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地理.docx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地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海南 卷 ) 地理 一、选择题。 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 1 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 1,完成 1-3 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和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推出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具体为图示半岛为勘察加半岛。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
2、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所以选 D 项。 答案: D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生活能源利用。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解答本题需要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图中多火山,说明地热资源丰富,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题,所以选 A 项。 答案: A 3.7 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 A.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地纬度较高,受台风的影响较小;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该半岛纬度低于极圈纬度 ,所以该地 7 月
3、昼长夜短,但是不会出现极昼现象。 7 月份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但是该地山脉高度可以达到 4750 米,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尽管是夏季山顶气温仍然低于 0,所以可能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所以选 A 项。 答案: A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 2)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 4-5题。 4.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 纬度较高 海拔较高 位于夏季风迎 风坡 年温差较小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根据题干中的提示,花椒的生长习性为:喜光,
4、耐寒,耐旱。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云量多,太阳辐射弱,光照时间短;而武都所处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光照较强,位于夏季风迎风坡为增加降水量,不符合花椒的习性,所以选 A项。 答案: A 5.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 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提示,花椒的果实需人工采摘,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上升,花椒的生产成本上升,所以选 B 项。 答案: B 巴西东南部 S 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
5、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 6-7 题。 6.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 S 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的主导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原料、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等。利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需要大量的甘蔗。 S 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燃料乙醇厂集中中S 州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S 州的原料丰富,所以选 A 项。 答案: A 7.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 ) 碳排放量增加 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热带草原面积减少 蔗糖消费量下降 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该
6、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巴西中南部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对甘蔗的需求量增大,导致热带草原的面积减少;大量使用燃料乙醇,使以常规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乙醇燃烧过程中仍释放二氧化碳,但碳排放量比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少,所以选 B 项。 答案: B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 3 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 8-10 题。 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
7、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 C 项。 答案: C 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解析 :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非地带性规律。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 ,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选 D 项。 答案: D 10.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A.9 月中旬 B.10 月上旬 C.10 月下旬 D.11 月中旬 解析:
8、根据图中提示:喇叭沟门的纬度和海拔高于北京香山,所以气温降低快,秋季到达时间早,所以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应比 10 月下旬早,香山和喇叭沟门距离较近,物候相差也不至于过大, 10 月上旬较为合适,所以选 B 项。 答案: B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 XX 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 11-12 题。 1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 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解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
9、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所以选 D 项。 答案: D 1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所以选 C 项。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答案: C 地处干旱区的宁
10、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 4 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 13-14 题。 13.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 世纪 80 年代与明清时代相比气候变化不足以导致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银川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湖泊变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排水造田,所以选 C 项。 答案: C 14.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
11、接影响是( )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B. C. D. 解析 : 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水源地,是蓄水池,能够提供水源;湿地能够降解污染;湿地是很多珍惜动物的歇息地,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降低城市气温年较差。湿地对城市的直接影响是增加空气的湿度和美化环境。湿地增大,可以降解污染,但湿地湖泊主要目的不是对城市污染进行净化,城市排污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对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理,所以选 B 项。 答案: B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 8 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
12、为 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19 时 45 分。据此完成 15-17 题。 15.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日出的方位是正东,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应为 6: 00,而该地地方时为 6:00 时,北京时间为 8:00,说明该地位于120 E 以西 30,所以该地经度为 90 E;根据正午时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为 60,说明该地纬度为 30 S。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所以选 D 项。 答案: D 16.日至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海南 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