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中国近代史纲要-4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中国近代史纲要-4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中国近代史纲要-46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纲要-4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22.50)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分数:2.50)A.如何学习苏联的做法B.是否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C.怎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就是(分数:2.50)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3.论十大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
2、行(分数:2.50)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4.1956年 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分数:2.5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5.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开始的标志是(分数:2.5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论十大关系的发表D.中共八大的召开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
3、务,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分数:2.50)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国内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D.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7.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分数:2.50)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C.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法制D.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
4、对个人崇拜8.“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分数:2.50)A.文化领域内的社会主义大革命B.反对资产阶级复辟的尖锐斗争C.从文化领域开始的政治大革命D.“左”倾错误导致的大内乱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风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分数:2.50)A.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党在组织问题上实现了拨乱反正D.作出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77.50)10.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原因在于(分数:2.50)
5、A.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C.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有(分数:2.50)A.社会主义经济B.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12.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分数:2.50)A.农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C.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
6、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分数:2.50)A.社会性质不同B.指导思想不同C.方针政策不同D.实际工作不同14.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具体体现在(分数:2.50)A.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B.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C.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D.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
7、说,是新的严峻考验。主要是(分数:2.50)A.能不能保卫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D.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生的共和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分数:2.50)A.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B.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C.使中国从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国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7.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即着手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
8、任务。这些遗留的任务有(分数:2.50)A.追缴残余敌人,摧毁旧政权,让人民当家作主B.继续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没收官僚资本C.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使广大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的权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18.为了防止“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以及“克服此种巨大危险”,1951 年年底到 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了“三反”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分数:2.50)A.反贪污B.反浪费C.反官僚主义D.反对行贿19.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体现在(分数:2.50)A.没收官僚资本,
9、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B.逐渐收回了海关治权,中国人民重新掌握了国门的钥匙C.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D.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20.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分数:2.50)A.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B.从反对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C.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意义上看,它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D.从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角度来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2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主张不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经过估计至少
10、10年,多则 15年或 20年,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但到了 1952年 9月 24日,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实现这种认识上的改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分数:2.50)A.随着党的积极领导、稳步推进方针的出台,手工业的合作化也基本完成B.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C.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D.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经
11、济成分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加强2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在于(分数:2.50)A.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C.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成功给予的启示D.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3.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一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分数:2.50)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和平赎买D.国家的社会主
12、义工业化24.从 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分数:2.50)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而且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强的依赖性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D.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25.1953年,中共中央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上,出台了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土地改革以后,我国农民在土改基础上所
13、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表现在(分数:2.50)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B.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C.劳动互助的积极性D.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26.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有(分数:2.50)A.公私合营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互助组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7.在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有(分数:2.50)A.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手工业互助组28.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将企业的利润分为(分数:2.5
14、0)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股金红利29.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分数:2.50)A.标志着近代中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B.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C.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D.标志着中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0.195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与 1942年的延安整风的相同之处是(分数:2.50)A.反对主观主义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D
15、.反对党八股31.“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有(分数:2.50)A.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倾向B.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C.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32.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在(分数:2.50)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后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后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33.下列关于论十大关系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50)A.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B.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C.它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进行了全面总结D
16、.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34.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是(分数:2.50)A.正确地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C.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D.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3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分数:2.5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36.1957年 4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这
17、次整风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分数:2.50)A.主观主义B.宗派主义C.自由主义D.官僚主义37.“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分数:2.50)A.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B.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C.“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D.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38.20世纪新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分数:2.50)A.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C.爆炸了第一颗氢弹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9.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分数:2.50)A.社会
18、主义初级阶段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40.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总结的经验有(分数:2.50)A.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B.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C.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D.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中国近代史纲要-4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22.50)1.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分数:2.50)A.如何学习苏联的做法B.是否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C.怎样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解析:解析 此
19、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属于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选项 D正确。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就是(分数:2.50)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背景,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了一次广泛而
20、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理论成果就是论十大关系。A 选项正确。3.论十大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分数:2.50)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统一战线工作。选项 AC是发展科学文化工作的方针,选项 D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B 选项正确。4.1956年 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
21、主义的基本方针是(分数:2.5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论十大关系概括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选项D为八大提出的方针,选项 B为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选项 C为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八字方针。故选项 A正确。5.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22、道路开始的标志是(分数:2.5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D.中共八大的召开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意义,属于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在这之前,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是这一探索的开始。选项 C正确。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分数:2.50)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B.人民对于
23、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国内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D.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大的主要议题,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
24、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B 选项正确。本题还可以从主要任务和根本任务角度加以考查。7.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分数:2.50)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C.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法制D.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中共八大提出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选项 BC是政治建设的要求;选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近代史 纲要 4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