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61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1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分数:2.00)A.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C.纯粹的否定D.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3.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分数:2.00)A.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说:“马者,所以命形也
2、。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日白马非马。”“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分数:2.00)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5.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 2 000 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直接现实性B.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6.“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分数:2.00)A.人的感觉能
3、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7.上层建筑是指(分数:2.00)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分数:2.00)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9.“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
4、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的先导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思想10.商品的本质因素是(分数:2.00)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1.产业资本连续循环是(分数:2.00)A.购买过程与销售过程的统一B.生产过程和购买过程的统一C.售卖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12.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
5、新创造的价值是(分数:2.00)A.c+vB.c+v+mC.v+mD.c+m13.金融资本是由(分数:2.00)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C.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D.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14.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分数:2.00)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6、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分数:2.00)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科学中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分数:2.00)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全局与局部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理由是,对立统一规律(分数:2.00)A.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C.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D.提供了人们认识
7、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9.判断自然界的“物”,不过是个开头。像台球那种东西,有些性质与它是不是台球没有关系,那是几块石头,几缕轻烟也有的性质,它们本身是一些共同的属性,而不是什么属性的特别表现。这些属性是:持续、大小和位置显然,它们对于理解宇宙的结构是基本的。实际上,从某种意义说,它们就表现为一种结构,自然的一切复杂的形态都嵌在那个结构中。以上这段话表明(分数:2.00)A.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B.物质运动具有广延性和伸张性C.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0.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
8、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分数:2.00)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B.本质是由现象决定的C.科学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D.现象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现象不能反映本质21.一个由工程师、物理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行为期三年半的观察研究,发现猫是如何将碟子中的牛奶饮到嘴里,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又能保持不弄湿自己的下巴。研究发现,猫喝奶的动作简直是在进行“两种物理作用力的完美平衡”的流体力学表演。猫的舌尖刚刷到牛奶的表面就迅速收回,这样猫的舌头和牛奶表面形成一个“牛奶圆柱”,重力将牛奶重新吸回碗里,而惯性将牛奶继续推向原来运动的方向,直到在重力的干预下回落,这个“牛奶圆柱”是在重力与惯性之间达到平
9、衡而形成的。而猫本能地知道如何保持这两种力的平衡,以测算吮吸一次的时间,确保喝到牛奶,家猫每秒钟吮吸四次奶,每次大约能喝到 01 毫升的牛奶,大型猫会自然放慢吮吸速度,以保持重力和惯性之间的平衡。这一研究过程表明(分数:2.00)A.归纳和演绎两种辩证思维方法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B.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为归纳提供了理论依据C.归纳以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为基础D.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22.“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每一步发展不过是对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分数:2.00)A.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B.逻辑的东
10、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C.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包含差异和对立23.实现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有(分数:2.00)A.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B.理论为群众所掌握C.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D.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24.下列关于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限定和超越B.限定中的超越C.双向改变D.超越中的限定25.在自然哲学观上,量子论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动,甚至改变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基本思想。现代文明的繁盛是理性的胜利,而量子论无疑是理性的最高成就之一,并得到广泛应用,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几乎没有
11、哪个领域不依赖于量子论。而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在近代经典物理学大厦即将倾倒之际,它又使得物理学在熊熊烈焰中得到洗礼和重生。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以上事实说明了(分数:2.00)A.真理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B.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C.真理是崇高的、永恒绝对的正确认识D.真理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26.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分数:2.00)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阶级分析方法27.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12、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形式。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C.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D.社会形态更替的顺序性与跨越性28.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分数:2.00)A.劳动力成为商品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货币转化为资本29.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括(分数:2.00)A.货币资本循环B.生产资本循环C.生息资本循环D.商品资本循环30.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分数:2.00)A.商品的
13、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B.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大C.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31.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分数:2.00)A.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B.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C.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D.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得的国外利润3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共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这一时
14、期,国家承担起的一些重要职能,包括(分数:2.00)A.提高社会福利水平B.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C.保持经济稳定D.维护市场秩序3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分数:2.00)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61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
15、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分数:2.00)A.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 C.纯粹的否定D.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恩格斯)。选项 A、C 只是“弃”,没有“扬”;选项 D 只是好坏的结合而没有“弃”。所以选项 B 正确。3.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分数:2.00)A.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解析:解析:
16、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而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荀子的这句话是说,天道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而运动变化的,它不以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存在或消亡。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具有辩证法思想,充分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所以正确答案是 A 选项。4.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日白马非马。”“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分数:2.00)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
17、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以个性为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只有个性而无共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白马”与“马”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所以选项 D 正确。5.伽利略一次比萨斜塔实验就推翻了统治思想界达 2 000 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有(分数:2.00)A.直接现实性 B.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品质决定了它是
18、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普遍性既是实践的特点,也是理论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则是实践所独有的,也是实践高于理论的优点,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正确答案是 A 选项。选项 C、D 虽然也是实践的特点,但与题意无关。6.“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分数:2.00)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 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感性
19、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人的肉体感官所具有的直接感受力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某些动物而表现出局限性,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人的感性认识能够获得关于世界各种现象的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7.上层建筑是指(分数:2.00)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的科学含义。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两部分构成。前者被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后者被称为政治上层建筑。选
20、项 A、C 属于经济基础范畴,B 选项属于生产力范畴,只有 D 选项符合题意,故为正确答案。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分数:2.00)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
21、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循了这一规律的要求,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反作用,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故正确答案应为 C 选项。A、B、D 选项都混淆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正确关系。9.“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
22、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该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的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思想变革是政治变革的先导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革才是真正的革命的思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革和发展方向。选项 B、C、D 与题意无关。正确答案是 A 选项。10.商品的本质因素是(分数:2.00)A.使用价值B.价值 C.交换价值D.价格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16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