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0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0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70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0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具有客观性B.是否具有强制性C.是否具有稳定性D.是否能够离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存在3.“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种观点属于(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4.有一
2、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量变引起质变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分数:2.00)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6.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
3、经得住思想的批判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7.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器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分数:2.00)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8.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9.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这句话说明(分数:2.00)A.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B.人的本质是从所有客体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C.社会关系决定人的社会地位D.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10.货
4、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分数:2.00)A.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的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成为资本D.劳动成为商品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C.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2.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分数:2.00)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3.垄断阶段,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D.商品的
5、市场价格采取垄断高价的形式14.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这段话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思想来源是(分数:2.00)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中叶空想共产主义D.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运动总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一原理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
6、A.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B.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C.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D.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17.造成意识差异性的原因有(分数:2.00)A.人们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C.人们的实践经验的差异D.人们的立场、世界观的差异18.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
7、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19.1929年,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最高失业率达到 25,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失业率一度接近 30。1933 年,美国经济陷入谷底,工业产出下降到衰退前的 65。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随着放贷机构的破产倒闭,整个信用支付链条也被打断。许多经营次贷金融产品的银行出现巨额亏损和倒闭,金融危机就此爆发,此后又不断蔓延到欧洲国家。乍看起来,这次危机好像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实际上与以往所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生产相对过
8、剩或有效需求不足矛盾无法得到解决所致。以上事实反映了(分数:2.00)A.根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本质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转化C.矛盾主要方面决定非主要方面D.非根本矛盾使事物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20.马克思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性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里的“具体” 是指(分数:2.00)A.感性具体B.思维具体C.理性具体D.在理性思维中再现事物整体的具体21.下面关于实践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有(分数:2.00)A.实践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物质活动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知行合一”的活动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
9、观的物质活动22.价值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分数:2.00)A.对评价标准的正确认识B.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C.对客体属性的正确认识D.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23.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人认为“天圆地方”,16 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圆形的,18 世纪巴黎科学院对地球进行了测量,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近几十年来,利用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人们对地球扁椭圆形形状的认识越来越精确,但并没有达到对其认识的终结。这表明(分数:2.00)A.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认识都具有相对性B.世界是不可认识的C.人类认识是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D.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4.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
10、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段话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分数:2.00)A.诱导作用B.动力作用C.激发作用D.解释作用2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分数:2.00)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它决定生产力的水平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26.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应该看到它是(分数:2.00)A.经济基础和上层
11、建筑的统一体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C.社会物质生活的最重要条件D.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27.2014年 3月 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关于雾霾的问题时,他说:“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这一“宣战”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B.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力量C.人定胜天D.人和物的关系背后是人和人的关系28.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
12、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D.自发地调节宏观经济的平衡29.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分数:2.00)A.私有制原则B.“主权在民”原则C.人权原则D.分权与制衡原则30.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分数:2.00)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提高C.价格波动D.供求关系的变化31.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垄断资本输出主要包括(分数:2.00)A.私人资本输出B.国家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生产资本输出3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分数:2.00)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D.思想斗争33.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
13、社会。共产主义是(分数:2.00)A.一种科学的理论B.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C.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D.所有人追求的社会理想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0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具有客观性B.是否具有强制性C.是否具有稳定性D.是否能够离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存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只要是规律,就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
14、强制性的特点。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之处在于,它必须通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体现出来,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即脱离了人类社会,社会规律将无法存在,而自然规律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所以选项 D正确。3.“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种观点属于(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题干中的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即不从实践的角度、主体的角度去理解现实,不理解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15、中的能动性。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选项 D正确。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量变引起质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特点。试题难度较小,选项 B正确。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分数:2.00)A.客观性B.能动性 C.对象性D.任意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心不在
16、焉”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只有 B选项是正确的。6.在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里,我们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数:2.00)A.是否符合人们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经得住思想的批判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故正确答案为 C选项。7.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器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分数:2.00)A.感觉B.
17、知觉 C.表象D.概念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其中,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直接反映,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整体的反映;表象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再现。因此,正确答案为 B选项。8.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分数:2.00)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故 C选项正确。9.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这句话说明(分数:2.00)A.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B.人的本质是从所有客体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C.社会关系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D.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选项 C的说法正确。选项 A、D 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选项 B表述有误。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分数:2.00)A.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的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成为资本
19、D.劳动成为商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由于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人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两者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只有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才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这样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故 B选项为正确答案。劳动本身不是商品,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D 选项表述错误。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C.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解
20、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形式,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纷纷倒闭,生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渡过经济危机。但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7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