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2-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2-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2-1及答案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2-1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决定。(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 )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分数:1.00)A.言论自由B.迁徙自由C.公民的人格尊严D.宗教信仰自由3.“录囚”之制出现于( )。(分数:1.00)A.汉朝B.晋朝C.唐朝D.宋朝4.在夏朝,中央的最高司法官叫( )。(分数:1.00)A.大理B.大司寇C.司寇D
2、.布宪5.我国法律制定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分数:1.00)A.法律草案的公布B.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C.法律的公布D.法律草案的审议6.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礼”中,表明缔结婚姻的关键一步是( )。(分数:1.00)A.纳吉B.纳征C.纳采D.亲迎7.西周中期,周穆王为革新政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是制定了( )。(分数:1.00)A.周礼B.遗训C.吕刑D.大诰8.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法律文件按一定目的和标准使之规范化的活动属于( )。(分数:1.00)A.法典编纂B.法律汇编C.法律解释D.法规清理9.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分数:1.00)A
3、.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10.( )时期的民主政权创设了管制刑。(分数:1.00)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11.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法的( )。(分数:1.00)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政治渊源D.效力渊源12.下列哪项不是政党的特征?( )(分数:1.00)A.政党都有一定的政治纲领B.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C.
4、政党都具有纪律性D.政党只能存在在野党和执政党两种划分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律实施的是( )。(分数:1.00)A.立法B.守法C.执法D.法律监督14.法律关系参加者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分数:1.00)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15.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出现在( )。(分数:1.00)A.民法法系B.普通法法系C.社会主义法系D.伊斯兰法系16.上级人民检察院与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关系是( )。(分数:1.00)A.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B.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C.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D.指导与协调的关系17.我国宪法规定,自治州、自治县
5、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须报( )批准后生效。(分数:1.00)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18.法律的意志内容是由( )。(分数:1.00)A.全体公民的利益所决定的B.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C.政党的利益所决定的D.阶级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19.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叫做( )。(分数:1.00)A.遂士B.卿C.乡士D.大司寇20.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 )。(分数:1.00)A.普及法律知识B.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C.便于对法律进行比较D.为了促进立法工作21.西周时期,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分数:1.00)A.宗法制度B.
6、五听制度C.科举制度D.八议制度22.秦代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员对律令所作的权威性解释称( )。(分数:1.00)A.封诊式B.廷行事C.法律答问D.令23.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执行违宪审查任务的国家是( )。(分数:1.00)A.美国B.英国C.法国D.苏联24.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 )调整方案。(分数:1.00)A.整体B.部分C.重大D.个别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分数:1.00)A.具有特殊性质的党派组织形式B.准国家权力机关C.特别的参政议政的团体D.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26
7、.我国宪法第 58 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该条属于哪种规范?( )(分数:1.00)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非规范性法律条文D.命令性规范2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 )(分数:1.00)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28.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
8、征。下面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分数:1.00)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29.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 )(分数:1.00)A.民主制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领导制原则D.议行合一原则30.在唐朝,附带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 )。(分数:1.00)A.出举B.傅别C.负债D.便取31.我国实行直接选举的范围不包括(
9、)。(分数:1.00)A.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2.民国北京政府的最高审判机构是( )。(分数:1.00)A.中央审判所B.法院C.高等审判厅D.大理院33.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分数:1.00)A.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科学研究的自由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艺术创作的自由C.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出版著作的自由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不再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34.在我国,居民委员会( )。(分数:1.00)A.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组成B.
10、由主任、副主任 3 至 7 人组成C.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 3 至 7 人组成D.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5 至 9 人组成35.“刑罚世轻世重”是( )确定的刑事政策原则。(分数:1.00)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36.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 )。(分数:1.00)A.依宗法B.依法理C.依政策D.依人情37.( )中规定了“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分数:1.00)A.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施政纲领B.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C.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D.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38.法律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
11、由哪个机构裁决?( )(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39.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 )。(分数:1.00)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B.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C.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D.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40.下列哪一项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分数:1.00)A.人民调解委员会B.工会C.居民委员会D.妇联41.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这种法律监督称为( )。(分数:1.00)A.审判监督B.立法监督C.检
12、察监督D.行政监督42.“充军”是( )代创制的刑罚。(分数:1.00)A.明B.清C.汉D.宋43.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下列关于宪法附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分数:1.00)A.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应与一般条款相同B.附则是宪法的特定条款,因而仅对特定事项具有法律效力C.附则是宪法的临时条款,因而仅在特定的时限内具有法律效力D.附则是宪法的特别条款,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因而其法律效力高于宪法一般条款44.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 )的监督。(分数:1.00)A.选民B.原选举单位C.全国人大常委会D.群众45
13、.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 )。(分数:1.00)A.国家行政机关的裁决B.立法机关的法律C.审判机关的判决D.公安机关的逮捕证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4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分数:2.00)A.物B.精神财富C.作为D.不作为47.我国宪法中有关( )的规定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C.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48.宋朝刑罚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折杖法B.刺配刑C
14、.凌迟刑D.流刑49.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这是因为( )。(分数:2.00)A.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体现为法律B.法律是以国家主权名义创立的C.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D.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50.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分数:2.00)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劳动权C.休息权D.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51.汉律规定的徒刑有( )。(分数:2.00)A.司寇B.罚作C.鬼薪D.城旦52.法律生效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分数:2.00)A.自法律颁布之日起生效B.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C.由专门决定规定该法律的具体生效时间D.规定法律颁布后到达
15、一定期限开始生效53.当选国家主席、副主席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分数:2.00)A.年满 45 周岁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是全国人大代表D.具有中国国籍54.民国北京政府法律制度的根本特点是( )。(分数:2.00)A.封建性B.民主性C.买办性D.进步性5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分数:2.00)A.修改和解释宪法B.制定国家的基本法律C.罢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D.宣布全国戒严56.我国有权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分数:2.00)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省级人大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57.宪法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宪法内容的根
16、本性B.宪法效力的最高性C.宪法制定程序的特殊性D.宪法修改程序的特殊性58.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宪法一词的含义是指( )。(分数:2.00)A.一般的法律制度B.优于刑法的基本法C.颁布、实施法律D.皇帝的诏书、谕旨59.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分数:2.00)A.守法上的平等B.立法上的平等C.司法上的平等D.反对特权60.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表现为( )。(分数:2.00)A.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B.表现形式不同C.调整范围不同D.实施方式不同61.法的要素包括( )。(分数:2.00)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制度D.法律规则62.汉代刑罚适用原则的儒家化主要表
17、现在( )原则中。(分数:2.00)A.自告减免刑罚B.恤刑C.亲亲得相首匿D.上请63.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主要有( )几种。(分数:2.00)A.由普通法院负责违宪审查B.由专门机关负责违宪审查C.由行政机关负责违宪审查D.由立法机关负责违宪审查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64.简述法律的规范性。(分数:8.00)_65.简述宪政的主要特征。(分数:8.00)_66.简述唐律的基本特点。(分数:8.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30.00)67.张明违反了法律规定,法院依法追究了他的法律责任。但张明所违反的法律是在张明出国期间由国内立法机关制定的,张明不知道有这种法
18、律规定,他回国后也无人告知他已经制定了这一法律。张明认为不知者不为过,法院不应当根据他不知道的法律规定处罚他,至少也应考虑对他予以减轻处罚。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法律基本原理分析以上案例。(分数:10.00)_68.阅读下列宪法条文,分析它的含义和重要性。第 37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分数:10.00)_69.大明律名例律规定:“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在已前者,并依新律拟断。”其注云:“此书言犯罪在先,颁律后事
19、发,并依新定律条拟断,盖遵王之制,不得复用旧律也。”请说明其基本含义,并从法律适用原则发展变化的角度,分析这一规定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目的。(分数:10.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70.试论法律的局限性。(分数:15.00)_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非法学)-2-1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45.00)1.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决定。(分数:1.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解析:我国宪法第 31 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
20、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由本条的规定可知,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形式决定的。2.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 )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分数:1.00)A.言论自由B.迁徙自由 C.公民的人格尊严D.宗教信仰自由解析:我国宪法在确认公民基本权利时,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条件看,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做到的,宪法就不予确认。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城市建设水平亦较低,为使人口不过分集中于城市而造成生产与生活质量下降的后果,我国现行宪法中没有 1954 年宪法中规定的“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的
21、条款。3.“录囚”之制出现于( )。(分数:1.00)A.汉朝 B.晋朝C.唐朝D.宋朝解析:录囚制度始于汉代,是指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司法机关审判的案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平反冤案、疏理滞狱的制度。录囚之制对平反冤案、改善狱政、统一法律适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被后世所沿用,直至明清时期。选项 B、C、D 不正确,晋朝、唐朝、宋朝为汉朝以后的历史王朝。4.在夏朝,中央的最高司法官叫( )。(分数:1.00)A.大理 B.大司寇C.司寇D.布宪解析:夏朝时,国王或天子是最高司法官,设专职司法官来辅佐天子行使司法权。夏朝设士和理,中央最高司法官称大理,是国王的司法助手。选项
22、 B 不正确。商朝称最高司法官为大司寇,有权审理重大案件但要奏请商王批准才能执行。下设正、史等属官。选项 C 不正确。西周设大司寇或称司寇,和其他五个中央机关并称公卿,有权审理重大案件,下设小司寇。西周在大小司寇下设属吏如司刑、司刺、司厉、掌囚、掌戮、司约、司盟、布宪等。选项 D 不正确。布宪是西周在大小司寇下设的属吏。5.我国法律制定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 )。(分数:1.00)A.法律草案的公布B.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C.法律的公布 D.法律草案的审议解析:法律的公布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形式予以公布,以便于全社会遵守执行。法律草案的通过并非是立法程序的终结,法律草案通
23、过后,凡是未公布的,都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不是真正的法律。法律公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6.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礼”中,表明缔结婚姻的关键一步是( )。(分数:1.00)A.纳吉B.纳征 C.纳采D.亲迎解析:六礼是古代婚姻成立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征”,又称纳币,是男家送聘礼到女家,正式订婚。充分体现了古代包办和买卖婚姻的特点。选项 A 不正确。纳吉是男家卜得吉兆后通知女家,决定订婚。选项 C 不正确。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前去求婚。选项 D 不正确。亲迎是新郎至女家迎娶。7.西周中期,周穆王为革新政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是制定了(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联考 综合 法学 2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