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8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8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98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分数:2.00)A.物质生产劳动B.政治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3.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分数:2.00)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4.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2、,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分数:2.00)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分数:2.00)A.实事求是B.矛盾分析法C.唯物史观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
3、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分数:2.00)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本质联系D.因果联系7.“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分数:2.00)A.对立统
4、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10.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分数:2.00)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可知性和不可知性11.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分数:2.00)A.矛盾双方是互相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12.日本福岛核泄漏引起全球关注,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核政策,采取措施应对核泄漏危机。这件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
5、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13.“居安思危”这句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推动事物的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认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D.内因和外因的关系15.“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分数:2.00)A.要学会分
6、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具体矛盾具体分析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1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其基本含义是(分数:2.00)A.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C.纯粹的否定D.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1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分数:2.00)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17 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状的物质组成的。不久惠根
7、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19 世纪初,波动说又重新提出,并且用实验有力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19 世纪末,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实验向波动说提出了新的挑战。爱因斯坦最终冲破禁区,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这说明(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在于(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
8、域2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分数:2.00)A.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方式22.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C.人依赖于自然界D.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2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这是因为(分数:2.00)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类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D.实践可以
9、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24.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是(分数:2.00)A.矛盾B.联系C.实践D.发展2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说明(分数:2.00)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26.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分数:2.00)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27.“世界是过程
10、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正确理解的有(分数:2.00)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2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理由是对立统一规律(分数:2.00)A.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B.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C.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D.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9.解决矛盾的基本形式有(分数:2.0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被新的矛盾双方代替C.矛盾双方达
11、到绝对统一D.矛盾双方达到融合30.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评价和谐,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00)A.和谐是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B.和谐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C.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D.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强调竞争双方或多方的“合作共赢”,其哲学依据在于(分数:2.00)A.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B.矛盾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竞争中获得发展C.矛盾双方或多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D.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
12、使自身获得发展3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分数:2.00)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3.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分数:2.00)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98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
13、的是(分数:2.00)A.物质生产劳动 B.政治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其中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因此,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产劳动。所以本题选 A。3.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践是(分数:2.00)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本质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
14、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由此看来,选项 A 的外延过大,选项 Bc 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符。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D。4.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到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分数:2.00)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多样性。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
15、固有的联系出发,对多种联系进行具体分析,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人们只要眼前的经济利益,说明看到了直接联系;不顾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说明人们忽视了间接联系,所以正确答案是 C。选项 ABD 均为相近的迷惑项,都不符合题意。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分数:2.00)A.实事求是B.矛盾分析法C.唯物史观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6.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化大革命”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赶
16、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分数:2.00)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本质联系D.因果联系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因果联系。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羊吃草”是原因,“割羊草”是结果,因为专家看到了羊吃什么样的草,所以他才知道如何去割羊草。二者是因果联系。正确答案是 D。7.“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世界是普遍联
17、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是物质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的普遍联系。题干谚语说的是燕子、蛇的活动方式与气象变化之间的联系,显然,其说明的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选项 BD 与题干内容无关。选项 C 不够准确。所以,最能说明题意的是选项 A。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的实质。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
18、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就本题来说,四个选项全部正确,但最能体现这两首诗的最佳选项是 D。因为“沉舟”和“病树”、“陈叶”和“后波”都是旧事物的代表,而“千帆过”和“万木春”、“新叶”和“前波”、则代表新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本题选 D。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分数:2.00)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同时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所以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9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