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docx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从题干信息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即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背离,故本题应选 B。
2、答案: B 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解析:从材料信息:“州县不得置市”、“中县户满三千人以上,置市令一人”可知,唐朝前期州县不准设置市,后期依据户口和市场变化可以设置,从而说明市的建置管理有所变化,故本题选择 A 项;材料中“不满三千户,不得置市令”不是不能置市,故 B 项错误; C 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 D 不符合
3、材料中“若要路需置,听依三千户置”的信息。 答案: A 3.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只能说明冯道用雕版印刷书印刷了儒家“九经”,并不能说明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A 项错误;题干只涉及雕版印刷书
4、的使用, B 项错误;从题干信息“书版剧增至十万”、“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可以判断 C 项正确;题干信息“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说明 D 项错误。 答案: C 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 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 宴如。”这说明当时 (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海禁”政策,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因势利导,请开市舶
5、”、“易私贩为公贩”、“奉旨允行”等可知政府对“海禁”政策的放松,允许有条件的开放,故本题选择 B 项; A 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决策权在中央不在巡抚, C 项不选; D 中信息没有提及,朝贡贸易仍然存在。 答案: B 5.下面 是清 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解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香港仍坚持 “ 赏借 ” 体现了道光帝仍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故 B 项正确;图片信息 “ 厦门、宁波、上海准其
6、贸易 ” 说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南京条约中商定的通商口岸, A 项错误;该条约还没有签订不能说明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C 项错误;“ 赏借 ” 说明同意香港割让, D 项错误。 答案: B 6.下面 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漫画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漫画中找准有效信息,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崇尚西洋,还保留一部分则表示保留国粹,这说明时人传统
7、观念依然存在,故本题选择 C 项。 A 只显示漫画一部分信息; B 错在 “ 刻意保留 ” ,是观念的作崇; D 说法不符合漫画意旨。 答案: C 7.在 20 世纪 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 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 洋货 。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解析: 本题考
8、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小农经济解体的标志是家庭手工也与农业的分离,材料中 “ 粮食蔬菜自给自足 ” 而 “ 家庭纺织业已被淘汰殆尽 ” 说明该地区自然经济已经瓦解,故本题选择 D 项。A、 B 和 C 均不是小农经济解体主要标志。 答案: D 8.1953 年 6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 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9、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 “1953 年 ”“ 当选的代表 ”“ 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 等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择 A 项; B 时间是 1954 年,不符合题意; C 材料中没有提及; D 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 ,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米。杜勒斯针对的是 (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
10、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 “ 求同存异 ” 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 联大 ” 会议 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初的中国外交,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 “ 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 ”“ 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 可以判断是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 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 “ 求同存异 ” 方针,从而促进会议成功,故本题选择 C 项。 A 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不符合材料中 “ 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 ” 的信息; B 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 C 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
11、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 “ 反道而行 ” 的 “ 对应 ” 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 (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 ” 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比较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 农民并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 ,他们一直有着 反道而行 的 对应 行为 ” 说明农民主动实施某种制度 ,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正是自己闯出了一条农业承包责任的形式
12、,符合题干意思,故本题选择 D 项; A、 B 和 C 均是 “ 制度的被动接受者 ” 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1.下 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 “ 文革 ” 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 A.1975 年进行 “ 全面整顿 ” B.1979 年试点创办 “ 特区 ” C.1983 年提出 “ 三个面向 ” D.1992 年发表 “ 南方谈话 ” 解析: 本题考查新时期的中国教育,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 “ 文革后 ” 与篆刻中 “ 科教 ” 信息可以推断出是邓小平提出 “ 三个面向 ” ,故本题选择 C 项; A 是在文革期间;
13、 B、 D 也属于经济改革探索,不符合篆刻中信息。 答案: C 12.“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 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 5 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 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时间公元前 5 世纪早期以前和材料信息 “ 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 ,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 可知只要是罗马
14、公民均受公民法的保护,故项正确;中万民法是世纪颁布的;中成文法还没有出现,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前年;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3.“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 “ 反对对财富的谴责 ”“ 在上帝眼中 ,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 等说明人文主义者向往财富的追求, 故符合题意;
15、 A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 B 与材料意思相反; C 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 答案: D 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 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解析: 本题考查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 “ 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 说明德国君主立宪至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符合这一趋势的是皇帝拥有立法和行
16、政大权,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 ,造成苏俄 (联 )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读取表格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表格材料中时间 1920 1924 年以及表格中税款数字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 济政策,该政策实行粮食税以代替过去的余粮收集制,故本题选择 B 项。 A 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说法错误; D 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 答案: B 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
17、国人遇到了 “ 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 ” ,一种是 “ 为私营企业 ” 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 “ 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 ” 为基础的 “ 社会化的自由 ”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 1 936 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 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 “ 自由 ” 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 “ 另一种 ” 关于 “ 自由 ” 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 “ 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时
18、间 1936 年以及材料信息 “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 可判断大多数美国人认为 “ 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 ,故本题选择 D 项。 答案: D 1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 “ 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 ”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科技成就,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 “ 知识对技
19、术进步的重要性 ,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 ” 说明知 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理论发明,故本题选择 D 项。 答案: D 18.“它站起来反对 18 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 ( )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世界文学,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可以推断题干讲的是浪漫主义产生的原因,故选择 A 项; B 属于现实主义; C
20、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D 属于现代主义。 答案: A 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 (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当前世界政治格局,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 ,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
21、支持”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世界和多级的结合,选择 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0.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 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 ,却没有在全球合
22、理分配”说明经济全球化中不利于经济平衡,故本题选择 B 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60 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 21 题 第23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4 题为选做题,包括 A、 B、 C、 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 14 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 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
23、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 ,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 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江苏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