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重症医学-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1-1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重症医学-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1-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重症医学-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1-1及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重症医学-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1-1及答案解析(总分:9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肝功能衰竭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原因包括(分数:2.00)A.肠道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增加B.门体分流致内毒索进入体循环C.内毒素经腹腔淋巴系统-胸导管直接进入体循环D.肝枯否细胞吞噬功能抑制E.以上都是2.肝功能衰竭并发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不包括(分数:2.00)A.氨中毒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C.支链氨基酸增加,芳香族氨基酸减少D.GABA/Bz 受体学说E.甲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毒性作用3.肝功能复杂,其主要功能包括(分数:2.00
2、)A.合成B.分泌、排泄C.解毒D.参与物质代谢E.以上都是4.对于肝功能评价,下列哪项错误(分数:2.00)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并非真正的肝功能反映B.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以 ALT 最敏感C.肝功能衰竭时,血清 ALT 必然升高明显D.胆红素代谢试验反映肝排泌功能E.血清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反映肝脏合成功能5.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始动因子分别是 A.Ca2+和组织因子 B.因子和组织因子 C.因子和 Ca2+ D.因子 X 和组织因子 E.Ca2+和组织因子(分数:2.00)A.B.C.D.E.6.出血机制与相对应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不正确的是(分数:2.00
3、)A.过敏性紫癜出血时间正常B.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时间延长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凝血时间正常D.DIC纤维蛋白原降低E.血友病 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加入正常人血清可纠正7.体内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因子 B.因子 C.血小板因子 3 D.Ca2+ E.凝血酶原(分数:2.00)A.B.C.D.E.8.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见于(分数:2.00)A.维生素 K 缺乏B.血友病C.先天性 V 因子缺乏D.慢性肝病肝功能失代偿E.口服双香豆素9.对于 DIC,下述哪项不正确(分数:2.00)A.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B.凝血酶原时间延长C.血清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减少D.血小板减
4、少E.血片中破碎细胞增加10.治疗 DIC 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双嘧达莫(潘生丁)B.肝素抗凝治疗C.6-氨基己酸D.输注新鲜血浆E.去除病因11.DIC 治疗中肝素主要作用于哪个系统的赖氨酸残基(分数:2.00)A.PC 系统B.TFPI 系统C.AT-系统D.纤溶系统E.抗凝系统12.下列哪型白血病最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数:2.00)A.慢性髓细胞白血病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E.多毛细胞白血病13.损伤和应激刺激下,机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可发生下列反应,错误的是(分数:2.00)A.应激刺激首先引起交感神经兴奋B.强烈的刺激同时
5、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C.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可降低机体的应激适应能力和防御功能E.如果损伤因素过于强烈,体内儿茶酚胺和大量细胞因子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系统和抗利尿激素的病理生理反应14.应激条件下,参与水钠调节的机制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入球肾小血管强烈收缩,使肾小球球旁器分泌肾素B.肾素可使血管紧张素原水解生成血管紧张素C.血管紧张素刺激醛固酮的分泌,参与近端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D.醛固酮降低可发生高钠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使尿钠排泄降低,水潴留及高血钠等15.下列关于应激条件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
6、节机制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严重创伤早期,受血浆儿茶酚胺影响, 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B.应激期间,血浆胰岛素浓度可受血浆皮质醇、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表现为胰岛素浓度降低C.可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的胰岛素抵抗D.应激的高分解代谢期,常导致糖酵解增强和肝糖原异生抑制E.肝、骨骼肌、心脏等器官在持续炎症作用下对糖原的摄取能力增强16.急性应激期间,神经内分泌对代谢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分数:2.00)A.急性损伤早期(1236 小时),机体代谢常处于抑制状态B.创伤后的高血糖素增加了肝和组织糖异生/糖酵解及脂解C.应激后的 35 天出现高分解代谢的峰期D.糖皮质激
7、素可抑制胰岛素分泌、诱导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升高血糖E.在应激后的代谢消退期,患者可表现为分解代谢率、氧耗和心排血量均升高17.下列检验结果符合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是(分数:2.00)A.TRH 升高B.TSH 升高C.TSH 升高,TSAb 阳性D.TSAb 阴性E.TSAb 阳性,TSH 降低18.以下检查中,不符合皮质醇增多症的项目是(分数:2.00)A.血浆皮质醇升高,且昼夜节律消失B.尿游离皮质醇升高C.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能被抑制D.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能被抑制E.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被抑制19.患者长期用药,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发挥疗效的现象,称之为(分数:2.00)
8、A.耐药性B.耐受性C.成瘾性D.快速耐受性E.特异性20.不同给药途径吸收快慢顺序为(分数:2.00)A.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吸入肌内注射口服皮肤给药C.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吸入皮肤给药D.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刺吸入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E.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吸入肌内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皮肤给药21.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分数:2.00)A.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要的时间B.50%药物进行了生物转化C.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要的时间的一半D.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二、A2 型题(总题数:
9、10,分数:20.00)22.男性,41 岁,因“反复乏力、纳差伴腹胀 3 年”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可见肝掌和蜘蛛痣,全身未见出血点。腹隆明显,腹壁可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水肿。入院后经各种综合治疗,患者出现浅昏迷状,且存在顽固性腹水,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 67mol/L,直接胆红素 28gmol/L,ALT 65U/L,AST 78U/L,白蛋白 25g/L,PT 34.1s。目前综合评介患者肝功能正确的是(分数:2.00)A.Child-Pugh A 级B.Child-Pugh B 级C.Child-Pugh C 级D.Child-Pugh D 级E.C
10、hild-Pugh E 级23.男性,26 岁,因车祸致多发伤行外科手术治疗,共计失血约 2000ml,急需输血治疗。若成分输血,除输注红细胞外,还需输注哪些血液成分(分数:2.00)A.白细胞B.血小板C.凝血因子D.凝血酶E.以上均不正确24.女性,62 岁,因呼吸困难 3 天、意识模糊半天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脓毒症,入院第 2 天出现血管穿刺部位大片瘀斑,考虑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积极抗感染纠正原发病的同时需监测凝血功能,以下选项正确的是(分数:2.00)A.血小板计数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C.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E.以上均正确25.男性,72 岁,因脑梗死后遗症长期卧床住院。3 天前出
11、现发热,体温最高 39.2,化验见血常规白细胞 1810 9 /L,中性粒细胞比例 0.95,尿白细胞升高;并发现全身多处大片皮下瘀斑,考虑诊断急性肾盂肾炎、DIC。下列化验指标中最有意义的是(分数:2.00)A.Fbg、D-二聚体B.FDP、凝血因子C.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D.APTT、纤维蛋白原E.以上均不正确26.女性,26 岁,多血质外观,向心性肥胖,痤疮,下腹及大腿外侧见紫纹,血皮质醇明显升高。为进一步诊断病因,哪项检查最有意义(分数:2.00)A.尿-17 羟测定B.血 ACTH 测定C.尿游离皮质醇测定D.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E.垂体 CT27.当强而持续的刺激使皮质醇浓度升
12、高、作用过长时,可导致(分数:2.00)A.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B.糖、蛋白质、脂肪过度分解C.免疫系统的抑制D.机体正氮平衡E.电解质紊乱28.监测甲状旁腺功能的方法有(分数:2.00)A.肾小管磷重吸收率测定B.磷清除率测定C.葡萄糖抑制试验D.皮质醇抑制试验E.美替拉酮试验29.患者,男性,40 岁,睡前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次晨仍有嗜睡困倦;此现象属于(分数:2.00)A.副作用B.后遗效应C.毒性反应D.继发反应E.停药反应30.患儿,经 1 个疗程链霉素治疗后,听力明显下降,虽然停药几周后听力仍未恢复,此现象属于(分数:2.00)A.药物的副作用B.药物的毒性反应C.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D
13、.药物的后遗效应E.停药反应31.某催眠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 t 1/2 为 1 小时,给药后体内含药 100mg,病人在体内药物只剩下12.5mg 时便清醒过来。病人将于多久清醒过来(分数:2.00)A.2 小时B.3 小时C.4 小时D.5 小时E.8 小时三、多选题(总题数:4,分数:24.00)32.目前认为肝性腹水形成的可能原因包括(分数:6.00)A.门静脉高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醛固酮过多D.淋巴循环障碍E.排钠激素活力减低33.对于肝功能评价,正确的是(分数:6.00)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并非真正的肝功能反映B.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以
14、ALT 最敏感C.肝功能衰竭时,血清 ALT 必然升高明显D.胆红素代谢试验反映肝排泌功能E.血清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反映肝合成功能34.DIC 促发因素有(分数:6.00)A.血小板减少B.高凝状态(包括妊娠)C.纤溶系统活性降低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抑制E.缺氧、酸中毒、脱水、休克35.DIC 常见病因有(分数:6.00)A.手术及创伤B.恶性肿瘤C.病理产科D.感染性疾病E.以上均不正确四、B 型题(总题数:2,分数:12.00) A.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 B.凝血酶时间延长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出血时间延长 E.凝血检查结果正常(分数:6.00)(1).甲型血友病(分数:2.0
15、0)A.B.C.D.E.(2).过敏性紫癜(分数:2.00)A.B.C.D.E.(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数:2.00)A.B.C.D.E.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停药反应 D.变态反应 E.后遗效应(分数:6.00)(1).与药物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B.C.D.E.(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是(分数:2.00)A.B.C.D.E.(3).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分数:2.00)A.B.C.D.E.重症医学-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1-1答案解析(总分:9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
16、总题数:21,分数:42.00)1.肝功能衰竭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原因包括(分数:2.00)A.肠道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增加B.门体分流致内毒索进入体循环C.内毒素经腹腔淋巴系统-胸导管直接进入体循环D.肝枯否细胞吞噬功能抑制E.以上都是 解析:肝功能衰竭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根本机制为内毒素产生增加和灭活下降,原因包括:肠道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增加、门体分流、腹腔淋巴系统-胸导管致内毒素直接进入体循环;肝枯否细胞吞噬功能抑制,使内毒素灭活减少,故答案为 E。2.肝功能衰竭并发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不包括(分数:2.00)A.氨中毒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C.支链氨基酸增加,芳香族氨基酸减少 D.GAB
17、A/Bz 受体学说E.甲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毒性作用解析:肝功能衰竭并发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复杂,包括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支链氨基酸减少和芳香族氨基酸增加、GABA/Bz 受体学说以及甲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毒性作用综合作用,故答案为 C。3.肝功能复杂,其主要功能包括(分数:2.00)A.合成B.分泌、排泄C.解毒D.参与物质代谢E.以上都是 解析:肝功能复杂,主要功能包括合成、分泌、排泄、解毒,且参与物质代谢,故答案为 E。4.对于肝功能评价,下列哪项错误(分数:2.00)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并非真正的肝功能反映B.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以 ALT 最敏感C.肝
18、功能衰竭时,血清 ALT 必然升高明显 D.胆红素代谢试验反映肝排泌功能E.血清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解析:目前临床上对肝功能评价包括:反映肝细胞损伤功能试验(血清 ALT 和 AST 检测);反映肝排泌功能(胆红素代谢试验);反映肝合成功能(血清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和反映肝细胞间质变化试验。ALT 和 AST提示肝细胞受损,但非真正肝功能体现,而肝坏死严重时,血清 ALT 常升高不明显,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故答案为 C。5.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始动因子分别是 A.Ca2+和组织因子 B.因子和组织因子 C.因子和 Ca2+ D.因子 X 和组织因子 E.Ca2
19、+和组织因子(分数:2.00)A.B. C.D.E.解析:内源性凝血系统始动因子是因子,外源性凝血系统始动因子是组织因子。其余选项均不正确。6.出血机制与相对应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过敏性紫癜出血时间正常B.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时间延长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凝血时间正常D.DIC纤维蛋白原降低E.血友病 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加入正常人血清可纠正 解析: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性出血性疾病,除束臂试验阳性和少数病例血小板减少外,其他止血血栓检查均为阴性;ITP 是血小板性出血性疾病,一般不会影响凝血因子,凝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问延长是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下降的标志,再生
20、障碍性贫血必定引起血小板减少,因此出血时间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是 DIC 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血友病 A 患者血清中不含凝血因子,不能纠正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体内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因子 B.因子 C.血小板因子 3 D.Ca2+ E.凝血酶原(分数:2.00)A. B.C.D.E.解析:外源性凝血是由因子启动的,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的情况下,由组织因子(因子)与血浆中的因子、Ca 2+ 形成因子复合物,该复合物再激活因子 X 为 Xa,之后的凝血过程与内源性凝血相同。8.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见于(分数:2.00)A.维生素 K 缺乏B.血友病 C.先天性 V 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重症 医学 重要 脏器 系统 相关 生理 病理 改变 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