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3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3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8,分数:16.00)1.西汉 1 曾说过“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由此给战国策命名。 (分数:2.00)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阐明他修史的宗旨是“ 1”。 (分数:2.00)3.“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出自张衡的 1。 (分数:2.00)4.汉末“古诗十九首”最初被收入梁代 1 主持编纂的文选。 (分数:2.00)5.楚辞有“发愤抒情”说,司马迁有 1 说。 (分数:2.00)6.汉书称司马迁的史记为 1,自 2 开始才称为史记。 (分数:2.00)7.山海经被归
2、类为 1 部 2 类。 (分数:2.00)8.汉赋四大家 1、 2、 3、 4。 (分数:2.00)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2,分数:36.00)9.汉大赋 (分数:3.00)_10.散体赋 (分数:3.00)_11.枚乘 (分数:3.00)_12.七体 (分数:3.00)_13.太史公书 (分数:3.00)_14.两都赋 (分数:3.00)_15.刘向 (分数:3.00)_16.骚体赋 (分数:3.00)_17.抒情赋 (分数:3.00)_18.古诗十九首 (分数:3.00)_19.汉书 (分数:3.00)_20.吴越春秋 (分数:3.00)_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21.00)21.
3、论述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作品。 (分数:3.00)_22.简述汉代乐府和乐府诗。 (分数:3.00)_23.以一篇列传,来说明史记的写人。 (分数:3.00)_24.前四史及代表性的古注。 (分数:3.00)_25.简述东汉张衡的文学成就。 (分数:3.00)_26.王充文学观述要。 (分数:3.00)_27.司马迁有哪些经历与史记的写作有关? (分数:3.00)_四、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27.00)28.与国风相比,汉乐府民间作品有何发展? (分数:3.00)_29.论述从史记到唐传奇的人物传记文学化过程。 (分数:3.00)_30.鲁迅认为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怎
4、么看待? (分数:3.00)_31.试论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特点。 (分数:3.00)_32.史记的文学成就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分数:3.00)_3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试论述他在史记中如何体现他的意旨的? (分数:3.00)_34.汉赋的嬗变及代表作家作品。 (分数:3.00)_35.以史记为中心,论述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情况。 (分数:3.00)_36.汉武帝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如何? (分数:3.00)_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3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
5、题数:8,分数:16.00)1.西汉 1 曾说过“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由此给战国策命名。 (分数:2.00)解析:刘向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阐明他修史的宗旨是“ 1”。 (分数:2.00)解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出自张衡的 1。 (分数:2.00)解析:同声赋4.汉末“古诗十九首”最初被收入梁代 1 主持编纂的文选。 (分数:2.00)解析:萧统5.楚辞有“发愤抒情”说,司马迁有 1 说。 (分数:2.00)解析:“发愤著书”6.汉书称司马迁的史记为 1,自 2 开始才称为史记。 (分数:2.00)解析:太史公书、东汉桓
6、帝7.山海经被归类为 1 部 2 类。 (分数:2.00)解析:子、地方志8.汉赋四大家 1、 2、 3、 4。 (分数:2.00)解析: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2,分数:36.00)9.汉大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7、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10.散体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散体赋,又称为大赋、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11.枚乘 (分数:3.00)_正
8、确答案:()解析:枚乘,字叔,西汉人。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篇,后两篇疑为伪托之作。七发辞采华美,气势壮观。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并影响到后人的创作,仿作很多,如七激、七兴、七依等等,在赋中形成了一种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七体。近人辑有枚叔集。12.七体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西汉枚乘的七发辞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后来的昭明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
9、,各朝作家时有摹拟。“七体”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13.太史公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太史公书又名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太史公”是司马迁的官职,“太史公书”即指称本书作者为太史公司马迁。太史公书约成书于公元前 104年至公元前 91年。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限到汉武帝(前 122年),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成书后,名字多有变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太
10、史公百三十篇,汉书杨恽传中称太史公记,也有称太史公、太史公传。从三国开始,“史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14.两都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赋篇名,东汉班固所作,汉代大赋的代表作品之一,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据其自序,自东汉建都洛阳,“西土耆老”希仍主张以长安为首都,因作此赋以驳之。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另一假想人物东都主人对东汉建都洛阳的各种政治措施进行美化和歌颂,意谓洛阳当日的盛况,已远远超过了西汉首都长安。赋末附明堂、辟雍等诗五首。后来张衡二京赋以及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11、。15.刘向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一说生于元凤四年(前 77)卒于建平元年(前 6),原名更生,字子政。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官终中垒校尉,故又世称刘中垒。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诸子和诗赋。典校时又撰有别录。其子刘歆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原书已佚。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 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见于楚辞。刘向的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刘向的散文叙事简约、论理畅达、舒缓平易。此外他还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三部历史故事集,这三部历史故事也是魏晋小说
12、的先导。明代张溥辑有刘中垒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16.骚体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17.抒情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汉赋的一种。东汉中叶以后,政治的内忧外患使文人们失去了奋发扬厉的精神,失望、悲愤,乃至忧国忧民的情绪成为他们思想的基调,这就促使赋的题材有所扩大,赋的风格有所转变,就形成了抒情小赋,即“抒情赋”,始于张衡。“抒情赋”扬弃了汉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
13、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张衡具有代表性的赋作是二京赋和归田赋,赵壹有刺世嫉邪赋,祢衡有鹦鹉赋。这些作品完全突破了旧的赋颂传统,尽管数量不多,却为建安以至南北朝抒情言志、写景咏物赋的发展开拓了道路。18.古诗十九首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佚诗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一般认为古诗十九首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其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
14、前。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19.汉书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其又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单独并称为“前四史”。汉书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 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开创了
15、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口语化的史记相比,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20.吴越春秋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晔撰。此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吴越春秋叙事完整,全书以吴越争霸为主线,具体到各章又都有自己的重点,保持相对独立性;各章之间前后贯通,一脉相承,讲述的故事具有连续性,是一部体现古代文化的重要
16、典籍。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21.00)21.论述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作品。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论述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作品。 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辞赋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枚乘。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第二阶段,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武帝、宣帝之时是汉赋创作的鼎盛时期,西汉末年以降则出现了创作中的模拟风气。形
17、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铺采搞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著名的还有班固的两都赋。 第三阶段,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是汉赋的转变期。这一时期汉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抒情小赋创作的蔚起。张衡首开其风,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22.简述汉代乐府和乐府诗。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也用以称乐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古代 文学史 分类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