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4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4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49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49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论和辩证法C.科学社会主义D.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分数:2.00)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批评与自我批评C.一切从实际出发D.彻底的唯物主义4.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
2、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差别在于它是( )(分数:2.00)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超越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D.主要用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5.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 )(分数:2.00)A.形而上学和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C.
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相同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同点在于( )(分数:2.00)A.它们都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B.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可以被人所认识C.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只有一个本原7.唯物主义的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划分三者的重要依据是( )(分数:2.00)A.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B.对“物质”的具体含义的认识不同C.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认识不同D.对世界状态的认识不同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分数:2.00)A.客观实在
4、性B.运动C.时间和空间D.对立统一9.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他的这一观点属于( )(分数:2.00)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0.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的哲学( )(分数:2.00)A.是二元论的观点B.是辩证法的观点C.是不可知论的观点D.是形而上学的观点11.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
5、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具有第一性,意识具有第二性,所以意识( )(分数:2.00)A.是特殊的物质B.是物质的派生物C.不如物质重要D.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客观的1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 )(分数:2.00)A.是一种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的存在B.依赖于物质,重要性次于物质C.是一种特殊的物质D.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
6、的统一14.意识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这说明( )(分数:2.00)A.意识具有独立性B.意识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就是一种模仿C.意识都反映事物的本质D.任何意识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原型”15.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 1845 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 18441846 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1847 年哲学的贫困和 1848 年 2 月
7、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与以往的哲学都不一样,是因为它( )(分数:2.00)A.创立了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坚持了唯物主义C.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16.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生动地描绘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分数:2.00)A.静止的实质是不显著的运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B.运动包含静止C.运动是静止的衡量尺度D.运动和静止的对立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两者都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形式二、多
8、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新发现,编号为 Kepler 一 452b 的行星成为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另一颗地球”,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像地球”的一颗类地行星。但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只能观测到行星的大小,以及距离恒星有多远,无法判定 Kepler452b 是否拥有与地球类似的大气、液态水、生物。这说明( )(分数:2.00)A.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B.受制于条件,人类不可能认识全部宇宙C.只有尚未被认识的宇
9、宙,没有不能被认识的宇宙D.认识的本质是对事物内部本质的思考19.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它( )(分数:2.00)A.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B.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否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D.坚持了可知论20.恩格斯在运动的基本形式中指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物体,是指所有物质的存在,从星球到原子,甚至直到以太粒子,如果我们承认以太粒子存在的话。这些物体处于某种联系之中,这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运动。由此可见,没有
10、运动,物质是不可想象的。”时空、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分数:2.00)A.时空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时空是无限的21.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旧唯物主义在认识人类社会方面主要的缺陷在于( )(分数:2.00)A.只是强调作为个体的人,并未将人类社
11、会作为一个整体B.不能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过多地强调意识的作用C.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割裂,否认人的自然属性D.不能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2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 )(分数:2.00)A.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23.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多样,包括( )(分数:2.00)A.科学文化实践B.哲学思考C.阶级斗争D.物质生产实践24.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实践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实践( )(分数:2.00)A.是人所独有的活动B.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和社会性C.集中体现了人的自然
12、属性D.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25.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包括( )(分数:2.00)A.自在自然B.人类社会C.属人的对象世界D.人化自然26.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同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想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必须( )(分数:2.00)A.敬畏自然、还原自然B.通过实践协调两者关系C.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D.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掘自然界的潜能27.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据
13、,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实践内在地包含(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关系D.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28.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在( )(分数:2.00)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C.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D.任何事物之间都可以创造出直接或间接的联系29
14、.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原因是( )(分数:2.00)A.新事物出现在旧事物之后B.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否定了消极的东西,保留了合理因素D.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30.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分数:2.00)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B.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C.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中心线索D.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3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15、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包括( )(分数:2.00)A.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B.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着的对立面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D.矛盾着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3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两者的关系是( )(分数:2.00)A.相互连接、相辅相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C.矛盾斗争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矛盾同一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49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
16、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论和辩证法C.科学社会主义D.政治经济学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B项有一定干扰性,但不够完整,唯物论和辩证法只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不包括历史唯物主义。3.马
17、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分数:2.00)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批评与自我批评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彻底的唯物主义解析:解析:A 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B 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D 项彻底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所以 C 项正确。4.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
18、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差别在于它是( )(分数:2.00)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超越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D.主要用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 A 项和 D 项是所有哲学的共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的一种,也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项否认了这一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区别在于它的科学性。所以 B 项正确。5.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
19、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 )(分数:2.00)A.形而上学和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解析: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为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为世界本原的为唯心主义。所以 D 项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来区分的。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的是不可知论,所以 C 项为正确选项。形而上学和辩证
20、法的区分与哲学基本问题无关,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为辩证法,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为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区分也与哲学基本问题无关,区分二者的关键在于是否坚持辩证法,坚持辩证法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孤立静止看问题的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也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相同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同点在于( )(分数:2.00)A.它们都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B.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可以被人所认识C.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解析:解析: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一般
21、学生都能掌握,但是反过来考查两者的共同点,有的同学反而糊涂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名称中的“唯”是唯一的意思,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这是两者的共同点,所以 D 项为正确选项。至于联系、可知、发展,唯物主义中有承认的也有否认的,唯心主义中也有承认的和否认的,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7.唯物主义的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划分三者的重要依据是( )(分数:2.00)A.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B.对“物质”的具体含义的认识不同 C.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认识不同D.对世界状态的认识不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形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世界本原
22、的认识不同,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认识不同,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对世界的状态的认识不同,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对“物质”的具体含义的认识不同,或者说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是划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地将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物质的构成单位原子;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物质的共同本性,将物质归结为客观实在。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分数:2.00)A.客观实在性B.运动 C.时间和空间D.对立统一解析:解析: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唯一特性
23、才是客观实在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9.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他的这一观点属于( )(分数:2.00)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对形而上学、辩证法有深入的理解。A、B 两项是极弱干扰项,误选的学生要反省,说明你做题根本不在状态,或者马原极弱。关键是一治一乱到底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很多学生会选辩证法,因为有运动、有变化,但是辩证法不但是强调运动、变化,还要有发展。“一治一乱”的意思是天下无非两种状态,盛世和乱世,两者交替循环,这是典型的循环往复论,只有循环,没有发展。所以这是形而上学
24、,不是辩证法。10.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的哲学( )(分数:2.00)A.是二元论的观点B.是辩证法的观点 C.是不可知论的观点D.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解析:解析:很多同学一看到黑格尔就想到唯心主义,就是负面的印象,就会对辩证法这个选项视而不见。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但是唯心主义不一定:是形而上学,只要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就是辩证法,只不过黑格尔的世界不是物质世界,而是精神世界。还有一些学生不明白“二元论”,二元论是指认为世界的本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4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