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T 298-2017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pdf
《GBZ T 298-2017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Z T 298-2017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pdf(4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100 C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2982017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uideline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in the workplace 2017 - 09 - 30 发布 2018 - 04- 15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GBZ/T 2982017 I 目 次 目 次 . I 前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风险评估框架 2 5 工作程序 3 6 评估方法
2、 4 7 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化学品基本信息调查表 9 附录 C(资料性附 录) 岗位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基本信息调查表 . 1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危害控制措施调查表 . 11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定性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 . 13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 . 20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 . 29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常见化学有害因素的参考接触浓度 . 35 附录 I(资料性附录) 常见致癌化学有害因素的吸入单位风险 . 39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3、 风险控制对策 . 41 GBZ/T 2982017 II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 起草人:胡伟江、张美辨、王鑫、苏世标、张恒东、陈永青、陈振龙、 田亚锋 、闫雪华、董一文、汉锋。 GBZ/T 2982017 1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 框架
4、 、 工作 程序、 评估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对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 接触化学有害因素 所 导致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 2部分 : 化学物 GBZ 23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3
5、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通过全面、系统 地 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定性或定量地测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从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过程。 3.2 接触浓度 exposure concentration 风险评估中估算每个 劳动者 接触于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是 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 容许 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 , 经 接触时间特征校正 后 的 校正值。 3.3 参考接触浓度 reference exposure concentration 人群连续吸入某接触浓度的化学
6、 有害因素 ,在其一生中都可能不会发生 某种 健康 风险所对应的接触浓度值。 3.4 参考剂量 reference dose GBZ/T 2982017 2 人群终生接触某剂量水平的化学有害因素 ,在其一生中都可能不会发生某种健康风险所对应的接触剂量。 3.5 吸入单位风险 inhalation unit risk 劳动者 连续接触于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浓度为 1gm-3所引起的超过一生癌症危险度估计值的上限值 ,又称斜度系数 。 3.6 危害商数 hazard quotient 经吸入化学 有害因素 导致的非致癌风险水平,为接触单一化学有害因素的接触浓度与其相应参考接触浓度的比值。 3.7 危
7、害指数 hazard index 多种化学有害因素危害商数的计算值。 3.8 致癌风险值 carcinogenic risk 经吸入化学有害因素导致的癌症风险水平。 3.9 相似接触组 similar exposure group 一组对某一化学有害因素有相同接触特征的 劳动者 , 组内劳动者的工作任务、操作方式及频次、工作流程 、所用物料均具有相似性 。 3.10 风险控制 risk control 处理职业健康风险的措施,该措施包括任何流程、策略、设施、操作或其他行动。 4 风险评估框架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框架主要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评估、接触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四个要素
8、, 见 图 1。 GBZ/T 2982017 3 图 1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框架 5 工作程序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如图 2所示。 图 2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 危害特征评估 接触评估 风险特征描述 成立评估 小 组 细分工作流程 识别 化学 有害因素 接触评估 危害特征评估 通过空气检测获得 接触 浓度 通过 接触 因子计算 接触 指数 使用经验、理论方程计算 接触 浓度 确定 接触 等级 评估复审 评估记录 采取更正措施 风险评估 生产率发生变化或 工厂调整 GBZ/T 2982017 4 6 评估方法 6.1 危
9、害识别 6.1.1 内容 危害识别是发现、确认、描述工作 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危害的过程,其 任务是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 有害因素 , 及其 对接触职业人群是否引起职业性损伤 ,以 及 损伤 发生 的 条件。主要通过 以下方法识别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种类、 接触途径和操作 方式等情况 。 6.1.2 资料收集 收集化学有害因素的 化学名称、 CAS号、商品名、同义词、分子式、结构式 、 分子量 、 纯度及杂质含量、聚集状态、颜色、气味 、 密度 、 分散度 、 熔点、沸点、饱和蒸气压及蒸气密度 、 闪点、空气中爆炸浓度极限 、 溶解度、化学反应特性及稳定性等 理化特性资料;毒
10、性、致敏性、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毒理学资料及危害等级资料。 6.1.3 现场调查 6.1.3.1 生产工艺 及 化学 有害因素基本情况 6.1.3.1.1 主要包括可能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工艺流程、原辅料的规格及使用量、中间产物、产品和副产品的产量、储运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a) 查看货物清单、化学 品 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包装标签; b) 检查存放或使用化学 品 的所有地点; c) 分析生产工艺中每一生产环节可能产生的化学有害因素; d) 分析 副产品、杂质、成品和废弃物(垃圾、残渣和逸散物等)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与含量 ; e) 分析 维修、清洁、污水处理或测试等工作
11、流程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 6.1.3.1.2 化学品基本信息调查表 见 附录 B。 6.1.3.2 劳动者接触 情况及 危害 控制 措施 接触情况 包括劳动者作业方式、接触途径、接触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频率、接触量 等 , 劳动者应包括接触或可能接触于化学有害因素的所有在岗职工及外 围 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维护、维修、研发、化验、清洁等岗位。 岗位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基本信息调查表 可 见 附录 C。 危害控制 措施包括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卫生工程技术防护 设施 、个体防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 。 危害 控制措施调查表 见 附 录 D。 6.1.4 职业健康检查
12、对 既往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 新近 职业 健康检查中发现的 不明原因的健康损害 进行分析 ,以识别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化学有害因素。 6.1.5 采样检测 对 生产或使用 混合性化学品的工作场所或出现不明原因健康损害时 , 应 根据 GBZ 159及 GBZ/T 160等 系列标准对化学有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 ,以识别可能 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 。 6.2 危害特征评估 GBZ/T 2982017 5 6.2.1 内容 危害特征评估是通过分析化学有害因素的流行病学、自身特性、毒理学(包括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等资料,掌握化学有害因素 接触 剂量与劳动者健康效应 之间 的关系,确定危害等级的过程。 6.
13、2.2 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主要包括可能 存在或产生该化学有害因素的生产工艺、接触人群、接触时间及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浓度或劳动者接触浓度;现有 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及其防护效果;该化学有害因素在不同作用水平的机体反应资料(包括急、慢性实验研究,急、慢性中毒病例资料,职业人群接触水平与健康状况相关资料等)。 6.2.3 自身特性资料 自身特性资料 主要包括化学结构、理化特性、构效关系确定的化学物的危害性。 6.2.4 毒理学资料 毒理学资料 主要包括毒性、致敏性、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毒理学资料及危害等级资料。 6.2.5 危害特征评估 分级 方法 6.2.5.1 危 险度 ( R-
14、phrases) 分级 根据欧盟危 害分类系统的危险度或职业接触限值范围进行分级,按照危害水平由小到大分为 5级( AE),另有 S级体现皮肤和眼 部危害, 具体 方法 见 附录 E.2。 6.2.5.2 基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理化特性和毒理学资料,依据 GBZ 230 进行危害特征分级。 6.2.5.3 基于 美国工业医师协会( 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ACGIH)或国际癌症研 究中心(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
15、er, IARC)的毒性分级 根据 ACGIH或 IARC的毒性分级,对化学有害因素进行危害特征 分级 。 具体 方法可 见 附 录 F.2。 6.2.5.4 基于美国环境保护署(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的 参考接触浓度和吸入单位风险分级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的剂量 -反应关系参数 (如参考接触浓度或吸入单位风险) 进行危害特征分级 ,具体方法 见 附录 G。 常见化 学有害因素的参考接触浓度 见 附录 H,常见致癌化学有害因素的 吸入单位风险 见 附录 I。 6.2.5.5 基于流行病学资料 中 的剂量 -反应关系分级 6.2.5
16、.5.1 对于已开展大量职业流行病学研究的化学有害因素,可运用系统 评价 和 Meta 分析的方法,计算剂量 -反应关系或相对危险度。 6.2.5.5.2 对于缺乏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的化学有害因素,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既往急性中毒和慢性职业中毒病例,并对新近健康检查中发现的职业性疾患病例进行分析。将劳动者根据接触浓度或累积接触剂量进行分组,对不同浓度或不同剂量组、对照组的劳动者健康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显GBZ/T 2982017 6 著性检验;对健康损害的性质、指标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分析,对健康损害的程度及其与接触浓度的剂量 -反应关系和生物学意义进行评估。 6.3 接触评估 6.3
17、.1 内容 接触评估是确定劳动者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剂量及接触情况的过程 , 为准确评估每位劳动者的接触水平 , 可根据工作任务 、 工艺流程 、 工作岗位等建立相似接触组 , 选取各组有代表性的劳动者进行接触评估 。 接触评估可采用定性评估、半定量评估和定量评估方法确定接触等级。 6.3.2 定性评估 综合考虑化学有害因素的物理特性和使用量 ,分别对固态化学品和液态化学品进行接触分级,均分为 4级。固态化学品接触分级( exposure predictor band solid, EPS)及液态化学品接触分级( exposure predictor band liquid, EPL) ,具体 方
18、法 见 附录 E.3。 6.3.3 半定量评估 6.3.3.1 接触比值评估 当可获得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 且 已 制定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 ( OEL,包括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 将接触浓度( E)与 职业接触限值 ( OEL)进行比较,以 E/OEL的最大值确定接触等级 ,具体方法 见 附录 F.3.1。 6.3.3.2 接触指数法 当无法获得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或某些化学有害因素未制定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时,可根据 6.1.2的调查结果, 计算接触指数 , 确定 接触等级。 具体方法 见 附录 F.3.2。 6.3.3.
19、3 综合指数 法 综合考虑化学有害因素的物理特性、危害控制措施 、使用量 、 接触时间 及接触水平,将 6.3.3.1中的接触比值纳入 6.3.3.2的接触指数矩阵模型中,进行综合评估。 具体方法 见 附录 F.3.3。 6.3.4 定量评估 根据 劳动者 每天的接触 剂 量,结合 劳动者 的期望寿命或 接触工龄计算 风险指数 。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特征, 定量评估分为非致癌风险评估和致癌风险评估 , 非致癌风险评估 方法 见 附录 G.1,致癌 风险评估 方法 见 附录 G.2。 6.4 风险特征描述 6.4.1 内容 风险特征描述是通过对危害特征评估和接触评估的结果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的过
20、程,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 风险控制 对策 可 见 附录 J。 根据 6.2的危害特征评估方法和 6.3的接触评估方法,进行风险特征描述 。 6.4.2 定性评估 GBZ/T 2982017 7 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特征 等级 和接触 等 级,形成矩阵,判定风险 等级 。 评估模型及应用举例 见附录 E。 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可作为职业接触限值评估的一种筛选和代替方法,为中小企业制定健康风险控制对策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大型企业识别健康风险关键控制点的一种工具。 6.4.3 半定量评估 根据 6.2评估 得出的 危害特征等级 及 6.3.3评估得出的 接触等级 , 判定 风险 等级 。风险评估
21、模型及应用举例可 见 附录 F。 还可根据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进行有毒作业分级,具体方法参照 GBZ/T 229.2执行。 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可作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一种工具,并为选择适宜的优先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6.4.4 定量评估 非致癌风险评估可 根据接触浓度计算非致癌风险危害商数( HQ),获得非致癌风险值。 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举例 见 附录 G.1。 致癌风险评估可 根据吸入单位风险、 接触 剂量、 接触 工龄等,计算致癌的吸入超额个人风险。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举例 见 附录 G.2。 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可作为对已知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ZT2982017 工作 场所 化学 有害 因素 职业 健康 风险 评估 技术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