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化学.docx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化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卷 )化学 一、选择题 (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42 分 ) 1.(6 分 )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 ) A.橡皮擦 橡胶工业 B.铝合金片 冶金工业 C.铅笔芯 电镀工业 D.铅笔漆 涂料工业 解析: A、 橡皮擦主要由增塑剂和橡胶合成,橡胶工业,材料与相应工业对应,故 A 不选; B、 冶炼金属铝属于冶金工业,材料与相应工业对应,故 B 不选; C、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比较软,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铅笔芯生产与电镀工业工业无关,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故 C 选; D、 铅笔漆属于涂料的一种,材料与相
2、应工业对应,故 D 不选 。 答案: C。 2.(6 分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 3 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解析: A、 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聚氯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 A 错误; B、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乙醇氧化生成乙醛 2CH3CH2OH+O22CH3CHO+H2O,乙醛氧化生成乙酸 2CH3CHO+O2 2CH3COOH,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3、,故 B 正确; C、 丁烷分子式为 C4H10,有 2 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结构简式为 CH3CH2CH2CH3,异丁烷结构简式为 (CH3)2CHCH3,故 C 错误; D、 油脂的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如:+3NaOHC 17H35COONa+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 D 错误 。 答案: C。 3.(6 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 2.0gNaOH 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 2g 砝码,左盘上添加 NaOH 固体 B 配制 FeCl3溶液 将 FeCl3固体溶解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
4、否含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 NaOH 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A.A B.B C.C D.D 解析: A、 称量强腐蚀性试剂需在烧杯内称量,用纸片会造成托盘污染腐蚀且称量不准确,故 A 错误; B、 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易水解,为防止氯化铁水解,配制溶液过程中要加入盐酸,故 B错误; C、 检验铵根离子,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与铵根离子结合产生氨气, NH4+OH NH3+H 2O,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 C 正确; D、 铁在中性溶液中可发生吸氧腐
5、蚀,盐酸为酸性溶液,发生析氢腐蚀,故 D 错误 。 答案: C。 4.(6 分 )纯净物 X、 Y、 Z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X 可能是金属铜 B.Y 不可能是氢气 C.Z 可能是氯化钠 D.Z 可能是三氧化硫 解析: A、 X+YZ , Z 电解生成 X、 Y,说明电解电解质本身,所以 X 可能是金属铜, Y 可能为氯气,反应为: X+YZ , Cu+Cl2 CuCl2, Z 为 CuCl2,电解 CuCl2溶液: CuCl2Cu+Cl2 ,故 A 正确; B、 X+YZ , Z 电解生成 X、 Y,说明电解电解质本身,所以 X 可能是氯气, Y 可能为氢气,反应
6、为: X+YZ , H2+Cl2 2HCl, Z 为 HCl,电解 HCl 溶液: 2HCl H2+Cl 2 ,故 B 错误; C、 Z 可能是氯化钠, X、 Y 只能为氢气、氯气中的一种, X+YZ , 2Na+Cl2 2NaCl, Z电 解析: 2NaCl+2H2O 2NaOH+H2+Cl 2 ,不符合 Z 电解生成 X、 Y 条件,故 C错误; D、 Z 可能是三氧化硫, X、 Y 只能为二氧化硫、氧气中的一种, X+YZ , 2SO2+O2 2SO3,三氧化硫和水反应 SO3+H2O=H2SO4生成硫酸,电解硫酸本质为电解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不符合 Z 电解生成 X、 Y 条件,
7、故 D 错误 。 答案: A。 5.(6 分 )短周期元素 X、 Y、 Z、 W 在元索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W Z Y X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 W Z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 X W Z D.元素 X、 Z、 W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解析: 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 Z W X Y,故 A 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
8、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X W 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 W Z,故 B 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 Y X W 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Y X W Z,故 C 正确; D、主族元素除了 O 和 F 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 X、 Z、 W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 D 正确 。 答案: A。 6.(6 分 )某模拟 “ 人工树叶 ” 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 H2O 和 CO2转化为 O2和燃料 (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9、 B.该装置工作时, H+从 b 极区向 a 极区迁移 C.每生成 1mol O2,有 44g CO2被还原 D.a 电极的反应为: 3CO2+18H+ 18e =C3H8O+5H2O 解析: A、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该装置将光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 A 错误; B、 a 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 a 是负极阴极,而电解池中氢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 H+从阳极 b极区向阴极 a 极区迁移,故 B 正确; C、电池总的方程式为: 6CO2+8H2O 2C3H8O+9O2,即生成 9mol 的氧气,阴极有 6mol的二氧化碳被还原,也就是 1mol 的氧气,阴极有 mol 的
10、二氧化碳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二氧化碳为 29.3g,故 C 错误; D、 a 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 a 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3CO2+18H+18e=C3H8O+5H2O,故 D 错误 。 答案: B。 7.(6 分 )在不同浓度 (c)、温度 (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 (v)如下表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0.600 0.500 0.400 0.300 318.2 3.60 3.00 2.40 1.80 328.2 9.00 7.50 a 4.50 b 2.16 1.80 1.44 1.08 A.a=6.00 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 v 可能不变
11、 C.b 318.2 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解析: A、由表可知温度由 318.2328.2 ,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 =0.4,所以 a=6,故 A 正确; B、由表可知温度由 318.2 b,浓度由 0.3mol/L0.5mol/L ,速率相等,都是 1.80,所以 v 可能不变,故 B 正确; C、由表可知温度由 328.2 b,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水解速率变小,所以温度降低,所以温度 b 318.2,故 C 正确;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不同,温度高的所需时间短,故 D 错误 。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共 3 小题,满分
12、45 分 ) 8.(15 分 )研究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 (1)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S是 16号元素 。 S原子获得 2个电子变为 S2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加热时,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是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2H2SO4(浓 ) 2SO2+CO 2+2H 2O,故答案为:C+2H2SO4(浓 ) 2SO2+CO 2+2H 2O; 答案: C+2H2SO4(浓 ) 2SO2+CO 2+2H 2O (2
13、)25 ,在 0.10molL 1H2S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或加入 NaOH 固体以调节溶液 pH,溶液pH 与 c(S2 )关系如图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H2S 的挥发 )。 pH=13 时,溶液中的 c(H2S)+c(HS )= molL 1。 某溶液含 0.020molL 1Mn2+、 0.10molL 1H2S,当溶液 PH= 时, Mn2+开始沉淀 。 已知: Ksp(MnS)=2.810 23 解析: pH=13时, c(S2 )=5.710 2mol/L,在 0.10molL 1H2S溶液中根据硫守恒 c(H2S)+c(HS )+c(S2 )=0.10molL 1,所
14、以 c(H2S)+c(HS )=0.1 5.710 2=0.043mol/L,故答案为: 0.043; 当 Qc=Ksp(MnS)时开始沉淀,所以 c(S2 )= = =1.410 11mol/L,结合图象得出此时的 pH=5,所以 pH=5 时锰离子开始沉淀,故答案为: 5。 答案: 0.043 5 (3)25 ,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 Ka1 Ka2 H2SO3 1.310 2 6.310 8 H2CO3 4.210 7 5.610 11 HSO3 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0.10molL 1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H2SO3溶液和 NaHCO3溶液反
15、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 HSO3 的电离方程式为: HSO3 H+SO32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故答案为: ; Na2SO3溶液显碱性, SO32 存在两步水 解析: SO32 +H2OHSO3 +OH , HSO3 +H2OH2SO3+OH ,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水解程度较小,则 0.1mol/L Na2SO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顺序为: c(Na+) c(SO32 ) c(OH ) c(HSO3 ) c(H+),故答案为: c(Na+) c(SO32 ) c(OH ) c(HSO3 )c(H+); 由表可知 H2SO3的二级电离小于 H2CO3的一级电离,所以酸性强弱 H2SO3
16、 H2CO3 HSO3 ,所以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H2SO3+HCO3 =HSO3 +CO2+H 2O,而不是为 H2SO3+2HCO3 =SO32+2CO2+2H 2O。 故答案为: H2SO3+HCO3 =HSO3 +CO2+H 2O。 答案 : c(Na+) c(SO32 ) c(OH ) c(HSO3 ) c(H+) H2SO3+HCO3 =HSO3 +CO2+H 2O 9.(15 分 )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 (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解析: 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福建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