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 第卷(选择题)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 A. B. C. D. 解析:“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万物始于水”是泰勒斯的观点,“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观点,塞内
2、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 人相同的”,其实本题非常简单,就是直接了当考査著名思想家的典型的主张,便于学生入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答案: C 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解析:尊重材
3、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在强调史家在理学思想影响下主观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对历史人物史实的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当然难有定论,但是并不能说是“永远难有定论”,历史真相并不取决于多数人的意见或者少数人的意见,并不能说 “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也并不一定就愈客观,其实 B、 C、 D 三个选项本身也均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答案: A 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解析:尊重材料
4、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本身指的就是宗法制度,“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和“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则是宗法制度典型的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既不能反映宗法制也不能反映其影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说不分内外的公正的选拔和任用人才,和宗法制度的选拔和任用人才是相反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 2 答案: D 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 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解析:此题是一种非常怪的一种试题,是非常不容易入题的一种题型,非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表面上是“地方行政区划
5、级别”,实际上是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的演变规律(皇帝权力不断加强,宰相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运用好这个规律就不难做对此题。 答案: D 16.“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 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是“宋元”以来而非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对丝绸之路的正确描述,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答案:
6、A 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B. C. D. 解析: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标志性名词,高转筒车是唐朝的,三司使是宋朝的,木活字是元朝的,风力水车是明朝的。另外,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 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排列
7、,所以按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只能是 B。 答案: B 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 189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3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解析: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中“ 188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说明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国内丝织业出口困难,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
8、主义世界市场,由于中国是半殖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影响,中国商人的命运已经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控制,“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竟争、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看上去太像答案,只要稍微阅读材料就可以看到在材料中是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的,干扰性根本就不大。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 答案: D 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 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解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
9、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非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是在强化君主专制,而“耽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已经是历史潮流,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不能起决定作 用,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 答案: B 20.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 国难自救会 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 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
10、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 华采取不 抵抗政策 解析:材料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反映的是面对日本侵华所造成的民族危亡,荣德生等近代实业家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足以证明材料是在强调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材料中的“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也足以说明实业家的确具有危机意识,其他三个选项也能体现出来,但均不是直接体现出来的,所以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的只能是 C。 答案: C 21.下图是美国 1821 1920 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面不属于这一期
11、间移民因素的是 ( ) 4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解析: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的事情,而材料却是“ 1821 1920 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综上所述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只能是 B,另外,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 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
12、向美洲移民,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2.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 24 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 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库尔克斯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 解析:“庆祝十月革命 24 周年”指的是 1941 年,因为十月革命是在 1917 年,“ 24 周年”当然就是指 1941年,而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莫斯科战役是在 1941 年,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另外,库尔克斯战役是在 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13、是在 1942 年至 1943 年,列宁格勒战役是在 1941 年至 1944 年,持续时间是非常长的。 答案: A 23.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休休戚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元的问世反映了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C.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5 D.美元等同黄金标志其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解析:世界银行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而其他三个选项的描述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例如,欧元的问世是欧盟一体化具体表现,说明欧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14、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货帀基金组织主要是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经济的稳定,故 B 项 正确,不符合题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说明美国在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故 D 项正确,不符 合题意。 答案: C 第卷(非选择题) 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 分) 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 1902 年)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
15、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7 分) (2)根据材料
16、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7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10 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2 分) 解析: (1)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很容易概括出来的,即“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 约才能达到实现废除领事裁判权的目标,也就是从材料一中“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即可。“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是更容易回答出来的,以为它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浙江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