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1228.1-2007 声学.表面声散射特性.第1部分 混响室中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测量.pdf
《GB T 21228.1-2007 声学.表面声散射特性.第1部分 混响室中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测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1228.1-2007 声学.表面声散射特性.第1部分 混响室中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测量.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2020A 59 a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22812007ISO 17497-1:2004声学表面声散射特性第1部分:混响室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测量Acoustics-Sound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surfacesPart 1:Measurement of the random-incidence scattering coefficientin a reverberation room2007-1卜14发布(IS0 174971:2004,IDT)2008050 1实施丰瞀髁鬻瓣警糌瞥霎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9GBT 2122
2、81-2007ISO 174971:2004前言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原理-5频率范围6测试安排61混响室62旋转台和底板-63试件7测试步骤71测试信号72声源和接收设备73脉冲响应的测量74温度和相对湿度75衰变曲线的估算8结果表述81计算方法82准确度83结果表达9测试报告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参考文献目 次I111233334555566667779O刖 昌GBT 212281-2007IS0 17497-1:2004GBT 21228声学表面声散射特性包括以下两部分:第1部分:混响室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测量第2部分:自由场指向性扩散系数测量本部分是G
3、BT 21228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 174971:2004声学表面声散射特性第1部分:混响室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测量(英文版)。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吕亚东、谭华、盛胜我、莫方朔、王季卿、陈建华、张明照、尹铫。GBT 212281-2007ISO 17497-1:2004引 言表面声散射程度在室内声学各个方面(如:音乐厅、录音棚、车间和混响室)研究中非常重要。散射不足会导致严重
4、偏离指数型声压衰减规律。另一方面,室内通过强散射表面可以获得近似扩散的声场。室内散射程度是与室内音质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GBT 21228的本部分将声散射系数作为一个新概念引入。声散射系数与吸声系数在室内声学计算、模拟和预测建模中非常有用。表面散射模型的建立对于得到室内声学的可靠预测十分重要。GBT 21228的本部分提出定量测量表面散射特性的方法,以代替以前曾经应用但不被广泛接受的估算法。GBT 21228的第2部分将重点介绍指向性扩散系数的测量方法,指向性扩散系数虽不同于无规人射声散射系数,但与其相关。声散射系数是用来粗略描述声散射程度的物理量,扩散系数则是描述声散射的指向性均匀度,即扩散
5、表面的质量。因此两个概念都需要,它们有不同的应用场合。GBT 212281-20071S0 174971:2004声学表面声散射特性第1部分:混响室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测量1范围GBT 21228的本部分规定了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表面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的测量方法。应在混响室中以足尺模型或实物缩尺模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用来描述有多少来自表面的声反射偏离了镜面反射。其结果还可用于与室内声学和噪声控制有关的对比和设计计算。本方法不适用于表征表面声散射的空问均匀分布特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122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6、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 172471声学户外声传播衰减第1部分:大气声吸收的计算(GBT 1724712000,idt IS0 96131:1993)GBT 20247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GBT 20247 2006,ISO 354:2003,IDT)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镜面反射specular reflection遵循斯奈尔(Snell)定律的反射,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镜面反射可通过远大于入射声波长的刚性平面来近似得到。32
7、扩散声场diffuse sound field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个传播方向为无规分布的声场。33声散射系数scattering coefficient如总反射声能减去镜面反射声能之后与总反射声能的比值。注:理论上,却可在0和1之间取值,其中:o表示完全镜面反射表面,I则表示完全散射的表面。下标0用来表示相对表面法向的人射角度。若无下标,则表示无规人射。34无规入射声散射系数random-incidence scattering coefficient5总反射声能减去扩散声场中表面镜面反射声能之后与总反射声能的比值。GBT 212281-2007IS0 174971:200435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8、random-incidence absorption coefficient口,入射声能减去扩散声场中表面总反射声能之后与人射声能的比值。36无规入射镜面吸声系数random-incidence specu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Cfspec入射声能减去扩散声场中表面上镜面反射声能之后与入射声能的比值。注:当损失包含散射声能和被吸收的声能时,这是表观吸声系数,。可在仉和1之间取值。37实物缩尺比例physical scale ratio1:N实物缩尺模型的任一线性尺度与足尺实物同一线性尺度之比。注:用于声学测量的缩尺模型中的声波波长遵循同样的实物缩尺比例。因此,如
9、果缩尺模型与足尺实物采用同样的声速,则模型测量所用的频率应是足尺实物所用频率的N倍。4原理本方法的原理可以通过观察时域反射和散射效果来进行阐释。图1表示自由场中从试件不同方位凹凸表面反射引起的3个带通脉冲。2山q蚓韫+图1 在试件3个不同位置测得的带通脉冲响应示例时间tmSGBT 212281-2007ISO 17497-1:2004显然,早期反射部分是高度相关的,该相关部分等同于镜面反射分量。相反,后期部分相位不同并且取决于特定方位,反射脉冲的“尾部”能量包括了散射部分。测量方法原理是从反射脉冲中提取镜面能量,即:可以通过不同试件方位获得的脉冲响应同步(锁相)平均得到。该原理可以直接应用于混
10、响室测量。除常规吸声系数测量外,可将(圆形)试件放置在旋转台上测量不同试件方位的脉冲响应。通过声压脉冲响应的同步平均,镜面分量得到同相相加,而散射声则干涉相消。假定散射分量统计意义上彼此无关,可以看出(见参考文献1)n个室内脉冲响应同步相加后,早期衰变与声吸收和试件声散射引起的表观能量损失的联合效应相关。5频率范围应按i3倍频程进行测量,其中心频率在100 Hz5 000 Hz频率范围内。这是针对足尺测量计算而言的。如果采用1:N实物缩尺比例,则中心频率位于N100 HzNX 5 000 Hz频率范围内。注1:倘若缩尺模型填充的气体声速不同于空气声速,则测量频率应按波长遵循实物缩尺比例1:N进
11、行选择。注2:如果空气衰减过大,则测量可忽略高频,详见613。6测试安排61混响室611概述GBT 20247给出了混响室的技术要求。扩散体位置应固定,即运动扩散体(旋转扩散体)不应使用。房间及室内设备尽可能不变。温度和湿度对测量有很大影响,见74。任何可能产生空气运动或改变室内空气特性的设备,如通风系统不宜启动。612室内容积混响室容积V(单位:ITl3)至少为:V200N-3613空室声吸收空室的吸声量A,包括空气衰减不宜超过:AlO3Vj注:根据631试件尺寸要求,导出经验关系A。S1,其中:S为试件面积。62旋转台和底板要求旋转台能够旋转试件。旋转台应具有圆形刚性底板,底板应相对旋转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1228.1 2007 声学 表面 散射 特性 部分 混响室 中无规 入射 系数 测量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4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