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2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2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分数:2.0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3.当前中国一些区域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发生频率之高、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这引起人们的反思,促使人们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寻求“同自然的
2、和解”。“同自然的和解”的关键是(分数:2.00)A.树立自然中心主义B.摒弃人类中心主义C.树立正确的实践观D.放弃人类的主体性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是(分数:2.00)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矛盾
3、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分数:2.00)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6.在认识光的本质问题上,17 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17 世纪末惠根斯提出“波动说”,两种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纪。直到 1922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历史事件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D.认
4、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7.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2.00)A.哲学B.宗教C.政治法律思想D.国家政权8.“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分数:2.00)A.承认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C.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D.明确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9.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分数:2.00)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
5、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分数:2.00)A.劳动价值论B.劳动二重性理论C.剩余价值理论D.商品经济理论1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分数:2.00)A.价值如何增殖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2.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分数:2.00)A.购买阶段B.销售阶段C.生产阶段D.流通阶段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分数:2.00)A.资本主义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有了局部的调整和变革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
6、不再存在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将不再存在1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分数:2.00)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15.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其物质条件是(分数:2.00)A.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B.旧式的社会分工消失,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消除D.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
7、:36.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分数:2.00)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B.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分数:2.00)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原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19.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有(分数:2.0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8、,被新的矛盾双方代替C.矛盾双方达到绝对统一D.矛盾双方达到融合20.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1.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可能性的有(分数:2.00)A.实现共产主义B.海底捞月C.完成本年度工作计划D.月中取宝22.哲学唯心主义“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这说明(分数:2.00)A.哲学唯心主义不能在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结出果实
9、B.哲学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是没有根基的C.哲学唯心主义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D.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哲学唯心主义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23.18世纪法国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一观点(分数:2.00)A.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B.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D.认为人们只能服从规律,不能利用规律24.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分数:2.00)A.事物的矛盾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人们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立场、观
10、点和方法的限制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25.“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有(分数:2.00)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26.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从“支农”经由“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到十八大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总体部署,再到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诸多时下“三农”热点争论问题的一锤定音。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过程说明其是(分数:
11、2.00)A.不断克服谬误,接近真理的过程B.主体对客体改造和变革的过程C.实践基础上能动反映的过程D.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27.历史人物的作用表现在(分数:2.00)A.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和领导者B.决定历史事件的个别特点和面貌C.不受历史条件制约D.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28.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分数:2.00)A.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B.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C.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倾向D.他没有认识
12、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9.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分数:2.00)A.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B.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C.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D.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土地30.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分数:2.00)A.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31.“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因此,构成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分数:2.00)A.维
13、持劳动者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繁育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所支出的费用D.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32.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是(分数:2.00)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33.20世纪 70年代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能力的弱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资本主义经济步步陷入衰退和停滞,经济危机呈现出新的
14、特点,除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和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发外,还包括(分数:2.00)A.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B.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C.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D.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2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分数:2.
15、0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规律从辩证内容上看,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从辩证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所以 C选项是正确答案。3.当前中国一些区域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发生频率之高、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这引起人们的反思,促使人们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寻求“同自然的和解”。“同自然的和解”的关键是(分数:2.00)A.树立自然中心主义B.摒弃人类中心主义C.树立正确的实践
16、观 D.放弃人类的主体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只有从正确的实践观出发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所以选项 C正确。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是(分数:2.00
17、)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是共性,同时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个性,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故 C选项为正确答案。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分数:2.00)A.辩证法和形而上
18、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列宁曾指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物主义主张第一条认识路线,唯心主义主张第二条认识路线。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选项。选项 A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问题,选项 B回答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选项 D中的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6.在认识光的本质问题上,17 世纪牛顿提出“粒子说”,17 世纪末惠根斯提出“波动说”,两种学说在科学史上争论了几个世
19、纪。直到 1922年,爱因斯坦把两者统一起来,建立“波粒二象性”的学说,这个矛盾才得以解决。这一历史事件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C.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过程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句话是讲认识问题,选项 B为干扰项。题干中的每一种学说都是理性认识,都在试图揭示光的本质,它们之间的演进不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故排除选项 A、D。因此,只剩下选项 C,作答本题的关键是采取排除法进行选择。7.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分数:2.00)A.哲学B.宗
20、教C.政治法律思想D.国家政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A、B、C 选项都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但都不是核心,与题干不符,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应为 D选项。8.“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
21、”这段话(分数:2.00)A.承认了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B.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C.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D.明确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的本质。从本质上说,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选项。选项 A、D 属于国家的特征表现,但不属于本质属性,故排除;C选项题干未涉及。9.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说明(分数:2.00)A.社会历史发展无规律可言B.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社会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
22、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题干原文的中心词是“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即社会形态(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选项 B、C 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辩证法的正确思想,但与列宁这段话的意思不符。选项 A观点本身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选项。1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分数:2.00)A.劳动价值论B.劳动二重性理论 C.剩余价值理论D.商品经济理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在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6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