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普通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的进化)-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普通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的进化)-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普通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的进化)-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普通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的进化)-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简述鸟类的主要特征。(分数:2.00)_2.简述哺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分数:2.00)_3.试述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呼吸系统的演变。(分数:2.00)_4.世界陆地动物区系的划分是由谁提出来的,其现状如何?(分数:2.00)_5.世界动物分布规律是什么?(分数:2.00)_6.你怎样理解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的、长期的进化过程?第一个原核细胞出现可能经历了哪些重大系列事件(化学进化过程包括的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关键产物和作用是什么?(分数:2.00)_7
2、.伍斯等提出三域学说的根据是什么?主要论点是什么?(分数:2.00)_8.原核生物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否从其多样性的特点解释为什么现今的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生物?(分数:2.00)_9.大多数学者认为真核生物细胞是怎样由始祖原核生物细胞起源的?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些论点?(分数:2.00)_10.多细胞生物是怎样起源的?有何根据?(分数:2.00)_11.为什么在苔藓植物中没有高大的植物体?(分数:2.00)_12.下图中哪些特征是植物界的祖征,哪些是共有征,哪些是独征,为什么? (分数:2.00)_13.维管植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分数:2.00)_14.为什么可
3、以将无种子维管植物称为植物界的“两栖类”?(分数:2.00)_15.真菌菌丝是如何适应吸收式异养的营养方式的?(分数:2.00)_16.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进化中的一个侧支?(分数:2.00)_17.为什么说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分数:2.00)_18.比较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结构上的异同。如何看待它们的进化地位?(分数:2.00)_19.节肢动物有哪些特征?从生物学特征解释昆虫为什么能够在地球上如此繁盛?(分数:2.00)_20.脊索动物门有哪三个主要共同特征?形成特征的结构是如何发生的,有何功能,有何进步意义?(分数:2.00)_21.为何说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上有重要
4、地位?有哪些进步特征、特化特征和原始特征?(分数:2.00)_22.两栖类的形态、结构是如何既适应水生生活,又适应陆地生活的?这样的适应是怎样影响两栖类各个器官系统进化的?(分数:2.00)_23.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分数:2.00)_24.鸟类的器官系统及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飞翔生活的?(分数:2.00)_25.哺乳动物有哪些重要进步特征?为什么说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分数:2.00)_26.黑猩猩有哪些行为和人的行为相似,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分数:2.00)_27.在 20 世纪后叶,人猿超科的分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根据是什么?(分数:2.00)_2
5、8.为什么说南猿和人属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亚科成员?(分数:2.00)_29.为什么说早期人属在稀树草原捡拾尸肉,不是一般动物式搜寻而是富于挑战性的谋生活动。(分数:2.00)_30.试论述制造石器在人类进化中的意义。(分数:2.00)_31.在匠人直立人阶段有哪 6 个第一次,说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从猿的生活方式向人的生活方式的意义重大的转变。(分数:2.00)_32.有什么证据说明现代人类来自非洲?(分数:2.00)_普通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的进化)-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简述鸟类的主要特征。(分数:2.0
6、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鸟纲是由爬行动物分化出来的,适应空中飞翔生活的一支特化的高等脊椎动物;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鸟是从没有新脑皮层的原始爬行动物发展来,所以鸟也没有新脑皮层。鸟的大脑与哺乳动物的差别很大。鸟大脑表面光滑,没有哺乳动物大脑皮层上的许多褶皱。 与爬行类比较进步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2)发展了适于飞翔的身体结构和翅羽系统,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3)循环系统更加完善,心室已完全分隔,2 心室、2 心房,完全双循环,提高了运输氧气的效率。(4)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适应复杂的空中活动。
7、(5)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育雏),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解析:2.简述哺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哺乳纲也是从爬行类发展而来,但哺乳类的出现比鸟类早,鸟类是一个特殊的分支,而哺乳类县讲化的丰干是最复杂,最完善的一个高级类群。进步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 25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6)出现了肌肉横隔膜,提高了
8、空气在肺中流动的效率。 (7)循环系统更加完善,心室已完全分隔,2 心室、2 心房,完全双循环,提高了运输氧气的效率。)解析:3.试述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呼吸系统的演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水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位于咽部的两侧,软骨鱼在两个相邻的鳃裂中间有发达的鳃间隔,由鳃弧延伸至体表与皮肤相连,鳃裂外露。在硬骨鱼类,鳃区有鳃盖保护,呼吸作用主要是由鳃盖的启闭运动来完成。低等两栖类和蝌蚪也用鳃呼吸。从两栖类开始,肺已成为专门的呼吸器官,但两栖类的肺非常简单,只是一对薄壁的囊或囊中稍有隔膜而已。爬行类肺的内面积由于有很多隔层而大为增加,并开始出现了支气管和胸廓。鸟类
9、的肺非常致密,除内腔隔膜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之外,还形成了特殊的支气管网。同时,肺还与发达的气囊系统相连通,能进行特殊的“双重呼吸”。哺乳类的肺结构最为复杂,与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等组成标准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解析:4.世界陆地动物区系的划分是由谁提出来的,其现状如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世界陆地动物区系的划分,最早是由斯科莱特(schter,1857)根据鸟类的分布差异提出的。后来,华莱士(WaIlace,1876)在斯科莱特分区的基础上,再考虑陆生哺乳动物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六个界的区系划分方案。现在还是保留古北界;新北界;埃塞俄比亚界;东洋界
10、;新热带界;澳大利亚界六个界系统。)解析:5.世界动物分布规律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全世界的动物区系中北方的几个界较近似,越向南方则分异的程度越加显著。(2)哺乳类中最低等的种类单孔目的分布仅限于澳大利亚及附近的一些岛屿;有袋目除了一种见于北美洲的东南部以外仅分布于中、南美洲及澳大利亚。)解析:6.你怎样理解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的、长期的进化过程?第一个原核细胞出现可能经历了哪些重大系列事件(化学进化过程包括的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关键产物和作用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的历史事件。生命是在宇宙进化的某一阶段(地球经历约
11、 10亿年进化史),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由无生命的物质经历一个自然的、长期的化学进化过程而产生的。 生命发生的最早阶段是化学进化,即从无机小分子进化到原始生命的阶段,原始生命即是细胞的开始。细胞的继续进化,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等,则是生物进化阶段。化学进化的全过程又可分为 4 个连续的阶段:(1)有机小分子的非生物合成。无机分子生成有机分子的过程,关键产物有氨基酸、核苷酸、单羧酸、核糖、脂肪酸等,是合成生物分子的结构单元。(2)从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关键产物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物质的最主要的两个基石。(3)核酸一蛋白质等多分子体系的建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在单独存在时,不表现生
12、命的现象,只有在它们形成了多分子体系时,才能显示出生命现象。这种多分子体系就是非细胞形态原始生命的萌芽。关键产物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原始界膜的形成,有了界膜,多分子体系才有可能和外界介质(海水)分开,成为一个独立的稳定的体系,也才有可能有选择地从外界吸收所需分子,防止有害分子进入,而体系中各类分子才有更多机会互相碰撞,促进化学过程的进行。(4)原始细胞的起源。关键产物是密码,转录翻译的完整装置的建成,表现生命的基本特征。)解析:7.伍斯等提出三域学说的根据是什么?主要论点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 16S rRNA、18S rRNA 序列分析,伍斯和福克斯提出生命 j
13、 域分类学说(三原界学说 Urkingdom hypothesis),将所有细胞生物划分为三域,即古细菌域(Archaea)、真细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carya)。 在生物进化的早期,存在一类各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由它分 3 条进化路线。最初先分成两支:一支为真细菌域;另一支是古细菌一真核生物域,它在进化过程中进一步分为古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古细菌是最原始的一个类群,进化变化最少。真核生物离共同祖先最远,为进化种类最高的生物种类。)解析:8.原核生物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否从其多样性的特点解释为什么现今的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生物?(分数:2.00)
14、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原核生物是一类由无细胞核的细胞组成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最早发现的化石表明原核生物繁衍于 35 亿年前,在没有真核生物之前,原核生物独领风骚 15 亿年。太古宙和元古宙是原核生物的世界。原核生物进化分为两个主要分支古细菌和真细菌,真细菌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由于进化的原因,其营养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更为突出,分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化能异养 4 种。根据 16S rRNA 序列分析古生菌可分为 4 个亚群:泉古菌界、广古菌界、初古菌界、纳古菌界。从原核生物的多样性表现,我们难理解原核生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
15、环的主要参与者。)解析:9.大多数学者认为真核生物细胞是怎样由始祖原核生物细胞起源的?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些论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 16S rRNA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 30 亿年前真核生物从始祖原核生物进化为独立分支。真核细胞进化包括两个方面:膜内折和内共生。膜内折(membrane infolding)认为真核细胞的内膜系统都是从原核细胞的质膜内折进化而来的。内共生(endosymbiosis)认为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以内共生方式发展起来的。推测线粒体的祖先可能是进行有氧呼吸的、较小的化能异养型原核生物,它们在较大的化能异养型始祖宿主细胞内寄生或
16、被较大的、异养型始祖宿主细胞吞噬,若这种小细胞难被消化,就可能在大的宿主细胞内存活并进行呼吸,于是形成了线粒体。叶绿体也通过类似的途径进化,即是在比较大的宿主细胞中逐渐存活下来的较小的始祖光合原核生物。小细胞从宿主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成分,大宿主细胞则从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小细胞获得大量 ATP 和光合细胞所制造的食物。不难设想,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的共生体,在自然选择中是可以突然发展成一种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复杂化、并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域的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支持内共生学说的一个主要依据是,现代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主性的活动,它们的 DNA 为环状,它们的核糖体为 70 S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普通 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 进化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