%。 5.3.4 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长度小于或者接近最小 坡长时,宜合并调整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5.3.5 反向竖曲线间的直坡段长度以不小于设计速度行驶的 3s 行程为宜。如不能满足 时,应加大两竖曲线半径,使曲线 径向衔接,形成顺滑的流线型曲线。 5.3.6 凹形竖曲线的最低点不宜设置在平面交叉口和桥上,尤其在长大桥上,
15、若必须 设置时应做好排水设计。 5.3.7 对路线穿越圩区段,应分析圩区洪水位、圩堤的防洪等级等,合理确定纵断面 设计标高。 5.3.8 临河临塘等特殊路段应增加路基边坡的稳定性验算。 5.3.9 临街路段纵断面设计应统筹考虑道路与两侧 现有建筑物的关系,确保建筑物安 全和道路的正常使用 。 DB32/T 3602-2019 8 5.3.10 改扩建项目应 结合老路路面处治方案拟合纵断面线形 。 5.3.11 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力求均衡,合成坡度 应满足要求,以利于路面排水 和行车安全。 6 路基 6.1 一般路基 6.1.1 路基设计高度宜按设计洪水位、 路基回弹模量与干湿类型 、 路
16、基工作区深度、 排水 等 需要确定。城镇段公路路基高度应满足城市防洪标准,并考虑救灾通道的需求 综合确定。 6.1.2 河塘路 段宜 将塘底淤泥清除,为便于回填材料压实施工, 可 在河塘底部 先回填 厚度 不小于 40cm 的 透水性材料 。 6.1.3 应结合项目区域筑路材料供应情况选择合理的路基填料,宜优先选用级配良好 的砾类土、砂类土。 6.1.4 以细粒土作为路基填料时,一般宜采用石灰处治,粉土、粉 砂填料宜采用水泥 处治或水泥、石灰综合处治,水泥、石灰掺加比例应根据填料试验确定。 6.1.5 宜结合区域内城建、水利等工程项目进行取土,减少取土坑占地。 6.1.6 路堑边坡坡率应结合边
17、坡稳定、占地 、防护形式、景观要求等综合确定,宜充 分考虑边坡植物防护的需要。 6.1.7 景观要求较高的路段,宜采用流线形边坡,与原始地形地貌相协调。 6.2 路基排水 6.2.1 路基排水宜选用成熟、经济、实用的排水设施,满足设计流量, 公路排水设施 不应兼做其他非公路排水用途 。 6.2.2 景观要求较高的路段可采用暗埋式边沟, 排水流量较小的路段可选用植物防护 的生态边沟。 6.2.3 穿越城镇的排水设施应与城镇现有或规划的排水系统相协调,并满足市政排水 相关的规范、规程要求。 6.2.4 宜对路基排水与坡面防护进行综合设计,减少工程防护。 6.2.5 边沟宜采用流线型断面, 宜 采用
18、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拼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 于 C25,拼砌时预制块下设调平垫层。 6.2.6 边沟出水口宜设置急流槽,与天然水系实现良好衔接。 6.2.7 下穿道路汇集的水无法 自流 排出时,可 设置排水泵站 。 6.3 路基防护与支挡 6.3.1 边坡高度较低的路段可 采用喷播植物防护。边坡坡率为 1:1.5 时,植物防护的 最大临界高度宜为 2.5m3.5m;设置路面集中排水系统的路段,临界高度可提高至 DB32/T 3602-2019 9 3.5m4.0m;粉土填筑路段临界高度宜为 2.5m。 6.3.2 高于 6.3.1 中临界高度的路堤边坡宜采用骨架植物防护,骨架内喷播植草 ,或 采
19、用挂三维土工网结合喷播植草防护。 6.3.3 桥梁台前边坡、锥坡及台后边坡应加强抗冲刷防护设计,宜采用水泥混凝土预 制块满铺防护,台后加强防护段的长度不小于 10m。 6.3.4 沿河路基坡面受水流冲刷时应采用工程防护, 防护类型 宜采用砌石或混 凝土护 坡。防护基础应埋设在清淤后河塘底面以下。 6.3.5 对于两侧规划有绿化带的公路, 可放缓路堤边坡,以利于边坡采用植物防护, 同时应 避免绿化带对路基排水的影响。 6.3.6 路肩式挡土墙顶部应设置护栏, 并 做好护栏与挡土墙的连接设计。 6.4 软土地区路基 6.4.1 软土路基设计应在相关设计原则指导下,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采用适用的处
20、理方案,使路基稳定、沉降和地基承载力满足相关要求。 6.4.2 换填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地基,处理深度宜为 0m3m。垫层的底面宽度 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 6.4.3 水泥土搅拌桩宜采用双向搅拌桩。 6.4.4 地基 土的塑性指数 Ip 大于 25 时,不宜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土的天然含水 量小于 30或地下水的 pH 值小于 4 时,不宜采用 粉喷法 处理。 地基土 含水比(含水 量与液限的比值)小于 0.9 时,宜采用 浆喷法 ;含水比大于 1.0 时,宜采用粉喷 法 ; 含水比 为 0.91.0 时,根据相关项目经验确定。 6.4.5 水泥 土 搅拌桩处理路堤下软土地基时
21、, 宜处理至 坡脚外 1m1.5m,沿压河塘段 路段 应 根据 路基 稳定的需要处理至坡脚外 3m5m。 6.4.6 刚性桩复合地基宜采用预制管桩,桩间距 2m3.5m,桩帽设计应满足公路钢 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362)相关规定要求。 6.4.7 复合地基处理路段和其他处理方法路段交界处应设置沉降过渡段,以减小差异 沉降。 6.4.8 高压线和跨线桥下等施工空间高度受限的路段,可采用高压旋喷桩等处理。 7 路面 7.1 路面类型宜选用沥青路面。收费广场 及 易受水损害的路段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7.2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重”及以上的公路宜采用三层 式 沥青面层,
22、其他干线公路 可采用两层 式 沥青面层。两层式面层总厚度为 10cm13cm,三层式面 层总厚度为 16cm18cm;一级公路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12cm。 7.3 交叉口、长大纵坡等位置的路面设计宜加强抗车辙措施。 7.4 基层 宜采用 水泥稳定碎石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 材料 。 基层厚度宜 为 20cm38cm。 DB32/T 3602-2019 10 7.5 底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二灰土、石灰土、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等 。采用二灰土时 应明确粉煤灰的质量控制要求。 7.6 既有道路路面补强设计应综合考虑既有道路状况、路面材料特性、交通量、路线纵坡、 横向调坡标高控制等方面,分析研究后确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3602-2019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3602 2019 普通 干线 公路 设计 技术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