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2及答案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2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7.00)1.在汉代首写京都赋的作家是 1。 (分数:2.00)2.西汉时期为汉代散体大赋奠定基本体制的作品是 1。 (分数:2.00)3.汉初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分别是 1。 (分数:1.00)4.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是 1、 2。 (分数:1.00)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 1。 (分数:1.00)二、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45.00)6.简述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 (分数:3.00)_7.简论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分数:3.00)_8.孟子的文学成就。 (分数
2、:3.00)_9.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 (分数:3.00)_10.简述四部古人关于诗经的著作。 (分数:3.00)_11.“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性情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为上文标点,并简述大意。 (分数:3.00)_12.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艺术特点。 (分数:3.00)_13.你是怎样看待庄子的思想特征的? (分数:3.00)_14.举例说明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点。 (分数:3.00)_15.为何将
3、庄、骚并称? (分数:3.00)_16.和左传相比,战国策在文学方面有什么新的变化? (分数:3.00)_17.春秋战国时期散文有哪些主要特点? (分数:3.00)_18.简述文学的主要起源,并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00)_19.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分数:3.00)_20.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分数:3.00)_三、论述题(总题数:16,分数:48.00)21.什么是神话历史化?简要论述并举例说明。 (分数:3.00)_22.论“诗三百”的抒情艺术。 (分数:3.00)_23.试比较诗经中风诗、雅诗之异同。 (分数:3.00)_24.诗经的艺术成就。 (分数:3.00)_25.
4、评价“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 (分数:3.00)_26.左传叙事特征。 (分数:3.00)_27.离骚的艺术特色。 (分数:3.00)_28.试论“诗骚”传统的确立。 (分数:3.00)_29.诗经、离骚比兴手法异同。 (分数:3.00)_30.庄子不同于先秦散文的原因。 (分数:3.00)_31.结合实例,谈谈庄子寓言的特点。 (分数:3.00)_32.谈谈庄子、韩非子中寓言的差异。 (分数:3.00)_33.试述先秦散文的概况。 (分数:3.00)_34.举例说明墨子、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的语言特点。(分数:3.00)_35.简论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散文的不同风
5、格。 (分数:3.00)_36.分析“五经”在中国文化发展上的奠基作用。 (分数:3.00)_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2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7.00)1.在汉代首写京都赋的作家是 1。 (分数:2.00)解析:班固2.西汉时期为汉代散体大赋奠定基本体制的作品是 1。 (分数:2.00)解析:七发3.汉初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分别是 1。 (分数:1.00)解析:鲁之申培,齐之辕固,燕之韩婴,鲁之毛亨、赵之毛苌4.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是 1、 2。 (分数:1.00)解析:子虚赋、上林赋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 1。 (
6、分数:1.00)解析:长歌行二、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45.00)6.简述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左传不是一般地、简单地、泛泛地描写军事行动,而是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着重写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战后情况,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而战场实况则一笔带过。如“桓公五年”写了周王与郑国在繻葛展开的战争。先交代了战争的原因。 (2)对于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激烈争斗,对于一刀一枪的往来回合,作者不作从容委婉的细致描写,写得较为简单,往往选取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来刻画,以展示战争经过。常以人物在战场上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集中凝练地代表战场上战士们奋力厮
7、杀的姿态。如“成公二年”写的齐晋鞍之战,通过对战场上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描写这次战争的场面。 (3)对战争中外交辞令的描写,体现了言词或锋利或不卑不亢或似柔实刚或慷慨激昂的特点。 (4)在体例上,对于战争的描写顺序,左传采用的是编年体的顺序,这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如史记纪传体的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和国别史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而汉纪和资治通鉴则是对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7.简论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从精神的层面来说,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
8、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仿效。 (2)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
9、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形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
10、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8.孟子的文学成就。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较之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是孟子语
11、录集结。但多数篇章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 (2)孟子散文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首先,孟子散文比较注意论辩的逻辑性。孟子在当时以“好辩”著称,他自己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其论证方式有立论、有驳论(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但无论是立论、驳论都比较注意逻辑论证,比较严密的逻辑性和透辟入微的辨析增强了论辩的力量。常常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如鱼我所欲也章,以鱼、熊掌和生、义相类比。其次,善于揣摩对方心理,设置机巧,引人入彀,抓住要害,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如齐桓晋文之事章。第三,常运用巧妙的比喻和故
12、事以增强说服力。赵岐孟子章句题辞曰:“孟子长于譬喻。”在孟子的类比推理中就常常运用比喻,如鱼与熊掌和生与义就是喻体与喻义的关系。 (3)孟子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性、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孟子文章的气势和情感来自他内在的精神修养和人格气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也。”(尽心下)孟子文章常常使用大量的排比句、感叹句、诘问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加强情感色彩。9.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 (分数:3.00)_正确答案
13、:()解析:(1)重章叠句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旨,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地抒发。如周南芣苢,三章如一,仅变换各章中的动词,分别用“采”、“有”、“掇”、“捋”等,反复咏唱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这种形式既显示了以诗入乐的特点,也体现了民歌的艺术特征。 (2)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10.简述四部古人关于诗经的著作。 (分数:3.0
14、0)_正确答案:()解析:(1)汉毛诗传。相传为大毛公即毛亨所作。此书详于训诂而略于诗义,文辞简古,对名器物色、典章制度亦时有诠释。由于毛公去古未远,所言必有师承,所以历代古文派学者都奉毛传为圭臬。但毛传有关诗旨的解说,多从“诗教”出发,每每牵附史事,以史证诗,与诗篇实际不相符合。 (2)唐孔颖达毛诗正义。魏晋时期,王肃、王基,或申毛难郑,或申郑难毛,袒分左右,争论不休。南北朝时期,北朝兼崇毛、郑,南朝虽崇毛传,但仍争议郑、毛异同。至唐代孔颖达等作,调和毛、郑两家之说,持论归于一致。毛诗正义是唐初官修的五经正义之一,自唐代至宋初,明经取士,都以此书为准。 (3)宋朱熹诗集传。此书多就诗篇本身探
15、究立说,而在文字音义方面,则杂采毛、郑,间用“三家”,以己意为取舍,卓然成一家之学,其见解多有可取。朱熹解诗的方法,受孟子“知人论世”的影响很大,用道学家的思想观点推论作诗人的原始用意,歪曲附会,自所不免;但就全书而论,瑕不掩瑜,毕竟是宋代一部有代表性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4)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方氏解诗,突破了诗大序和朱熹等前人的旧说,把诗经从牵于具体历史事件和“诗教”的旧说拉回到诗美学的道路上来。从文学角度论诗,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某些解释,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原诗的意境,很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仍然受到一些观点的影响,对国风中一些男女言情之诗,作了不少歪曲的解释,如说召南
16、野有死麕的诗旨是“拒招隐”等,雅、颂部分也有不少地方因袭旧说。11.“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性情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为上文标点,并简述大意。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1)标点: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性情,谐于律
17、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 (2)译文:诗是歌功颂德的诗歌,是防止邪僻的古训,虽然它是无意识的创作,但是于大地生灵却十分有益。情感蕴藏于人的五脏之内,天地万物弥漫于外部世界,情感的产生缘于物的变化,事物的变迁缘于情感的转移。如果政治清明,那么朝野上下政通人和,若是悲惨亵渎之事时有发生,那么怨愤的情绪也会在诗歌谣辞中体现出来。诗歌作者之所以要畅叙忧愤之情为天下所知,是因为他想要杜绝邪恶、发扬好的品德。诗正是这样内心真性情的抒发加上音乐旋律的和谐,无怪乎都说最能感天动地,撼动鬼神心灵的就是诗了。这就是诗的社会功用,其利处实在很大。12.庄子逍遥游的思想艺术特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古代 文学史 分类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