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21203-2007 信息技术 办公设备 复印机有效复印速率的测量方法.pdf
《GB T 21203-2007 信息技术 办公设备 复印机有效复印速率的测量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21203-2007 信息技术 办公设备 复印机有效复印速率的测量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710010N 47 a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 1 203-2007ISOIEC 1 4545:1 998信息技术办公设备复印机有效复印速率的测量方法Information technology-Office equipment-Methodfor measuring copying machine productivity2007-1 1-14发布(IS0IEC 14545:1998,IDT)2008040 1实施丰瞀徽鬻瓣警麟赞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促19GBT 21203-2007ISomc 14545:1998目 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试验条件
2、“31环境“32电压”33复印纸-4测试方法-41定义一42测试一5数据的计算和处理一6结果的表述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用示例A1装有自动输稿器并有双面复印能力的30张rain的复印机A2装有自动输稿器并有双面复印能力的62张rain的复印机A3装有自动循环输稿器并有双面复印能力的85张min的复印机【1l1l22222446670刖 吾GBT 21203-2007ISOIEC 14545:1998本标准等同采用ISOIEC 14545:1998(信息技术办公设备复印机有效复印速率的测量方法(英文版)。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b)“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
3、本标准”;c)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d)按GBT 112000的格式编号和编写。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复印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7)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国家复印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参加起草。本标准起草人:仇相如、汤付根、鲁俊和、方晓时。本标准为首次制定。GBT 21203-2007ISOIEC 14545:1998信息技术办公设备复印机有效复印速率的测量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复印机实际输出速度或产生复印机的有效复印速率的测量方法。本标准
4、适用于装有自动输稿器或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普通纸复印机,适用于这些机器的单面及双面复印方式。本标准专门用于非数字复印机(通常指使用光学镜头的模拟机)。本标准允许对复印机自有的多种双面复印方式操作下产生的有效复印速率进行比较。当使用自动输送原稿、排序和或整理复印品功能时,多数复印机会以一个与标称速度”不同的速率来输出双面复印品。人们经常采用双面复印方式(1:2、2:1、2:2)。在这些方式中,有效复印速度通常会明显地降低。根据经验,有效复印速率减小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复印机原稿处理器的类型。有预分页功能的原稿处理器与有后分页功能的原稿处理器相比,其产生的有效复印速率有很大不同。所谓预分页就是,将原稿按
5、分页顺序连续送人稿台,并为每一页制作一张复印品的方式。所谓后分页就是,在下一页原稿按顺序预先进入稿台准备复印之前,就将上一页原稿按要求的总页数复印的方式。此外,复印机的有效复印速率会受到任务相关参数的影响,最主要的是需复印的一套原稿的数量和运行长度或复印套数。现有的标准,包括当前普遍用于测试和记录复印机有效复印速率的试验,还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这些有关机器和任务的重要参数。本标准为上述双面复印方式提供了实际输山速度或有效复印速率的一般测量方法,并允许复印机的制造方和购买方对各种具有该特性的复印机的有效复印速率进行说明和比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6、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6981-1997 信息技术 办公设备 复印机规格表中应包含的基本内容(idt ISOIEC 11159:1992)ASTM F 1318:90确定各种结构的静电复印机有效复印速率的标准试验方法3试验条件31环境试验应在下列环境下进行:温度;1825;相对湿度:3070。在正常工作中,复印机的外盖应完全关闭。机器及其足够数量的耗材应在进行试验之前适应试验环境。用于试验的所有耗材,包括复印纸在
7、内,都应符合制造方的规定。1)此处的标称速度指对机器稿台上的静止原稿进行连续复印后,每分钟产生的复印品。复印机的常规测试应参照GBT 16981。1GBT 21203-20071Is0LEC 14545:199832电压在试验中,工作电压应保持在该机额定电压士10的范围内。33复印纸所使用的复印纸应具有以下特征:裁切好的纸张;A4尺寸;定量60 g砰90 gm2。4测试方法41定义“单面复印”这是一个较少用到专业术语,在逻辑上对应于常用术语“双面复印”(见下文),描述了大多数常用的操作方式:1:1方式:单面原稿到单面复印品,简称单面到单面。“双面复印”该术语用于描述复印机对有单面或双面信息的指
8、定数量的原稿进行一定数量的复印,以得到单面或双面复印品的操作方式。就页面容量而言,原稿和复印品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以下三种操作方式得到的复印品,却在页数上与原稿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这三种方式与原稿的关系如下所示:1:2方式:单面原稿到双面复印品,简称单面到双面;2:2方式:双面原稿到双面复印品,简称双面到双面;2:1方式:双面原稿到单面复印品,简称双面到单面。42测试421概述试验的机器应按第3章的条件进行准备。复印纸的走向应与纸张长边方向一致,除非这种输送方向不是机器的特性。在后一种情况下,必须使用短边输送,并且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当机器有1;1,1:2,2:2,2:1的操作方式时,试验
9、应按以下方式进行。每次试验应产生多套复印品,就像下面定义的试验条件表(见表1)中所设置的那样。试验要求的差别取决于复印机的标称速度,这些试验要求和结果的示例参见附录A。表1有效复印速率运行表原稿页数 运行长度(复印套数)N 复印方式1(按面计数)(5或10或20)4 1;I R R R4 1 l 2 R R R4 22 R R R4 21 R R RlO 1:1 R R R10 1:2 R R R10 2:2 R R R10 2:1 R R R20 1:1 R R R20 1:2 R R R表1(续)GBT 21203-2007ISOIEC 14545:1998原稿页数 运行长度(复印套数)N
10、 复印方式1(按面计数)(5或10或20)20 2:2 R R R20 2 I 1 R R R20 1:1 o O o20 1 l 2 o o o20 2:2 o o o20 2:1 O o O表中:R一要求项,o_可选项。表1中还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原稿页数N,可以选择大于20的值,如果要对高速复印机进行特性验证时,就必须采用该设置。通常至少要求三种运行长度,判断依据如下:a)运行长度;1对任何机器都是最基本的,无论复印速度和或有效复印速率的值是多少。b)运行长度,即接近机器50有效复印速率的点,在每种所选操作方式中都是必须的。在三种指定运行长度(5、10或20复印套数)中,应采用50有效复
11、印速率最匹配的运行长度。c)运行长度n”即满足用于测试机器大于或等于有效复印速率最大值的95的点,在每种所选操作方式中都是必须的。如果在运行长度(520复印套数)的范围内不能达到有效复印速率最大值的95,就必须选择较大的运行长度以满足该条件。在选择有效复印速率数据点时,对于这三种判断依据的应用参考附录A中的示例。对于每种套数和复印方式:a)必须进行运行长度一1和10时的数据测量;b)如果在运行长度一10时的数据和n。s相同,那么必须进行运行长度一5时的数据测量;c)如果在运行长度=10时的数据和n。s不相同,那么必须进行运行长度一20时的数据测量;d) 如果在原稿页数N和运行长度”都大于20时
12、已经达到最大有效复印速率,那么对这些数据不做要求。复印品应连续复印,但不应进行包括如下特性或功能的操作,如缩小、放大、自动曝光以及其他处理或整理输出复印品的功能如排序或装订。为评价有效复印速率对这种附加功能的影响,前面所述的方法可以通过反复进行启动那些功能的特定试验来加以扩充。在每种方式中产生完整复印品所需的时间以“s”进行测量和记录。对于在预分页等方式下的复印机,如那些装有原稿循环处理器的机器,在对指定的原稿页数单次复印的过程中,这种时间间隔可按复印顺序测量。例如,对一套10页的单面原稿进行20套的单次复印。可按复印顺序测量一次复印20套时复印l套、10套和20套的时间间隔,和分别复印出1套
13、、10套和20套的时间间隔(复印套数可设定为运行长度范围内的任何数量)。对于后分页等方式下的复印机,例如装有自动输稿器的机器,所需原稿页数不同的每一项任务都必须独立执行和测试。数据的记录格式和处理方式以及结果的表述见第5章、第6章。在进行多张复印时,首张复印品的输出时间(根据在GBT 16981中的定义)包含在多张复印的速度的整个测试过程中,以反映机器在试验中的实际有效复印速度。当“复印”按钮按下时。即开始计时;当最后一张复印品完全从机器输出时,即结束计时。重复进行这种测试以充分保证计时在士5范围内。测得的时间间隔四舍五人后取整数,并保留到个位。GBT 21203-2007ISOIEC 145
14、45:19985数据的计算和处理在执行指定任务时,测得的时间间隔以至少二位有效数字的形式记录。如表2所示,采用与表1相同的格式。每项任务的时间(s)仅为计算有效复印速率所设,不傲要求。表2每项任务的时间(s)原稿页数 运行长度(复印套数)N 复印方式1(按面计数)(5或10或20)4 1:110 1:120 1 t 120 1:14 l:210 1:220 1:220 1;24 2:210 2:220 2:220 2:24 2;110 2 2 120 2:120 21根据上表中测量出的每个数据,可用公式计算出有效复印速率S一60(NT)式中:s每分钟的复印页数;N总的复印页数;T测得的时间,单
15、位为秒(s)。计算出的有效复印速率记录在表3中。6结果的表述结果表述所需的最小数据见表3。表3复印机的有效复印速率(张min)原稿页数 运行长度(复印套数) 复印方式1(按面计数)(5或10或20)4 1:110 1:120 1:14表3(续)GBT 21203-2007ISOIEC 14545:1998原稿页数 运行长度(复印套数)N 复印方式1(按面计数)(5或10或20)20 114 1:210 1:220 1:220 1:24 2 I 210 2:220 2:220 2:24 2:110 2:120 2:120 2:1推荐的表述方式为图表,但不做要求。如下例所示为一种原稿页数的有效复印
16、速率曲线图(见图1),这种表述方式允许对一台指定机器做出快速直观的检查并对其性能差异进行比较,而且在需要时能非常容易地进行机器之间的比较。1 5 10 15 2017 26 279 285 28961 154 191 207 21656 147 185 203 2134页原稿图1有效复印速率曲线图示例运行长度衢侣00GBT 21203-2007IS01EC 14545:1998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用示例本附录仅为例证说明而用。例证中,提供了三种机器的典型数据,它们的标称复印速度分别为30、62和85张min。所示数据旨在表明表2的格式应用和根据表2做出的结果报告,以及根据表3和有效复印速率曲
17、线图做出的结果报告。A1 装有自动输稿器并有双面复印能力的30张min的复印机表A1 每项任务的时间(s)原稿页敦 运行长度(复印套数)N 复印方式1 2 3 4 5 6 7 8 9 lO 15 20(按面计数)4 1:1 14 22 30 38 46 54 62 70 78 86 126 16610 I:I 26 46 66 86 106 126 146 166 186 206 306 40620 1:1 46 86 126 166 206 246 286 326 366 406 606 80640 1:1 86 166 246 326 406 486 566 645 726 806 1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21203 2007 信息技术 办公设备 复印机 有效 复印 速率 测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