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30-2-2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30-2-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30-2-2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30-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最佳选择题(总题数:54,分数:100.00)1.以下促凝血药中,作用于毛细血管,降低其通透性而发挥止血作用的是(分数:2.00)A.维生素 KB.酚磺乙胺C.氨基己酸D.氨甲环酸E.卡巴克络2.以下不是维生素 K 1 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是(分数:2.00)A.凝血因子B.凝血因子C.凝血因子D.凝血因子E.凝血因子3.关于酚磺乙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静脉注射后 1h 血药浓度达高峰B.作用持续 46hC.口服 3h 起效D.大部分以原型药物从肾脏排泄E.小部分从胆汁、粪便
2、排出4.氨甲环酸、氨基己酸均为氨基酸类抗纤维蛋白溶解药,以下异同点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氨甲环酸止血作用是氨基己酸的 610 倍B.均对慢性渗血效果显著C.口服生物利用度均 80%100%D.低剂量时均可抑制纤溶酶原的活化作用E.高剂量均可直接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酶活性5.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使用哪种促凝血药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分数:2.00)A.维生素 K1B.酚磺乙胺C.氨基己酸D.氨甲环酸E.卡巴克络6.两种促凝血药合用应间隔的时间至少为(分数:2.00)A.2hB.4hC.6hD.8hE.12h7.关于蛇毒血凝酶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完整无损
3、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B.在体内容易被降解C.有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能D.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不激活血管内凝血因子E.静脉注射止血效果持续 24h,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止血效果持续 48h8.关于氨基己酸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尿道手术后出血者慎用B.一般不单独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纤溶性出血C.排泄快,需持续给药,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明显血压降低、心律失常D.对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疗效显著E.对严重出血、伤口大量出血及癌肿出血等无止血作用9.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和颅内动脉瘤出血效果较好的抗纤溶药是(分数:2.00)A.氨基己酸B.酚磺乙胺C.维生素 K1D.蛇毒血凝酶
4、E.氨甲环酸10.关于维生素 K 1 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对肝素引起出血倾向无效B.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安全C.肝功能损伤,宜增加维生素 K1 剂量以便达到疗效D.双香豆素类可抵消维生素 K1 的作用E.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 1mg/min11.新生儿出血症宜使用(分数:2.00)A.维生素 K1B.维生素 K2C.维生素 K3D.维生素 K4E.维生素 C12.关于鱼精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口服、静脉注射均可B.对鱼类过敏者应用时应谨慎C.禁与碱性药配伍使用D.本品 1mg 可拮抗 100 单位肝素E.对血容量偏低患者,宜纠正后再用本
5、品13.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是(分数:2.00)A.双香豆素B.华法林C.依诺肝素D.达比加群酯E.磺达肝癸钠14.对抗血栓首选(分数:2.00)A.维生素 K 拮抗剂B.肝素与低分子肝素C.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间接凝血因子抑制剂E.直接凝血因子抑制剂15.与肝素相比,既是华法林的优点又是缺点的是(分数:2.00)A.作用持久B.口服有效C.价格便宜D.在体外无抗凝血作用E.起效缓慢16.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血药是(分数:2.00)A.双香豆素B.华法林C.依诺肝素D.低分子肝素E.磺达肝癸钠17.在华法林的不良反应中,具有性别差异的是(分数:2.00)A.出血B.亚急性肠梗阻C.骨质疏松性
6、骨折D.关节痛E.溶血性贫血18.可降低华法林抗凝血作用的是(分数:2.00)A.红霉素B.头孢菌素类C.对乙酰氨基酚D.西咪替丁E.糖皮质激素19.华法林开始起效须依赖于(分数:2.00)A.体内已合成的凝血酶原因子明显下降B.体内已合成的凝血酶原因子明显下降C.体内已合成的凝血酶原因子明显下降D.体内已合成的凝血酶原因子明显下降E.体内已合成的凝血酶原因子明显下降20.华法林起效需要的时间至少是(分数:2.00)A.1 天B.2 天C.3 天D.4 天E.6 天21.服用华法林,应当每日监测凝血指标,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分数:2.00)A.2.03.0B.3.04.0C.4.
7、05.0D.5.06.0E.7.08.022.关于肝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通常不影响出血时间B.皮下注射一般在 2060min 内起效C.34h 后人体凝血时间恢复正常D.大剂量给予时,凝血时间延长E.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禁用肝素23.属于凝血因子a 直接抑制剂的抗凝药是(分数:2.00)A.依诺肝素B.肝素C.华法林D.利伐沙班E.达比加群酯24.属于凝血因子a 间接抑制剂的抗凝药是(分数:2.00)A.依诺肝素B.那屈肝素钙C.达肝素钠D.依达肝素E.达比力口群酯25.关于生物素化依达肝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短效B.易中和C.选择性D.不需要定期监测
8、E.不易受其他药物或食物的影响26.以下不是溶栓药的是(分数:2.00)A.链激酶B.尿激酶C.阿替普酶D.瑞替普酶E.阿哌沙班27.静脉溶栓治疗首选(分数:2.00)A.链激酶B.华法林C.阿替普酶D.低分子肝素E.阿哌沙班28.与二代溶栓酶相比,瑞替普酶的作用优势不包括(分数:2.00)A.血浆半衰期长,栓塞开通率高,给药方便B.具有较强的、特异的纤维蛋白选择性C.给药较方便,可以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D.全身纤溶活性大于链激酶、阿替普酶E.治疗时间窗宽,溶栓效果好且安全29.属于环氧酶抑制剂的抗血小板药是(分数:2.00)A.氯吡格雷B.阿司匹林C.替罗非班D.前列环素E.双嘧达莫30.阿司
9、匹林可以推荐用于(分数:2.00)A.55 岁以下女性预防脑卒中B.45 岁以下男性预防心肌梗死C.85 岁以上高龄者D.冠状动脉移植术后E.哮喘患者31.为避免阿司匹林抵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分数:2.00)A.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配合治疗B.控制血压、血糖、血脂C.尽量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制剂D.规范应用阿司匹林E.提高用药依从性32.阿司匹林所致溃疡的高危人群不包括(分数:2.00)A.女性B.65 岁以下男性C.既往有用药史D.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E.糖皮质激素治疗33.对择期手术者,且无需抗血小板治疗者,考虑停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的时间是(分数:2.00)A.1 天B.3 天C.1 周
10、D.2 周E.4 周34.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可替代阿司匹林的溶栓药是(分数:2.00)A.华法林B.噻氯匹定C.替罗非班D.双嘧达莫E.氯吡格雷35.以下不属于二磷酸腺苷 P2Y12 受体阻断剂的是(分数:2.00)A.替格雷洛B.噻氯匹定C.替罗非班D.普拉格雷E.氯吡格雷36.以下哪种药物最不宜与氯吡格雷同时使用(分数:2.00)A.奥美拉唑B.雷尼替丁C.米索前列醇D.雷贝拉唑E.硫糖铝37.以下药物组合最不宜同时使用的是(分数:2.00)A.西咪替丁+氯吡格雷B.奥美拉唑+替格雷洛C.法莫替丁+氯吡格雷D.雷贝拉唑+氯吡格雷E.泮托拉唑+替格雷洛38.血小板对氯吡格雷产生治
11、疗反应变异的最为主要和密切的原因是(分数:2.00)A.P2Y12 基因多态性B.CYP2D6 基因多态性C.CYP3A4 基因多态性D.CYP2C9 基因多态性E.CYP1A2 基因多态性39.应对氯吡格雷抵抗的策略不包括(分数:2.00)A.适当减少剂量B.联合应用替罗非班C.选用米索前列醇保护胃肠黏膜D.换用普拉格雷E.换用替格雷洛40.以下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是(分数:2.00)A.替罗非班B.普拉格雷C.双嘧达莫D.阿司匹林E.噻氯匹定41.当前列环素缺乏或应用了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时则无效的抗血小板药物是(分数:2.00)A.氯吡格雷B.普拉格雷C.双嘧达莫D.利伐沙班E.噻氯匹定4
12、2.推荐剂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达 90%时所需时间为(分数:2.00)A.5minB.15minC.30minD.60minE.120min43.铁剂用药过量,患者出现急性中毒征象时,应及时使用(分数:2.00)A.维生素 CB.去铁胺C.碳酸氢钠D.奥美拉唑E.碳酸铝镁44.服用铁剂期间,为观察治疗效果,需定期检查的项目不包括(分数:2.00)A.血红蛋白测定B.网织红细胞计数C.血清铁蛋白D.红细胞比容E.血清铁45.以下关于铁剂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口服制剂宜在餐后或餐时服用B.可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C.不应与浓茶同服D.老年患者应适当减少口
13、服剂量E.铁剂缓释片应整片吞服46.恶性贫血的治疗应是(分数:2.00)A.叶酸为主,铁剂为辅B.维生素 B12 为主,铁剂为辅C.静脉注射铁剂D.叶酸为主,维生素 B12 为辅E.维生素 B12 为主,叶酸为辅47.叶酸不可用于(分数:1.00)A.诊断不明的贫血B.妊娠期妇女的预防用药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恶性贫血E.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48.服用叶酸、维生素 B 12 治疗后宜补(分数:1.00)A钙B铁C钾D钠E锌49.为防止使用人促红素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分数:1.00)A.用药前切勿震荡B.冷处储存C.适当应用免疫抑制剂D.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E.适当
14、补充叶酸及维生素 B1250.以下不是升白细胞药的是(分数:1.00)A.肌苷B.利可君C.腺嘌呤D.重组人促红素E.非格司亭51.关于腺嘌呤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需连续使用 1 个月左右才能显效B.注射时需溶于 2ml 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C.有促进肿瘤发展的可能性D.可用于肿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E.是一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2.非格司亭的给药时间应在化疗药给药(分数:1.00)A.开始前 2448hB.开始前 1224hC.同时D.结束后 1224hE.结束后 2448h53.应用非格司亭伴发多浆膜炎综合征时,一般应用哪种药物控制(分数:1.00)A.糖皮质激素B.非甾体
15、抗炎药C.利尿剂D.头孢菌素E.止咳药54.达比加群酯的作用特点不包括(分数:1.00)A.选择性高B.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C.抗凝效果与剂量呈非线性D.可灭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E.长期口服安全性较好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30-2-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最佳选择题(总题数:54,分数:100.00)1.以下促凝血药中,作用于毛细血管,降低其通透性而发挥止血作用的是(分数:2.00)A.维生素 KB.酚磺乙胺C.氨基己酸D.氨甲环酸E.卡巴克络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促凝血药的分类。促凝血药系指能加速血液凝固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16、,又称止血药。其中部分药物可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维生素K、凝血酶、酚磺乙胺);部分药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统称抗纤溶药(氨基已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亦有部分作用于毛细血管,降低其通透性而发挥止血作用(卡巴克络)。故选 E。2.以下不是维生素 K 1 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是(分数:2.00)A.凝血因子B.凝血因子 C.凝血因子D.凝血因子E.凝血因子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维生素 K 1 的作用特点。维生素 K 1 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所必需的物质,这些凝血因子为维生素 K 1 依赖性凝血因子。故选 B。3.关于酚磺乙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静
17、脉注射后 1h 血药浓度达高峰B.作用持续 46hC.口服 3h 起效 D.大部分以原型药物从肾脏排泄E.小部分从胆汁、粪便排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酚磺乙胺的作用特点。静脉注射后 1h 血药浓度达高峰,作用持续 46h;口服 1h起效。大部分以原型药物从肾脏排泄,小部分从胆汁、粪便排出。故选 C。4.氨甲环酸、氨基己酸均为氨基酸类抗纤维蛋白溶解药,以下异同点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氨甲环酸止血作用是氨基己酸的 610 倍B.均对慢性渗血效果显著C.口服生物利用度均 80%100% D.低剂量时均可抑制纤溶酶原的活化作用E.高剂量均可直接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酶活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抗纤
18、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特点。氨甲环酸、氨基已酸为氨基酸类抗纤溶酶药,低剂量抑制纤溶酶原的活化作用,高剂量直接抑制纤溶酶的蛋白溶解酶活性。均对慢性渗血效果显著。氨基己酸口服生物利用度 80%100%。氨甲环酸止血作用是氨基己酸的 610 倍,口服制剂吸收慢且不完全,吸收率约 30%50%。故选 C。5.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使用哪种促凝血药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分数:2.00)A.维生素 K1 B.酚磺乙胺C.氨基己酸D.氨甲环酸E.卡巴克络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维生素 K 1 的典型不良反应。维生素 K 1 对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故选 A。6.两种促
19、凝血药合用应间隔的时间至少为(分数:2.00)A.2hB.4hC.6hD.8h E.12h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促凝血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两种促凝血药合用,应警惕血栓形成。两药使用间隔8h 以上较为稳妥。故选 D。7.关于蛇毒血凝酶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B.在体内容易被降解C.有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能 D.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不激活血管内凝血因子E.静脉注射止血效果持续 24h,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止血效果持续 48h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蛇毒血凝酶的作用特点。蛇毒血凝酶在完整无损的血管内无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也不激活血管内凝血因子,在体内容易被
20、降解,而不致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静脉注射 5min起效,止血效果持续 24h。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后 20min 起效,止血效果持续 48h。故选 C。8.关于氨基己酸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尿道手术后出血者慎用B.一般不单独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纤溶性出血C.排泄快,需持续给药,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明显血压降低、心律失常D.对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疗效显著 E.对严重出血、伤口大量出血及癌肿出血等无止血作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氨基已酸的注意事项。氨基己酸一般不单独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纤溶性出血,以防进一步血栓形成,影响脏器功能,特别是急性肾衰竭,宜
21、在肝素化的基础上应用本品。在 DIC 晚期,以纤溶亢进为主时也可单独应用本品。尿道手术后出血者慎用,由于从尿液排泄快,尿液浓度高,能抑制尿激酶的纤溶作用,可形成血凝块,阻塞尿路。氨基已酸对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疗效差;对严重出血、伤口大量出血及癌肿出血等无止血作用。氨基己酸排泄快,需持续给药,否则难以维持稳定的有效血浓度,产生持续的止血作用,但不宜静脉注射过快,静滴过快可引起明显血压降低、心律失常。故选 D。9.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和颅内动脉瘤出血效果较好的抗纤溶药是(分数:2.00)A.氨基己酸B.酚磺乙胺C.维生素 K1D.蛇毒血凝酶E.氨甲环酸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氨甲环酸的注意事项。氨甲环
22、酸能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可达有效止血水平,应用于蛛网膜下隙出血和颅内动脉瘤出血应用氨甲环酸止血时优于其他抗纤溶药,本题选项中的氨甲环酸、氨基己酸是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故选 E。10.关于维生素 K 1 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对肝素引起出血倾向无效B.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安全C.肝功能损伤,宜增加维生素 K1 剂量以便达到疗效 D.双香豆素类可抵消维生素 K1 的作用E.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 1mg/min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维生素 K 1 的注意事项。肝素引起出血倾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维生素 K 1 治疗无效。维生素 K 1 安全性与注射方式密切
23、相关:皮下注射较为安全,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可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故尽可能避免采用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只有当患者不能采用皮下注射,才考虑使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且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 1mg/min。肝功能损伤时,维生素 K 1 的疗效不明显,凝血酶原时间极少恢复正常,如盲目大量使用维生素 K 1 ,反易加重肝脏损害。口服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 K 1 代谢,两药同用作用相互抵消。故选 C。11.新生儿出血症宜使用(分数:2.00)A.维生素 K1 B.维生素 K2C.维生素 K3D.维生素 K4E.维生素 C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维生素 K 1 的注意事项
24、。新生儿出血症以维生素 K 1 治疗较为合适,因为其他维生素 K 制剂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维生素 K 4 有引起肝损害危险。故选 A。12.关于鱼精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口服、静脉注射均可 B.对鱼类过敏者应用时应谨慎C.禁与碱性药配伍使用D.本品 1mg 可拮抗 100 单位肝素E.对血容量偏低患者,宜纠正后再用本品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鱼精蛋白的注意事项。鱼精蛋白易被破坏,口服无效,仅限于静脉注射。禁与碱性药配伍使用。极个别对鱼类食物过敏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故对鱼类过敏者应用时应谨慎。对血容量偏低患者,宜纠正后再用本品,以防周围循环衰竭。用量与最后 1 次肝素使用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西药 执业 药师 药学 专业知识 302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