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血液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西医综合(血液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女性,25 岁。头晕、乏力半年。门诊就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当时化验 Hb78gL,RBC3510挖L,网织红细 15。门诊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 01g,3 次口,1 周后门诊复查 Hb 和 RBC 未上升,网织红细胞 4。该患者 Hb 和 RBC 未上升的最可能原因是( )(2012 年)(分数:2.00)A.未按时服药B.药物吸收不良C.诊断错误D.服药时间短2.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后目标是( )(1990 年)(分数:2.00)A.血红
2、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恢复正常B.血红蛋白及血清铁恢复正常C.血红蛋白正常及补足骨髓贮存铁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E.血清铁及血清总铁结合力恢复正常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 )(1990 年)(分数:2.00)A.维生素 B 12 缺乏所致贫血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急性出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慢性失血性贫血E.急性白血病所致贫血4.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最可靠依据是( )(1989 年)(分数:2.00)A.小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骨髓增生性贫血D.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均减少E.血红蛋白及骨髓贮存铁均减少5.下列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中,不良反应最明显的是( )(2011 年)(分数:2
3、.00)A.琥珀酸亚铁B.富马酸亚铁C.硫酸亚铁D.葡萄糖酸亚铁6.下述哪个肯定不是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1992 年)(分数:2.00)A.海洋性贫血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慢性疾病贫血E.缺铁性贫血7.女,22 岁,贫血,鼻出血,发热,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未见到幼稚细胞。为鉴别非白血性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需检查( )(1990 年)(分数:2.00)A.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B.骨髓象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多少C.网织红细胞多少D.皮肤及齿龈有否浸润E.反复检查血象8.女,18 岁,两个月来脸色苍白,月经过多,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 7 克,白细胞 2,900
4、 立方毫米,血小板 21 万、立方毫米,分别在骼前及髂后上髓骨髓穿刺未取得骨髓,胸骨片显示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红二系成熟停滞于晚期,全片末见巨核细构。诊断为( )(1988 年)(分数:2.00)A.缺铁性贫血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急性白血病D.再生障碍性贫血E.脾功能亢进症9.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外周血检查时,一般见不到的细胞是( )(2008 年)(分数:2.00)A.靶形红细胞B.晚幼红细胞C.破碎红细胞D.泪滴样红细胞10.下列可以引起原位溶血的疾病是( )(2007 年)(分数:2.00)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B.海洋性贫血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G6PD 缺乏症11.下述
5、可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的是( )(2006 年)(分数:2.00)A.缺铁性贫血B.铁粒幼细胞贫血C.慢性病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哪项检查对鉴别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无帮助( )(1998 年)(分数:2.00)A.血浆游离血红蛋白B.血清结合珠蛋白C.血中破碎红细胞D.尿隐血试验E.尿 Rous 试验13.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可见于哪种黄疽( )(1997 年)(分数:2.00)A.肝细胞性黄疸B.溶血性黄疸C.Roter 综合征引起的黄疸D.Gilbert 综合征引起的黄疸E.阻塞性黄疸14.哪一个是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1995 年)(分数:2
6、.00)A.溶血性黄疸B.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C.Gilbert 综合征D.Crigler-Najjar 综合征E.Dubin-Johnson 综合15.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代谢主要特点是( )(1990 年)(分数:2.00)A.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多B.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多C.血清凡登白试验呈直接反应D.尿胆红素阳性E.尿(粪)胆原减少16.下列白血病类型中,不会出现 Ph 染色体的是( )(2009 年)(分数:2.00)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患者,男,41 岁。因发热、咽痛 10 天来诊。化验 WBC 8910 9
7、L,疑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下列选项中,支持 CML 慢性期的化验结果是( )(2008 年)(分数:2.00)A.血小板降低B.NAP 阳性率明显降低C.外周血可见有核红细胞D.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18.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发生于急性白血病的阶段是( )(2007 年)(分数:2.00)A.起病时B.缓解时C.复发时D.耐药时19.男 17 岁,患 ALL,经化疗后已完全缓解 3 个月,但最近发现右侧睾丸无痛性肿大,骨髓检查仍正常,诊断为睾丸白血病。针对该病的治疗措施是( )(2005 年)(分数:2.00)A.右侧睾丸放射治疗B.右侧睾丸手术切除C.双侧睾丸放射治疗D.双侧睾丸手
8、术切除E.化学治疗20.下述关于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的叙述,正确的是( )(2004 年)(分数:2.00)A.自体骨髓移植应在第一次缓解期进行B.异基因骨髓移植应在第二次缓解期进行C.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的年龄应控制在 40 岁以内D.从完全缓解到自体骨髓移植的时间间隔以 6 个月为佳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较自体骨髓移植的造血功能恢复慢二、X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1.血管外溶血常表现为( )(1990 年)(分数:2.00)A.起病较缓慢B.脾脏常肿大C.部分病人切脾可有效D.多有血红蛋白尿22.下列支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有( )(2007 年)(分数:2.
9、00)A.CDl3(+)B.CD33(+)C.CD56(+)D.CD68(+)23.下列疾病中,可出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减低的有( )(2009 年)(分数:2.00)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4.L-ASP 治疗 ALL 时的主要不良反应有( )(2006 年)(分数:2.00)A.肝功能损害B.肾功能损害C.胰腺炎D.过敏反应25.按照国际上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期,A 期病人可有( )(1999 年)(分数:2.00)A.淋巴结肿大B.脾肿大C.贫血D.血小板减少2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增高可见于(
10、 )(1995 年)(分数:2.00)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类白血病反应D.再生障碍性贫血27.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选用如下哪些药物( )(1991 年)(分数:2.00)A.强的松B.长春新碱C.左旋门冬酰胺酶D.高三尖杉酯碱28.环磷酰胺的毒性反应有( )(1989 年)(分数:2.00)A.恶心、呕吐及中毒性肝损害B.抑制骨髓及生殖腺C.出血性膀胱炎D.脱发29.下述属于 B 细胞淋巴瘤的有( )(2004 年)(分数:2.00)A.从淋巴结发生的边缘带淋巴瘤B.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C.外套细胞淋巴瘤D.Sezary 综合征30.NHL 的病理
11、类型中,哪些属于中度恶性( )(2001 年)(分数:2.00)A.小无裂细胞性B.弥漫性小裂细胞性C.原始免疫细胞性D.弥漫性大细胞性三、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骨髓细胞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 B骨髓细胞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增高,转铁蛋向饱和度降低 C骨髓细胞外铁升高,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D骨髓细胞外铁降低,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E骨髓细胞外铁降低,铁粒幼细胞数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 (1999 年)(分数:4.00)(1).慢性病性贫血(分数:2.00)A.B.C.D.E.(2).缺铁性贫血(分数:2.00)
12、A.B.C.D.E.AGilbert 综合征 B无效造血 CDubin-Johnson 综合征 DCrigler-Naijar 综合征 ERotor 综合征 (2000 年)(分数:4.00)(1).胆红素生成过多见于(分数:2.00)A.B.C.D.E.(2).肝细胞向毛细胆管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而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正常见于(分数:2.00)A.B.C.D.E.A胆红素来源过多 B胆红素摄取障碍 C胆红素结合障碍 D胆红素排泄障碍 E胆红素摄取、结合与排泄障碍 (1989 年)(分数:4.00)(1).肝细胞性黄疸(分数:2.00)A.B.C.D.E.(2).溶血性黄疸(分数:2.00)A.
13、B.C.D.E.A血清铁蛋白增高,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增高 B血清铁蛋白增高,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C血清铁蛋白增高,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D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E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 (1996 年)(分数:4.00)(1).缺铁性贫血(分数:2.00)A.B.C.D.E.(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分数:2.00)A.B.C.D.E.西医综合(血液系统疾病)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A2 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女性,25 岁。头晕、乏力半年。门诊就诊诊断为“缺铁
14、性贫血”。当时化验 Hb78gL,RBC3510挖L,网织红细 15。门诊给予口服琥珀酸亚铁 01g,3 次口,1 周后门诊复查 Hb 和 RBC 未上升,网织红细胞 4。该患者 Hb 和 RBC 未上升的最可能原因是( )(2012 年)(分数:2.00)A.未按时服药B.药物吸收不良C.诊断错误D.服药时间短 解析:解析:口服铁剂后,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 510 天,2 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 2 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 46 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吸收障碍,可用右旋糖酐铁(iron dextran)肌肉注射
15、,每次 50mg,每日或隔日 1 次,缓慢注射,注意过敏反应。注射用铁的总需量(mg)=(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033患者体重(kg)。2.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最后目标是( )(1990 年)(分数:2.00)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恢复正常B.血红蛋白及血清铁恢复正常C.血红蛋白正常及补足骨髓贮存铁 D.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E.血清铁及血清总铁结合力恢复正常解析:解析: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最后目标应该是血红蛋白正常,而且补足骨髓贮存铁,这样才不易再犯。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 )(1990 年)(分数:2.00)A.维生素 B 12 缺乏所致贫血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急性
16、出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慢性失血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所致贫血解析:解析:慢性失血性贫血是因长期慢性失血致体内铁缺乏所致贫血,所以为小细胞低色素,而其他均不是。4.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最可靠依据是( )(1989 年)(分数:2.00)A.小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骨髓增生性贫血D.血红蛋白及血清铁均减少E.血红蛋白及骨髓贮存铁均减少 解析:解析: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最可靠依据是血红蛋白及骨髓贮存铁均减少。5.下列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中,不良反应最明显的是( )(2011 年)(分数:2.00)A.琥珀酸亚铁B.富马酸亚铁C.硫酸亚铁 D.葡萄糖酸亚铁解析:解析: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17、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苷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和琥珀酸亚铁等。无机铁剂的不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苷铁。6.下述哪个肯定不是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1992 年)(分数:2.00)A.海洋性贫血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慢性疾病贫血E.缺铁性贫血解析:解析:凡是影响血红蛋白合成的贫血均可能是低色素小细胞性的,海洋性贫血因珠蛋白量的异常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疾病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均因铁代谢异常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只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受损使红细胞制造减少引起的贫血,所以肯定不是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7.女,
18、22 岁,贫血,鼻出血,发热,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未见到幼稚细胞。为鉴别非白血性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需检查( )(1990 年)(分数:2.00)A.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B.骨髓象中原始和幼稚细胞多少 C.网织红细胞多少D.皮肤及齿龈有否浸润E.反复检查血象解析:解析:最主要是检查骨髓中原始和幼稚细胞的多少,非白血性白血病增高,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减少,其他检查均不是主要的。8.女,18 岁,两个月来脸色苍白,月经过多,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 7 克,白细胞 2,900 立方毫米,血小板 21 万、立方毫米,分别在骼前及髂后上髓骨髓穿刺未取得骨髓,胸骨片显示骨髓增生尚活跃,粒、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西医 综合 血液 系统疾病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