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物理.docx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物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卷 )物理 1.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 t 0 到 t t1 的时间 内,它们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v1 v2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解析: v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 A 正确, 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 v1 v22 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 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
2、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 D 错误 . 答案: A 2.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 .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 A.6 B.4 C.3 D.512 解析: 由题意可知, mgh 12mv20,又由动能定理得 mgh 12mv2 12mv20,根据平抛运动可知 v0是 v 的水平分速度,那么 cos v0v 22 ,其中 为物块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解得 45, B 正确 . 答案: B 3.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 F1 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
3、段时间后 其速度变为 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 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 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 WF1、 WF2 分别表示拉力 F1、 F2 所做的功, Wf1、 W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 A.WF2 4WF1, Wf2 2Wf1 B.WF2 4WF1, Wf2 2Wf1 C.WF2 4WF1, Wf2 2Wf1 D.WF2 4WF1, Wf2 2Wf1 解析: 因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前后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2 倍关系,那么位移 x v t 也是 2 倍关系,若 Wf1 fx,则 Wf2 f2 x 故 Wf2 2Wf1
4、;由动能定理 WF1 fx 12mv2 和 WF2 f2 x 12m(2v)2 得 WF2 4WF1 2fx4WF1, C 正确 . 答案: C 4.如图,一质量为 M 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 m的小环 (可视为质点 ),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 ) A.Mg 5mg B.Mg mg C.Mg 5mg D.Mg 10mg 解析: 小环在最低点时,对整体有 T (M m)g mv2R ,其中 T 为轻杆对大环的拉力;小环由最高处运动到最低处由动能定理得 mg2 R 12mv2 0,联
5、立以上二式解得 T Mg 5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T T Mg 5mg, C 正确 . 答案: C 5.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 g0,在赤道的大小为 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T,引力常量为 G.地球的密度为 ( ) A.3GT2g0 gg0B.3GT2 g0g0 gC.3GT2 D.3GT2g0g 解析: 在两极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 GMmR2 mg0,在赤道处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 T,则 GMmR2 mg m42T2 R,则 密度 3M4 R334 R3g0R2G 3 g0GT2( g0
6、g) .B 正确 . 答案: B 6.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 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解析: 由静电场的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可知 A 正确 .电势大小是由参考点和电场共同决定的,与场强的大小无关, B、 C 错误 .沿电场线电势降低,且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为电场方向, D正确 . 答案: AD 7.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 .宇宙射线中有大量
7、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 .当这些 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 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 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 解析: 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垂直进入磁场时,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受到的洛伦兹力的 方向与其电性有关,由左手定则可知 A 正确;由轨道公式 R mvBq知 ,若电子与正电子与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不同,则其运动的轨迹半径也不相同,故 B 错误 .由 R mvBq 2mEkBq 知, D 错误 .因质子和正电子均带正电,且半径大小无法计算
8、出,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C 正确 . 答案: AC 8.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 n1、 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 A 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 R 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 .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 a、 b 端和 c、 d 端的电压分别为 Uab 和 Ucd,则 ( ) A.Uab Ucd n1 n2 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 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 c、 d 间的电压 Ucd越大 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 解析: 经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测得
9、的值分别为交变电压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根据变压器公式 UabU2 n1n2得到输出电压,而输出电压 U2 不等于 c、 d 端电压,因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输入电压通过变压器变压后经二极管整流后有效值发生变化, Ucd 2U22 2n2Uab2n1,则 UabUcd 2n1 n2,故 A 错误 .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 R, Uab 不变, Ucd也不变,根据 P 出 U2cdR 可知输出功率减小,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输入功率必减小,故电流表读数变小, B 正确, C 错误 .二极管短路时, U cd U2,输出功率 P 出 U2cdR U22R 2P 出 ,故输入功率 P1
10、 也加倍,而输入电压 U1 不变,根据 P1 U1I1得电流表读数加倍, D 正确 . 答案: BD 二、非选择题 (一 )必考题 9.(6 分 )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约为 200 ,电压表 V 的内阻约为 2 k ,电流表 A 的内阻约为 10 ,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 (a)或图 (b)所示, 结果由公式 Rx UI计算得出,式中 U 与 I 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若将图 (a)和图 (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 Rx1和 Rx2,则 _(选填 “ Rx1” 或 “ Rx2” )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 Rx1_(选填 “ 大于 ”“
11、 等于 ” 或 “ 小于 ”) 真实值,测量值Rx2_(选填 “ 大于 ”“ 等于 ” 或 “ 小于 ”) 真实值 . 解析: RVRx 2000 200 10, RxRA 200 10 20,故 RVRxRxRA 10,应该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即图 (a)接法 .由 “ 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 的结论可知电流表内接时测量值 Rx1 大于真实值,外接时,测量值 Rx2 小于真实值 . 答案: Rx1 大于 小于 10.(10 分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长度 (圈数 )的关系 .实验装置如图 (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 7 个指针 P0、 P1、 P2、 P3、 P4、
12、P5、 P6 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 10、 20、 30、 40、 50、 60 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 P0指向 0 刻度 .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 x0;挂有质量为 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 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 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 11.88 cm. (1)将表中 数据补充完整: _; _.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13、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56.0 43.6 33.8 28.8 1k(m/N) 0.0061 0.0179 0.0229 0.0296 0.0347 (2)以 n 为横坐标, 1k为纵坐标,在图 (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1k n 图像 . (3)图 (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 .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 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圈数 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 k _ 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自由长度 l0(单位为 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 k _ _
14、N/m. 解析: (1) k mg x 0.100 9.80( 5.26 4.06) 10 2 81.7 N/m; 1k 181.7 m/N 0.0122 m/N. (2) (3)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 5.810 4,故直线方程满足 1k 5.810 4n m/N,即 k 1.7103n N/m(在1.67 103n 1.83 103n 之间均正确 ) 由于 60 圈弹簧的原长为 11.88 cm,则 n 圈弹簧的原长满足 nl0 6011.88 10 2,代入数值,得 k 3.47l0(在 3.31l0 3.62l0之间均正确 ). 答案: (1)81.7 0.0122 (2)略 (
15、3) 1.75 103n (在1.67 103n 1.83 103n 之间均同样给分 ) 3.47l0 (在3.31l0 3.62l0 之间均同样给分 ) 11.(13 分 )2012 年 10 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 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 39 km 的高空后跳下,经过 4 分 20 秒到达距地面约 1.5 km 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g 取 10 m/s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 1.5 km 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新课 II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