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4-2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4-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4-2及答案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4-2 及答案解析(总分:40.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毒物与非毒物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 A温度 B时间 C剂量 D敏感性 E接触方式(分数:1.00)A.B.C.D.E.2.关于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长发育等表型改变进行观察 B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C染色体畸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染色体缺失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E染色体易位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数:1.00)A.B.C.D.E.3.自来水出厂水必须每天测定 1 次的指标应除外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2、 D总余氯 E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分数:1.00)A.B.C.D.E.4.可获得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毒性试验是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急性毒性试验 C致畸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 E蓄积毒性试验(分数:1.00)A.B.C.D.E.5.危险性评价由 4 部分组成,其中确定危险人群暴露总量的是 A危害认定 B危害性特征描述 C接触评定 D危险性特征分析 E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分数:1.00)A.B.C.D.E.6.除 B 细胞和 Th 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 A巨噬细胞 B巨核细胞 CNK 细胞 DTc 细胞 E红细胞(分数:1.00)A.B.C.D.E.7.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
3、合后,一般作短暂热喇激的温度是 A37 B42 C57 D65 E70(分数:1.00)A.B.C.D.E.8.毒理学实验第 4 阶段实验包括 A急性毒性试验 B蓄积试验 C致突变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E代谢试验(分数:1.00)A.B.C.D.E.9.食品大肠菌群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 A3 个稀释度 15 管法 B1 个稀释度 5 管法 C4 个稀释度 9 管法 D3 个稀释度 9 管法 E3 个稀释度 5 管法(分数:1.00)A.B.C.D.E.10.属于相反应的代谢反应是 A硫酸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D甲基化作用 E乙酰化作用(分数:1.00)A.B.C.D
4、.E.11.琼脂糖凝胶电泳通常采用的装置是 A柱装装置 B水平装置 C管状装置 D垂直装置 E旋转装置(分数:1.00)A.B.C.D.E.12.突发病灶比较典型的立克次体是 A流行性斑疹伤寒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五日热 D洛矶山斑点热 E恙虫病(分数:1.00)A.B.C.D.E.13.公共场所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 A场所内的垃圾 B场所内的植物 C场所内的物品 D场所内的污染水 E场所内人们的活动(分数:1.00)A.B.C.D.E.14.毒素转成类毒素后,其特点是 A增强了免疫原性 B减弱了毒素的病理作用 C增强了毒性作用 D增强与抗毒素的结合力 E减弱了致敏作用(分数:1.00)A.
5、B.C.D.E.15.影响化学毒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 A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部位 B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和对化学毒物的亲和力 C化学毒物在机体的转运过程 D外源化学物的性质 E化学物的剂量(分数:1.00)A.B.C.D.E.16.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标本运输时应特别注意 A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B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 C在送检过程中,对标本要进行保温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E标本要冷藏运送(分数:1.00)A.B.C.D.E.17.可用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变形杆菌 C大肠埃希菌 D链球菌 E沙门菌(分数:1.00)A.B.C.D.E.18.印度蜱传斑点热的病原体是 A
6、莫氏立克次体 B立氏立克次体 C康氏立克次体 D贝纳柯克斯体 E小蛛立克次体(分数:1.00)A.B.C.D.E.19.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是指 A没有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未能发现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大剂量 E引起少数个体出现损害的最低剂量(分数:1.00)A.B.C.D.E.20.霍乱弧菌噬菌体一生物分型方案中,属于流行株的是 A噬菌体型为 28 且生物分型 bg B噬菌体型为 17 且生物分型 ac C噬菌体型为 16 且生物分型 af D噬菌体型为 19 且生物分型 ad E噬菌体型为 37 且生物分型
7、 af(分数:1.00)A.B.C.D.E.21.水体中细菌总数检测培养条件不包括 A营养琼脂培养基 B(361)培养箱培养 C培养时间 24h DpH7.47.6 E厌氧培养(分数:1.00)A.B.C.D.E.22.急性毒性试验选用的适宜动物为 A初成年动物 B幼龄动物 C初断乳动物 D青壮年动物 E老龄动物(分数:1.00)A.B.C.D.E.23.致癌物根据在致癌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可分为 A遗传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性致癌物 B可疑致癌物和确证致癌物 C动物致癌物和人类致癌物 D启动物、促癌物和催展物 E可疑致癌物和非致癌物(分数:1.00)A.B.C.D.E.二、配伍选择题(总题数:7,
8、分数:9.50) A10:1 B1:20 C1:2 D2:1 E20:1(分数:1.50)(1).羊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C.D.E.(2).牛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C.D.E.(3).猪布鲁菌 A 抗原与 M 抗原之比是(分数:0.50)A.B.C.D.E. A硝酸银 B碘液 C苯扎溴胺 D乙醇 E高锰酸钾(分数:1.50)(1).卤素及其化合物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C.D.E.(2).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C.D.E.(3).氧化剂消毒剂包括(分数:0.50)A.B.C.D.E
9、. A与肝炎发病有关 B与鼻咽癌发病有关 C艾滋病病原体 D与尖锐湿疣发病有关 E与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有关(分数:1.50)(1).HTLV1(分数:0.50)A.B.C.D.E.(2).HPV(分数:0.50)A.B.C.D.E.(3).EBV(分数:0.50)A.B.C.D.E. A毒性作用 B效应 C效应反应关系 D反应 E剂量(分数:1.00)(1).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为(分数:0.50)A.B.C.D.E.(2).化学毒物引起机体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占有的比率为(分数:0.50)A.B.C.D.E. A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B化学物随血流和
10、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C化学物经各种酶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性质变化的过程 D化学物由与机体接触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 E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分数:1.50)(1).吸收是指(分数:0.50)A.B.C.D.E.(2).分布是指(分数:0.50)A.B.C.D.E.(3).代谢是指(分数:0.50)A.B.C.D.E. A评价外来化合物蓄积毒性的试验 B检测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试验 C检测化学物对生殖过程的损害的试验 D检测外源化学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试验 E检测化学物毒性强度分级的试验(分数:1.00)(1).急性毒性试验是(分数:0.50)A.B.C.D.E.(
11、2).遗传毒性试验是(分数:0.50)A.B.C.D.E. A确定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B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C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D估算待评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即危险度)的估计值 E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分数:1.50)(1).危害性特征是指(分数:0.50)A.B.C.D.E.(2).危害性认定是指(分数:0.50)A.B.C.D.E.(3).接触评定是指(分数:0.50)A.B.C.D.E.三、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8.00)24.干扰素
12、抗病毒作用的特点有(分数:1.00)A.一般只在产生该干扰素的同种细胞中起作用B.选择性地作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C.作用具有广谱性D.可直接灭活病毒E.生物活性高25.霍乱肠毒素的特点有(分数:1.00)A.由 A、B 2 个亚单位组成,A 单位为毒性单位B.为不耐热毒素C.对纤维蛋白酶抵抗D.对胃蛋白酶敏感E.在细菌对数期合成26.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包括(分数:1.00)A.RF 试验B.RPR 试验C.TPHA 试验D.ASO 试验E.TPI 试验27.细菌 L 型的菌落类型有(分数:1.00)A.L 型,呈油煎蛋样B.M 型,黏液型C.G 型,颗粒状,无核心部分D.F 型,呈丝状E.S
13、 型,光滑型28.临床常用培养基根据性质及用途,可分为(分数:1.00)A.代谢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鉴别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合成培养基29.外毒素的特点是(分数:1.00)A.只由革兰阴性菌产生B.化学成分为多糖C.选择性的毒害作用D.抗原性强E.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30.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分数:1.00)A.肽聚糖B.脂多糖C.外膜D.磷壁酸E.核蛋白31.可用于钩端螺旋体早期诊断的试验有(分数:1.00)A.血凝试验B.间接荧光抗体检测C.间接血凝试验D.地高辛配基标记的 DNA 探针检测E.聚合酶联链反应微生物检验技术相关专业知识-4-2 答案解析(总分:40.5
14、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23.00)1.毒物与非毒物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 A温度 B时间 C剂量 D敏感性 E接触方式(分数:1.00)A.B.C. D.E.解析:几乎所有化学物质都有引起机体损伤的潜力,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2.关于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生长发育等表型改变进行观察 B基因突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C染色体畸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D染色体缺失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E染色体易位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数:1.00)A.B. C.D.E.解析:3.自来水出厂水必须每天
15、测定 1 次的指标应除外 A细菌总数 B总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总余氯 E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分数:1.00)A.B.C.D. E.解析:出厂水必须每天测定 1 次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并适当增加游离余氯的测定频率。4.可获得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的毒性试验是 A急性毒性试验 B亚急性毒性试验 C致畸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 E蓄积毒性试验(分数:1.00)A.B.C.D. E.解析: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通常根据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确定。5.危险性评价由 4 部分组成,其中确定危险人群暴露总量的是 A危害认定 B危害性特征描述 C接触评定 D危险性特征分析 E
16、剂量一反应关系评价(分数:1.00)A.B.C. D.E.解析:6.除 B 细胞和 Th 细胞外,与抗体产生有关的细胞还有 A巨噬细胞 B巨核细胞 CNK 细胞 DTc 细胞 E红细胞(分数:1.00)A. B.C.D.E.解析:抗体是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物,初次免疫应答时,巨噬细胞有提呈抗原的作用。7.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后,一般作短暂热喇激的温度是 A37 B42 C57 D65 E70(分数:1.00)A.B. C.D.E.解析:在外源的重组体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后给予 42,90s 的热刺激,此时细菌细胞膜的液晶结构会发生剧烈扰动,并随之出现许多间隙,为 DNA 分子提
17、供了进入细胞的通道。8.毒理学实验第 4 阶段实验包括 A急性毒性试验 B蓄积试验 C致突变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E代谢试验(分数:1.00)A.B.C.D. E.解析:毒理学实验包括 4 个阶段,第 4 阶段包括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9.食品大肠菌群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 A3 个稀释度 15 管法 B1 个稀释度 5 管法 C4 个稀释度 9 管法 D3 个稀释度 9 管法 E3 个稀释度 5 管法(分数:1.00)A.B.C.D. E.解析:食品大肠菌群国标检测方法:根据食品卫生标准要求或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 3 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 3 管。10.属于相反应的代谢反应
18、是 A硫酸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D甲基化作用 E乙酰化作用(分数:1.00)A.B. C.D.E.解析:生物转化的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11.琼脂糖凝胶电泳通常采用的装置是 A柱装装置 B水平装置 C管状装置 D垂直装置 E旋转装置(分数:1.00)A.B. C.D.E.解析:12.突发病灶比较典型的立克次体是 A流行性斑疹伤寒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五日热 D洛矶山斑点热 E恙虫病(分数:1.00)A.B.C.D.E. 解析:恙虫病立克次体寄居于恙螨,人若被恙螨叮咬则可感染得病。叮咬部位出现溃疡,周围红晕,上盖黑色痂皮(焦痂),为恙虫病特征表现之一。13.公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微生物 检验 技术 相关 专业知识 4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