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89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9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分数:2.00)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00)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分数:2.00)A.物质是运动
2、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分数:2.00)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
3、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7.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分数:2.00)A.普遍联系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8.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数:2.00)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C.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
4、区别10.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1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2.整个宇宙都受着唯一的运动规律即万有引力规律支配,不仅自然界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运动,社会也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发展。可见,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上,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分数:2.00)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形式相同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本质不同C.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共同之处D.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13.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
5、出发点是(分数:2.0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1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15.个别资本通过组建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分数:2.00)A.资本的积累B.资本的积聚C.资本集中D.社会资本的扩大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分数:2.00)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持资本主义经
6、济稳定增长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分数:2.00)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19.从上世纪 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
7、作了修改。例如 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 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 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 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 年版也一样,直到 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分数:2.00)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20.据媒体报道,美
8、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 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分数:2.00)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2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22.从
9、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分数:2.00)A.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思想B.强调平衡协调合作的思想C.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D.“和而不同,同则不继”的思想23.下列范畴属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有(分数:2.00)A.内容和形式B.必然性和偶然性C.本质和现象D.可能性和现实性24.2012年 7月 16日上午,随着“向阳红 09”船顺利返抵青岛,为期 44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同时也标志着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的持续支持下,蛟龙号历时10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蛟龙下海”经历了 300040007000的一个发展过程,最终完成了7
10、000米的海试任务。从哲学角度分析,“蛟龙”号下潜不断地刷新纪录说明(分数:2.00)A.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化D.只有实践主体和客体相结合,才能认识海洋2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分数:2.00)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11、这个论断揭示了(分数:2.00)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7.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分数:2.00)A.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B.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C.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D.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及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2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导致商
12、品价值量的变化。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及单个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是(分数:2.00)A.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关系B.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反比关系C.劳动生产率提高,使用价值数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减少D.劳动生产率与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关系29.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分数:2.00)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30.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的获得对于个别资本家来说是一
13、种暂时现象。个别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就必须(分数:2.00)A.改进生产技术B.改善经营管理C.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D.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E.国家资本输出31.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分数:2.00)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E.生产资本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89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分数:2.00)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
14、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目的、归宿和理论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A项。3.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00)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解析:解析: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题干中的“根本要求”是方法论的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C。选项AB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的部分内容;选项 D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
15、赞成的观点,因此是错误的。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分数:2.00)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
16、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所以 A项是正确答案。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 解析:解析:实践的基本特征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题目中的学员未认识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才会与企业家“差距那么大”。因此,选项 D正确。实践不具有普遍有效性
17、的特点,因此,选项 A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不能片面地说实践具有客观规律性,故选项 B错误。实践的主体能动性是指不同实践主体采用不同实践方式,得到的实践结果也不同,它回答“怎么做”,而题目要求是“做不做”的问题。因此,选项 C错误。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分数:2.00)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度的概念。度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因此,选项 C正确。7.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分数:2.00)A.普遍联系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前进性和
18、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事物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干中雪莱所说的已经来临的冬天喻指道路的曲折性,而不远的春天则是喻指前途的光明性。因此,正确答案是 C项。8.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
19、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解析: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劳动实践在认识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任何认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题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D项。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数:2.00)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C.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
20、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选项 B正确,其他选项表述错误。10.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分数:2.00)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解析:解析: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选项 C正确。选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8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