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5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5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分数:2.00)A.归纳和演绎B.分析和综合C.抽象到具体D.逻辑和历史相统一3.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分数:2.00)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4.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
2、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分数:2.00)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本质联系D.因果联系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活动的机制看,实践是(分数:2.00)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
3、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7.“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种观点是(分数:2.00)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8.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
4、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分数:2.00)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统一B.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9.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革命阶级的思想觉悟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D.科学技术的进步10.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分数:2.00)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11.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分数:2.00)A.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B.物质
5、资料和生产资料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D.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12.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形成(分数:2.00)A.社会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C.成本价格D.平均利润率1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很多,根本的推动力量是(分数:2.00)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工人阶级的斗争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4.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的是(分数:2.00)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与自然之间也将达成和谐C.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D.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国家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
6、38.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6.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同中外历史上致力于救世济民的思想家对美好社会理想的种种设计和构想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前者指明了共产主义实现的道路,后者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B.前者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后者缺乏科学的理论C.前者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之上D.前者是人类伟大的事业,后者仅仅是一种社会理论17.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分数:2.00)A.人类社会依赖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由意识指导的
7、实践活动是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由人构成,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决定了社会规律的存在和发展18.处于运动过程中的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这种变化是(分数:2.00)A.量变B.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C.质变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1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分数:2.00)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2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强调竞争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共赢”。其哲学依据在于(分数:2.00)
8、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B.矛盾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C.矛盾双方或多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2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分数:2.00)A.“抓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解剖麻雀”D.“欲擒故纵”22.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相对性是指(分数:2.00)A.真理中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B.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2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
9、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分数:2.00)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24.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说明实事求是体现了(分数:2.00)A.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观点B.承认事物发展规律性的辩证法观点C.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论观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三者统一2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类对地理环
10、境的依赖关系的是(分数:2.00)A.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B.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自然资源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D.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26.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分数:2.00)A.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B.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C.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D.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27.下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D.所有的人和阶级都是历史的创造者28.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11、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对商品的价值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是商品的一个因素B.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C.是抽象劳动形成的D.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29.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必须(分数:2.00)A.改进生产技术B.改进经营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提高商品个别价值30.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分数:2.00)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构成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分数:2.00)A.国家所有
12、并直接经营的企业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32.20世纪 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分数:2.00)A.金融自由化B.金融创新C.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D.新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3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世纪初期,到 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空想社会主义经历的阶段有(分数:2.00)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
13、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5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分数:2.00)A.归纳和演绎 B.分析和综合C.抽象到具体D.逻辑和历史相统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所以正确答案为 A选项。3.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14、(分数:2.00)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来源、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选项 A、B、D 都否认意识的客观内容,只有选项 C是正确的,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说明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4.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
15、,“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分数:2.00)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本质联系D.因果联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因果联系。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羊吃草”是原因,“割羊草”是结果,因为专家看到了羊吃什么样的草,所以他才知道如何去割羊草。二者是因果联系。正确答案是 D选项。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活动的机制看,实践是(分数:2.00)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解析:解析:
16、本题考查科学的实践观。科学的实践观包括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科学规定,实践的基本结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等。就实践的机制看,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B、C、D 选项属于实践的具体表现形式,A 选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
17、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的认识的能动性。人的认识具有创造性,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信息的选择、重构。人在感觉产生过程中存在着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作用。选项 C正确。A 选项本身表述错误。人不仅能获得感性认识,也可以通过理性思维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 A选项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大脑和感官等生理素质对认识确实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实践决定认识。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不仅不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反而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人能够
18、不断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B 选项也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仅有感性还有理性的参与。因此 D选项将人对事物形成的感觉都归结于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也是错误的观点。7.“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种观点是(分数:2.00)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关于真理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与一般认识的区别在于: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它与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相符合、相一致,即正确反映,而人们对客观事
19、物的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歪曲的、错误的反映。因此,正确答案为 A选项。8.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分数:2.00)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统一B.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存在范畴包括的内容的理解。生产方式作为人们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一方面要发生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正确答案为 C选项。选项 D是社会形态,选项 B是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中的两项,A
20、选项是指整个世界,故A、B、D 选项不符合题意。9.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革命阶级的思想觉悟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D.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革命的根源。作为阶级斗争最高形式的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10.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分数:2.00)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
21、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故 B选项为正确答案。11.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分数:2.00)A.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B.物质资料和生产资料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D.劳动资料和生产资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总产品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6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