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9,分数:52.00)1.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分数:2.00)A.冠状动脉狭窄B.冠状动脉痉挛C.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D.心肌桥E.以上都是2.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分数:2.00)A.主动脉瓣狭窄B.肥厚型心肌病C.严重贫血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E.二尖瓣狭窄3.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 分钟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4.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分数:
2、2.00)A.多为自发性,常有规律B.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C.发作时胸痛症状较严重D.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E.运动试验可为阴性5.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分数:2.00)A.胸骨中、上段后B.胸骨下段后C.心尖区D.左肩E.剑突下6.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分数:2.00)A.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B.冠状动脉血流量绝对减少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E.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7.关于心肌顿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有关B.与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有关C.为可逆性心肌损伤D.心肌供血恢复,心肌
3、收缩能力立即恢复E.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 B.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 C.过度极化与 K+有关 D.葡萄糖、K +大量溢出细胞 E.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 4 相等电位线(TP)上移,使心电图 ST 段相对下移(分数:2.00)A.B.C.D.E.9.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抬高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 B.细胞内 K+外溢 C.细胞外 Na+内流 D.静息膜电位降低 E.4 相等电位线(TP 段)下移(分数:2.00)A.B.C.D.E.10.心肌缺血很少影响
4、到(分数:2.00)A.ST 段改变B.T 波改变C.U 波改变D.P 波改变E.QT 间期延长11.典型的缺血型 ST 段压低的表现是(分数:2.00)A.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B.J 点型 ST 段压低C.缓慢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D.快速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E.快速下斜型下移伴 J 点压低12.下列心肌缺血类型可引起 ST 段抬高,但除外(分数:2.00)A.心外膜下缺血B.心内膜下缺血C.透壁性心肌缺血D.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肌梗死13.“冠状 T 波”广义上指(分数:2.00)A.T 波直立或倒置,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呈箭头样B.T 波直立高耸,呈帐篷样C.T 波倒置,呈鱼钩样D
5、.T 波低平或双向E.T 波深倒置,呈瀑布样14.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V5 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T 波振幅1/4RD.V4V6 导联 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E.心电轴明显左偏15.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分数:2.00)A.V5 导联 R 波增高B.T 波和 U 波融合C.U 波增高D.、aVF 导联 T 波倒置,呈冠状 T 波E.V1 导联呈 QS 型16.典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通常不包括(分数:2.00)A.ST 段压低B.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C.U 波倒置D.ST 段抬高E.原有 ST-T 异常,心绞痛发作时
6、 ST-T 正常17.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分数:2.00)A.一过性 ST 段水平型下移0.05mVB.一过性 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一过性 T 波高耸或倒置D.持续 ST 段抬高伴 T 波倒置E.一过性 Q 波18.以下为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分数:2.00)A.ST 段抬高伴 T 波高耸B.ST 段抬高伴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C.可出现 R 波增高、变宽D.可伴有心律失常E.一过性 Q 波19.胸前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 T 波可见于(分数:2.00)A.急性心肌缺血B.急性心肌梗死C.心尖肥厚型心肌病D.脑出血E.以上都是20.心电图 V 3
7、 V 5 导联出现 ST 段弓背抬高 0.3mV,、aVF、V 1 V 2 导联 ST 段下移0.10.2mV,5 分钟后再次检查发现 ST 段回复至基线,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2.00)A.超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B.急性下壁心肌缺血C.早期复极综合征D.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包炎21.V 1 和 V 2 导联出现 QS 波,前间壁心肌梗死不能排除的心电图特征是(分数:1.00)A.伴 ST-T 改变B.无 ST-T 改变,但 V3 和 V4 导联呈 rS 波C.无 ST-T 改变,但 V3 和 V4 导联呈 RS 波D.A 或 BE.A 或 C22.有关下壁心肌梗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1
8、.00)A.左室下壁供血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B.多数下壁心肌梗死因后降支闭塞所引起C.约 80%的后降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D.左前降支闭塞亦可引起下壁心肌梗死E.不同罪犯血管引起的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相同的23.以下可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的疾病是(分数:1.00)A.主动脉夹层B.肺栓塞C.心包炎D.应激性心肌病E.以上疾病均可出现24.以下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其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ST 段(J 点)抬高出现在 2 个或 2 个以上相邻的导联B.V1 导联 J 点抬高0.2mVC.在 V2V3 导联,男性 J 点抬高0.2
9、mVD.在 V2V3 导联,女性 J 点抬高0.15mVE.除 V2V3 导联外,其他导联 J 点抬高0.1mV25.、aVF 导联及 V 4R 导联 ST 段抬高0.1mV,且出现、aVL 导联 ST 段压低,提示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往往是(分数:1.00)A.左回旋支近段B.左前降支近段C.左前降支远段D.右冠状动脉近段E.右冠状动脉中、远段2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右心衰竭B.心源性休克C.室性心律失常D.心脏破裂E.乳头肌断裂27.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肌通常(分数:1.00)A.已发生坏死B.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C.仍为可逆性损伤D.已发生淀粉样变性E
10、.已纤维化28.下壁心肌梗死同时合并右心室梗死,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大多为(分数:2.00)A.左前降支B.左回旋支C.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D.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E.右冠状动脉29.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发生心肌梗死时(分数:3.00)A.ST 段正常B.有 T 波变化C.有 ST 段下移或 T 波变化,亦可 ST-T 正常D.有 ST 段下移E.T 波正常二、A2 型题(总题数:5,分数:15.00)30.患者男性,65 岁,慢性咳喘 20 余年,因胸痛就诊。心电图如下图所示,应考虑为 (分数:3.00)A.双心室肥大B.左后分支阻滞,心肌缺血C.右心室肥大,心肌缺血D.左心室肥大E.
11、急性心包炎31.患者男性,59 岁,高血压病史 4 年余,近 1 个月活动后有胸骨后闷痛感,休息可缓解。今因情绪激动又感胸骨后疼痛,听诊心率为 120 次/分,心电图检查如下图所示,应考虑为 (分数:3.00)A.急性心包炎B.变异型心绞痛C.心肌缺血D.急性心肌梗死E.自发性气胸32.患者女性,58 岁,反复发作胸痛 1 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患者胸痛时的心电图见下图,应考虑为 (分数:3.00)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急性心肌缺血D.早期复极综合征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3.患者男性,51 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心电图如下图 A、B 所示,
12、如下图 A 为未发病时记录,下图 B 为发病时记录,应诊断为 A(分数:3.00)A.心肌缺血B.变异型心绞痛C.急性前壁心肌梗死D.早期复极综合征E.非特异性 ST-T 改变34.患者男性,46 岁,反复发作胸痛 3 天,胸痛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此次就诊时再次发作胸痛,胸痛发作到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如下图所示,应诊断为 (分数:3.00)A.急性下壁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变异型心绞痛D.早期复极综合征E.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三、B 型题(总题数:3,分数:33.00) A.高侧壁心肌缺血 B.下壁心肌缺血 C.前侧壁心肌缺血 D.ST 段正常 E.下壁心肌损伤(分数:15.00)(1)
13、.、aVF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5mV 提示(分数:3.00)A.B.C.D.E.(2).、aVF 导联 ST 段抬高 0.2mV 提示(分数:3.00)A.B.C.D.E.(3).V 5 V 6 导联 ST 段下斜型下移 0.1mV 提示(分数:3.00)A.B.C.D.E.(4).V 5 V 6 导联 ST 段抬高 0.05mV 提示(分数:3.00)A.B.C.D.E.(5).、aVL 导联 ST 段水平型下移 0.1mV 伴 T 波倒置提示(分数:3.00)A.B.C.D.E. A.典型心绞痛 B.变异型心绞痛 C.ST 段缺血型压低或 T 波倒置 D.ST 段抬高回降至基
14、线 E.T 波低平(分数:12.00)(1).患者男性,44 岁。上 5 楼后即感胸痛,查心电图可能显示(分数:3.00)A.B.C.D.E.(2).患者男性,53 岁。活动时胸骨后闷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胸痛时心电图出现 ST 段缺血型压低 0.15mV,应诊断为(分数:3.00)A.B.C.D.E.(3).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活动时心电图可出现(分数:3.00)A.B.C.D.E.(4).患者女性,62 岁。常凌晨发生胸痛而惊醒,5 分钟后自行缓解,就诊时查心电图正常,最可能的诊断(分数:3.00)A.B.C.D.E. A.V2V 4导联出现 T 波高耸 B.、aVF 导联出现
15、T 波高耸 C.、aVF 导联出现 T 波倒置 D.V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 E.、aVF、V 2V 4导联出现 T 波倒置(分数:6.00)(1).下壁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3.00)A.B.C.D.E.(2).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可表现为(分数:3.00)A.B.C.D.E.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9,分数:52.00)1.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分数:2.00)A.冠状动脉狭窄B.冠状动脉痉挛C.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D.心肌桥E.以上都是 解析:2.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分数:
16、2.00)A.主动脉瓣狭窄B.肥厚型心肌病C.严重贫血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二尖瓣狭窄解析:3.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 分钟 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解析:4.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多为自发性,常有规律B.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 C.发作时胸痛症状较严重D.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E.运动试验可为阴性解析: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多在休息、睡眠或凌晨发作,大多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无关。5.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分数:2.00)A
17、.胸骨中、上段后 B.胸骨下段后C.心尖区D.左肩E.剑突下解析:解析 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主要在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至颈、咽或下颌部。6.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分数:2.00)A.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B.冠状动脉血流量绝对减少C.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D.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E.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解析:解析 当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时称为心肌缺血。7.关于心肌顿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有关B.与
18、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有关C.为可逆性心肌损伤D.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立即恢复 E.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解析:解析 由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因此,即使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也不能立即恢复,这种情况称为心肌顿抑。8.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 B.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 C.过度极化与 K+有关 D.葡萄糖、K +大量溢出细胞 E.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 4 相等电位线(TP)上移,使心电图 ST 段相对下移(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 一般认为,
19、心肌缺血时心肌无氧酵解增加,糖原储备大量消耗,葡萄糖、K + 大量进入细胞,使细胞内外 K + 浓度差进一步增大,使缺血区静息膜电位升高,TP 段上移,ST 段则相对下移。9.关于心肌缺血引起 ST 抬高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 B.细胞内 K+外溢 C.细胞外 Na+内流 D.静息膜电位降低 E.4 相等电位线(TP 段)下移(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细胞内 K + 外溢,使细胞内外 K + 浓度差进一步下降,静息膜电位水平降低,4 相对应的 TP 段下移,ST 段则相对抬高。10.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分数:2.00)A
20、.ST 段改变B.T 波改变C.U 波改变D.P 波改变 E.QT 间期延长解析:解析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室肌复极过程发生变化,严重缺血还可影响到 QRS波群(例如:出现一过性 Q 波等)。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 P 波变化。11.典型的缺血型 ST 段压低的表现是(分数:2.00)A.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 B.J 点型 ST 段压低C.缓慢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D.快速上升型下移伴 J 点压低E.快速下斜型下移伴 J 点压低解析:解析 ST 段压低是心肌缺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其中以 ST 段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最有意义。12.下列心肌缺血类型可引起 ST 段抬高,但除外(分数: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电学 技术 专业知识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