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5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2009 年单选 10)下列关于法律的强制性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公法具有强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强制性B.人们遵守法律主要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C.法律对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成员没有强制性D.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保障3.(2011 年单选 2)下列选项中,体现出法的评价作用
2、的是( )。(分数:2.00)A.金某说:“我的邻居张法官是个大孝子。”B.魏某说:“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陶某说:“贪官田某枉法获刑,罪有应得。”D.姜某说:“侵权责任法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4.(2012 年单选 3)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的作用只能通过守法的方式来体现B.法的规范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目的C.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对人们的意志与行为发生的间接影响D.法的作用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自身的生命力5.(2014 年单选 6)罗马法谚:“法律不理琐碎之事。”对此表述,正确的理解是( )。(分数:2.00)A.“琐碎之事”不属于法
3、律调整的范围B.“凡事皆诉讼”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志C.法律无法对所有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D.法律对于自身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问题一律加以规制6.(2015 年单选 3)甲故意杀人后畏罪潜逃,归案后法院依法判处甲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根据法的作用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畏罪潜逃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B.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而非法的教育作用C.法院的判决既体现了法的规范作用,也体现了法的社会作用D.有人认为甲畏罪潜逃应罪加一等,该观点体现了法的预测而非评价作用7.(2016 年单选 3)下列关于法律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强制作用
4、不属于法律的规范作用B.只有公法才具有维护阶级统治的社会作用C.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法律的社会作用来实现D.法律的规范性与确定性特点使法律具有预测作用8.(2015 年单选 4)某市打算引进大型化工项目,引发社会争议。赞同者认为该项目将促进本市经济发展;反对者认为该项目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损害民众健康。该市综合考量后,决定终止引进该项目。根据法的价值冲突理论,该市的最终决定体现出( )。(分数:2.00)A.效率优于自由B.效率优于平等C.人权高于效率D.秩序高于正义9.(2004 年单选 7)立法体制主要是指( )。(分数:2.00)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C.依法
5、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体制10.(2005 年单选 3)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说:“法律的制定又称法的创立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B.乙说:“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C.丙说:“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D.丁说:“我认为你们三人的观点都不正确,从本质上讲,
6、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11.(2012 年单选 9)下列关于我国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立法在内涵上不包括法律的废止B.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力C.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和地方的二元立法体制D.立法是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的活动12.(2013 年单选 14)在我国,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活动中,不具有立法性质的是( )。(分数:2.00)A.法律编纂B.法律清理C.法律汇编D.法典编纂13.(2015 年单选 5)下列关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
7、.立法包括法律的创制、认可、修改和解释,不包括法律的废止B.邓析制“竹刑”,说明立法主体不仅限于特定的国家机关C.现代国家权力体系中,立法权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D.国家结构形式对一国立法体制形成的影响不大14.(2005 年单选 11)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段话表明( )。(分数:2.00)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是绝对精神的体现15.
8、(2006 年单选 5)维护和保障立法活动合法性的法的制定原则是( )。(分数:2.00)A.合宪性与法制统一原则B.民主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原则16.(2010 年单选 9)下列关于立法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分数:2.00)A.立法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权的分配B.修改和废止法律是立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C.立法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无关D.有关国家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广义的立法17.(2013 年单选 8)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立法者都应当从自然科学家中产生B.
9、立法者应该在制定法律时多听听自然科学家的意见C.立法者在立法时应当像自然科学家那样尊重科学性和规律性D.立法者不必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而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考虑立法问题18.(2005 年单选 7)法律草案表决通过后,该法律( )。(分数:2.00)A.自通过之日就具有了法律效力B.在公布之前不产生法律效力C.必须自公布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D.只对赞成其通过的人具有法律效力19.(2005 年单选 4)关于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广义的法律效力还包括共产党的政策的效力B.我国法律的空间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
10、充的原则C.在我国的法律中,有些法律不仅在国内生效,而且根据国家主权原则还适用于国外发生的特定事件和行为D.法律的时间效力就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的问题20.(2007 年单选 6)我国法律在对人的效力方面采用的原则是( )。(分数:2.00)A.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B.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C.以保护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D.以折中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1.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11、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2.(2007 年多选 46)下列表述中,主要体现法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有( )。(分数:2.00)A.规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B.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治安C.保障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D.确认和维护生产资料所有制23.(2013 年多选 50)下列关于法的价值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分数:2.00)A.法的价值影响人们的法律实践活动B.法律的各种主要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C.与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更能体现法的价值D.除了正义、自由与秩序外,不存在其他法的价值24.(2008 年多选 51)下列选项
12、中,属于立法活动的有( )。(分数:2.00)A.1987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废除 111 件法律B.2004 年国务院颁布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C.2005 年某高校民法典研究所公布绿色民法典D.2006 年某出版单位出版物权法立法意见25.(2016 年多选 48)2013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旅游法草案提请审议表决前,邀请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法律专家召开座谈会,对法律草案内容的合宪性、可行性、法律出台时机以及实施后的社会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该立法过程体现的立法原则有( )。(分数:2.00)A.合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效率性原则26.(20
13、08 年多选 48)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意义主要有( )。(分数:2.00)A.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B.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C.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D.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性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7.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28.(2013 年简答 64)简述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分数:2.00)_29.(2011 年简答 64)简述法律制定的特征。(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30.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14、上。(分数:2.00)_31.(2005 年分析 68)结合给定的材料,分析法律作用的分类以及不同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材料1:管子.七臣七主:“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材料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私有制社会中政府的职能时曾指出:“政府的监督劳动和全面干涉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 材料 3: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维持下去。”(分数:2.00)_3
15、2.(2007 年分析 67)大学生小吴参加了一次普法宣传,当有群众问他什么是“立法”时,小吴解释说:“在我国,立法就是国家机关根据各自的需要创制新的法律文件的活动。”请结合法理学关于法的制定的知识和原理,对小吴的上述解释进行分析。(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3.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4.(2010 年论述 70)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分数:2.00)_35.(2016 年论述 70)某省人大常委会在起
16、草该省道路交通管理办法时,邀请专家和市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上,甲指出,道路交通立法应保证机动车跑得动、开得快;乙指出,道路交通立法应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让行人有安全感;丙指出,道路交通立法的目的是保障交通秩序,让全体道路使用者各有其道,各行其道,实现交通和谐。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的认识。(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5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7、分数:2.00)_解析:2.(2009 年单选 10)下列关于法律的强制性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分数:2.00)A.公法具有强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强制性B.人们遵守法律主要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C.法律对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成员没有强制性D.法律的强制性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保障 解析:解析: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法的强制作用是任何法都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证。如果没有强制作用,法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预测作用就会产生疑问,教育作用的实效就会受到影响。强制作用的目的在于实现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法的
18、应有权威和尊严,维护正义,建立、维护和发展良性的社会秩序。法的强制性是法发挥作用的最后屏障。可见,D 项表述能够成立。不仅公法具有强制性,私法也具有强制性。可见,A 项表述不能成立。人们遵守法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出于习惯、合法性的认识、畏惧心理、社会的压力、对个人利益的考虑,甚至是出于道德的要求,而不仅仅是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可见,B 项表述不能成立。法律不仅仅对被统治阶级具有强制性,对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具有强制性。可见,C 项表述不成立。3.(2011 年单选 2)下列选项中,体现出法的评价作用的是( )。(分数:2.00)A.金某说:“我的邻居张法官是个大孝子。”B.魏某说:“我国法制
19、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陶某说:“贪官田某枉法获刑,罪有应得。” D.姜某说:“侵权责任法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解析:解析:评价作用的对象是他人的行为,而不是整体的法制或某一部法律的好坏,对整体的法制或某一部法律好坏的评价属于法制评价和立法评价。由于 B、D 项表述的评价的不是人的行为,因此排除 B、D项。备选项表述中,涉及他人行为的有 A、C 两项。评价作用的特点在于,它是用法的规范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和综合性的标准来评判人们的行为的,其标准和核心是合法或不合法,违法还是不违法。A 项表述的情形尽管也属于评价,但却是道德评价,而不是法理学意义上的法律评价,只有 C 项表述的情形符合题意
20、。4.(2012 年单选 3)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法的作用只能通过守法的方式来体现B.法的规范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目的C.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对人们的意志与行为发生的间接影响D.法的作用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自身的生命力 解析:解析:法的作用可以通过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方式来实现,而不仅仅通过其中某一种形式来实现。可见,A 项表述错误。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相辅相成,它们之间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其中,法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的社会作用是目的。可见,B 项表述错误。法的规范作用是法作为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行为发生的直接影响,对人的行为
21、所起到的保障和约束作用。可见,C 项表述错误。法的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在一定的社会中,法能否承担起立法者所赋予它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自身的生命力,而不是取决于立法者的主观愿望。可见,D 项表述正确。5.(2014 年单选 6)罗马法谚:“法律不理琐碎之事。”对此表述,正确的理解是( )。(分数:2.00)A.“琐碎之事”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B.“凡事皆诉讼”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志C.法律无法对所有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D.法律对于自身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问题一律加以规制解析:解析:从法律调整的对象来看,法律调整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等等
22、,其内容包罗万象。这里的关键是对“琐碎之事”的理解。A 项表述认为,“琐碎之事”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这是对罗马法谚的误读,因为法律也调整一些所谓的“琐碎之事”,如各种小额经济纠纷、人际矛盾等。可见,不选 A 项。B 项表述中,将“凡事皆诉讼”看成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志,显然错误,因为法治也承认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的价值。可见,不选 B 项。C 项表述对法的作用的理解相对客观,故选 C 项。D 项表述过于绝对,故不选。6.(2015 年单选 3)甲故意杀人后畏罪潜逃,归案后法院依法判处甲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根据法的作用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畏罪潜逃体现了法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法理学 历年 汇编 1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