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8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8 及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选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2012 年真题)在“明德慎罚”思想的指导下,西周实行的刑法原则有(分数:2.00)A.宽严适中B.诬告反坐C.老幼犯罪减免刑罚D.区分故意与过失、偶犯与惯犯3.(2014 年真题)按照周代礼制,已婚妇女不被夫家休弃的情形包括(分数:2.00)A.有恶疾B.有所娶无所归C.
2、与更三年丧D.前贫贱后富贵4.(2009 年真题)汉朝法律中体现儒家指导思想的制度和原则主要有(分数:2.00)A.亲亲得相首匿B.春秋决狱C.上请D.秋冬行刑5.(2015 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方法的有(分数:2.00)A.征召B.察举C.辟举D.科举6.(2007 年真题)中国古代以凌迟作为国家法定刑的朝代有(分数:2.00)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7.(2017 年真题)唐初创建了市舶制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对外商贩至中国的货物,官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下列属于应抽取实物税的货物有(分数:2.00)A.丝绸B.瓷器C.龙香D.沉香8.(2
3、005 年真题)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的朝代有(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2013 年真题)下列各选项中,以六部官制作为分篇体例的国家律典有(分数:2.00)A.宋刑统B.大明律C.大清律例D.大清现行刑律10.(2012 年真题)北洋政府时期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包括(分数:2.00)A.采用、删改清末新订法律B.制定和颁布大量单行法规C.判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D.采用“隆礼”和“重刑”并重,全面复活封建法制11.(2016 年真题)清末礼教派与法理派围绕新式法典的制定产生了理论争执,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分数:2.00)A.“干名犯义”条的存废B.“无夫奸
4、”和“亲属相奸”C.子孙违反教令是否为罪D.关于“存留养亲”是否应编入刑律12.(2007 年真题)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B.它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C.它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D.它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色彩13.(2016 年真题)南京国民政府的成文法主要由六部法律及相关单行法律构成,人们习惯将这一法律体系称为六法体系。下列关于六法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六法体系的构建实现了中国法律形式上的近代化B.六法全书的编纂标志着国民政府六法体系的构建完成C.六法体系采取“以法典为纲,以相关法规为目
5、”的编纂方式D.六法体系是仿照大陆法系国家构建的以典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二、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6.00)14.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8.00)_(2013 年真题)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或旁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得过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8.00)(1).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数:2.00)_(2).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情形?(分数:2.00)_(3
6、).唐律关于法官处理疑狱的规定是什么?(分数:2.00)_(4).如何评价唐律这一规定?(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5.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16.(2009 年真题)我国上古史料典籍中的“眚”是指(分数:2.00)A.惯犯B.偶犯C.故意D.过失17.(2011 年真题)比较完善的赎刑制度最早见于(分数:2.00)A.禹刑B.汤刑C.吕刑D.法经18.(2014 年真题)我国奴隶制的五刑为(分数:2.00)A.笞、杖、徒、流、徙B.昏、墨、贼、赎、鞭C.墨、劓、剕、宫、大辟D.折杖、充军、刺配、迁徙
7、、凌迟19.(2016 年真题)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中具有诉讼性质的篇目是(分数:2.00)A.网法与捕法B.网法与杂法C.杂法与具法D.捕法与具法20.(2007 年真题)西汉法律规定,朝廷官员“合天子而仕诸侯”的行动构成(分数:2.00)A.出界罪B.阿党附益罪C.非正罪D.左官罪21.(2009 年真题)在汉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以替代黥刑的刑罚是(分数:2.00)A.笞三百B.笞五百C.弃市D.髡钳城旦舂22.(2016 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是(分数:2.00)A.缘法而治B.法令由一统C.严刑重法D.明刑弼教23.(2008 年
8、真题)依照唐宋时期法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分数:2.00)A.谋大逆B.恶逆C.不孝D.不睦24.(2012 年真题)下列关于唐朝继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女子不享有财产继承权B.只有法定继承,不承认遗嘱的效力C.无论宗祧继承还是财产继承,皆采用嫡长子继承的原则D.财产继承沿袭两汉以来的“诸子均分”的原则25.(2016 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依唐律可以适用自首减免刑罚原则的犯罪行为是(分数:2.00)A.私习天文B.偷渡关卡C.侵害人身D.脱漏户籍26.(2007 年真题)再嫁妇女不得带走从娘家获得的财产。法律首次明文作此规定的朝代是(分
9、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7.(2013 年真题)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分数:2.00)A.内乱B.左官C.奸党D.谋大逆28.(2016 年真题)下列关于元典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元典章附载了五服图B.元典章为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C.元典章开创了六部分篇的编纂体例D.元典章是元朝地方官府自行汇编的法规大全29.(2009 年真题)下列选项中,规定实行地方自治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是(分数:2.00)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1923 年中华民国宪法D.钦定宪
10、法大纲30.(2015 年真题)清末为“预备立宪”,仿照近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设立了中央咨询机关。该机关是(分数:2.00)A.参议会B.参政院C.谘议局D.资政院31.(2016 年真题)1906 年 9 月,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将立宪指导原则确立为(分数:2.00)A.“浑道德与法律于一体”B.“中外通行,有裨治理”C.“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D.“折中世界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32.(2007 年真题)“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于(分数:2.00)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33.(2010 年真题)下
11、列关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B.规定土地改革的执行机关是县、乡人民政府C.确定以乡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但农民对所分得的土地只享有使用权34.(2016 年真题)1932 年 10 月颁布的中华民国法院组织法规定,普通法院的审级是(分数:2.00)A.三级三审制B.四级三审制C.三级二审制D.四级二审制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8 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选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
12、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2012 年真题)在“明德慎罚”思想的指导下,西周实行的刑法原则有(分数:2.00)A.宽严适中 B.诬告反坐C.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D.区分故意与过失、偶犯与惯犯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刑罚制度上的反映。就理解记忆而言,可以从明德慎罚的基本内涵出发来判断,即选项中哪些是体现了注重道德教化、以适度宽松且谨慎、有针对性的方式适用刑罚。显然 A、C、D 选项都体现了这些特点,B 选项对诬告者实行反坐,即其诬告的行为应该处以刑罚,显然是严苛的表
13、现,所以可以联想应该是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重要法律思想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也是考查的重点,可以借此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2014 年真题)按照周代礼制,已婚妇女不被夫家休弃的情形包括(分数:2.00)A.有恶疾B.有所娶无所归 C.与更三年丧 D.前贫贱后富贵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西周婚姻制度。4.(2009 年真题)汉朝法律中体现儒家指导思想的制度和原则主要有(分数:2.00)A.亲亲得相首匿 B.春秋决狱 C.上请 D.秋冬行刑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儒家指导思想和原则的体现。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上述选项是如何体现儒家思想的:亲亲得相首匿指三代直系血亲和夫妻之间对一般犯罪可以相互隐匿罪
14、行,而不会因此而受刑,这是儒家重视家庭观念中亲亲观念的体现;“春秋决狱”是指以儒家经典(主要是公羊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司法审判的根据,显然体现了儒家指导思想:“上请”,是指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普通司法机关处理,而是奏请皇帝裁决,给予其减免刑罚优待的特权制度。凸显出了儒家所强调的礼制宗法等级或封建等级制度但是,严格地说,“上请”制度是在汉高祖时期、亦即黄老思想在汉朝主导的时候,所以“上请”是否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值得商榷和研究;秋冬行刑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具体运用,也与儒家重农抑商观念相一致。5.(2015 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方法的有(分数:2.
15、00)A.征召 B.察举 C.辟举 D.科举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汉代选官制度。汉代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辟举、任子、太学补官等,除太学补官是指从太学这一国家重要教育机构中选拔人才外,其他几种都是推举方式选拔人才,实际上都侧重出身、名望等,而科举则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这里面虽然也不可能脱离出身的影响,但是相对于之前的制度而言,就大有不同了。如是理解之后,就不难记住科举与前三者一定有所不同,其发源于南北朝,正式确立于唐代。A、B、C 为正确答案。6.(2007 年真题)中国古代以凌迟作为国家法定刑的朝代有(分数:2.00)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宋代凌
16、迟成为国家法定刑。凌迟始于五代,故而唐代不可能成为法定刑,北宋成为法定刑,南宋广泛运用,之后元明清沿用,直到清末 20 世纪初才被废除,B、C、D 选项正确。7.(2017 年真题)唐初创建了市舶制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对外商贩至中国的货物,官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下列属于应抽取实物税的货物有(分数:2.00)A.丝绸B.瓷器C.龙香 D.沉香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唐代的经济立法。唐创建了市舶制度,贞观十七年(643 年)诏令,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种货物,政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除了直接记忆,还可以分析解题:丝
17、绸和瓷器都是当时中国外销的商品,而并非进口商品,也非限制出口产品,故不必抽取实物税限制出口。8.(2005 年真题)以都察院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的朝代有(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 D.清朝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监察制度。监察机构是我国古代法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御史本为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秘书官,秦代御史成为专门监察官员,汉代开始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称御史台,自明代起,御史台改名都察院,清代沿用此名。对于这类长期存在的制度,要注意其名称的变化。9.(2013 年真题)下列各选项中,以六部官制作为分篇体例的国家律典有(分数:2.00)A.宋刑统B.大明律 C.大清律例 D.大清现行刑律解
18、析:解析:本题考点为大明律和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大明律改变了唐、宋旧律的传统体例,以名例冠于篇首,下按六部官制分吏、户、礼、兵、刑、工六律。这一变化,是与明朝取消宰相制度,强化六部职能的体制变革相适应的,大清律例沿用之。而大清现行刑律是清政府于 1910 年颁行的一部过渡性法典,它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作局部调整删改而成,与大清律例相比,大清现行刑律的变化主要是:取消了大清律例中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称而分的六律总目,将法典各条按其性质分隶 30 门。由此可见,明代以前的隋唐宋元等都按照旧体例,明代变革后,至清末修律,又改为近现代的法典体例,所以采用明朝六部官制分篇体例的只有大明律和大清律
19、例。10.(2012 年真题)北洋政府时期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包括(分数:2.00)A.采用、删改清末新订法律 B.制定和颁布大量单行法规 C.判例和解释例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 D.采用“隆礼”和“重刑”并重,全面复活封建法制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北洋政府立法活动特点。采用、删改清末新订之法律是北洋政府立法特点之一,这是因为清末新订的法律具有近代意义,是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所以比较符合当时中国的法制需要:制定颁布众多单行法规,在这些单行法规中,有大量属于立法程序简单、针对性强、便于补充修改的特别法,其效力高于普通法,这也说明转型时期为了满足变革需要,灵活便捷的单行法无疑是一种选择;判例和解释例成为
20、重要的法律渊源,也是因为制定法本身太不完善,所以需要其他形式的渊源来补充;“隆礼”和“重刑”并重的确是北洋时期立法的指导思想,但是当时并没有全面复活封建法制,毕竟民主共和以及近现代的一些法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综上,A、B、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11.(2016 年真题)清末礼教派与法理派围绕新式法典的制定产生了理论争执,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分数:2.00)A.“干名犯义”条的存废 B.“无夫奸”和“亲属相奸” C.子孙违反教令是否为罪D.关于“存留养亲”是否应编入刑律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清末的礼法之争。四选项均是礼法之争双方的争议点,故均为正确选项。对于此类知识点,记忆的方式是结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中国 法制史 历年 汇编 1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