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2006 年第 3 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3.(2015 年第 2 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
2、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分数:2.00)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2011 年第 2 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分数:2.00)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5.(2009 年第 3 题)近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
3、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分数:2.00)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6.(2009 年第 4 题)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分数:2.
4、00)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7.(2008 年第 4 题)“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分数:2.00)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8.(2007 年第 4 题)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
5、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分数:2.00)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9.(2006 年第 4 题)“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分数:2.00)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0.(2015 年第 3 题)第二次世界
6、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分数:2.00)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11.(2014 年第 3 题)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为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分数:2.00)A.实物补偿B.价值补偿
7、C.劳动补偿D.增殖补偿12.(2013 年第 3 题)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分数:2.00)A.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13.(2013 年第 4 题)某资本家投资 100 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 15 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 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分数:2.00)A.50B.75C.100D.12514.(2012 年第 3 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
8、资的本质是(分数:2.00)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15.(2012 年第 4 题)2011 年 9 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分数:2.00)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16.(2011 年第 3 题)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
9、有商品变为货币(分数:2.00)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17.(2010 年第 4 题)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分数:2.00)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2011 年第 17 题)19
10、71 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分数:2.00)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20.(2009 年第 20 题)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是前人生命的延
11、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分数:2.00)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21.(2008 年第 18 题)19 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分数:2.00)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
12、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22.(2015 年第 19 题)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分数:2.00)A.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D.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23.(2014 年第 18 题)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
13、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分数:2.00)A.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C.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24.(2013 年第 18 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分数:2.00)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D.最稳
14、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25.(2012 年第 18 题)2011 年 4 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 10 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分数:2.00)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把经
15、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26.(2010 年第 18 题)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 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分数:2.00)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7.(2009 年第 19 题)“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
16、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分数:2.00)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28.(2008 年第 17 题)下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 (分数:2.00)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29.(2007 年第 20 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
17、”是指(分数:2.00)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三、分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30.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1.(2013 年第 34 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小学老师雷夫爱斯基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 1967 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
18、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时,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 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
19、人的思维理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 年 3 月 16日) 材料 2 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摘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 2011 年度“国际红点奖”概念设计类奖。 在她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她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带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她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的这位老人
20、团团转。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进发想到“醒目药瓶”这个点子。 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到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呢?她坦言,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瓶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使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 这位研究生说她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主席 Peter Zec 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
21、计中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2年 3 月 17 日)(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分数:2.00)_32.(2010 年第 34 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
22、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
23、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分数:2.00)_33.(2008 年第 34 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历年 汇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