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物理.docx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物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北京卷 )物理 一、选择题 (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6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解析: A、物体放出热量,若外界对物体做更多的功大于放出的热量,内能可能增加,故 A错误; B、物体对外做功,如同时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做功的数值,则内能增加,故 B 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 W,如
2、二者相等,则内能可能不变,若 Q W,则内能增加,若 W Q,则内能减少,故 C 正确; D、物体放出热量, Q 0,同时对外做功, W 0,则 U 0,故内能一定减少,故 D 错误。 答案: C。 2.(6 分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 衰变的是 ( ) A. N+ He O+ H B. U Th+ He C. H+ H He+ n D. Th Pa+ e 解析: A、方程 N+ He O+ H;是人工核反应方程,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故 A 错误; B、方程 U Th+ He,是 U 原子核分裂并只放射出氦原子核的反应过程,属于 衰变。故 B 正确; C、方程 H+ H He+ n,是轻
3、核的聚变反应。故 C 错误; D、方程 Th Pa+ e,释放出一个电子,是 衰变的过程。故 D 错误。 答案: B。 3.(6 分 )周期为 2.0s 的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 P沿 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 ) A.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 v=20m/s B.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 v=10m/s C.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20m/s D.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10m/s 解析: 由题,此时 P 点向 y 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平移法可知,波形将向右平移,则知,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由图读出波长 =20m ,故波速 v
4、= m/s。故 B 正确。 答案: B。 4.(6 分 )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 ) A.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解析: A、 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得 , 。由此可知,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由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所以 v 地 v 火 , T 地 T 火 。故 AB 错误。 C、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加速度,得: ,可知轨道半径比较小的地球的向心加速度比较大。
5、故 C 错误; D、根据: T= ,所以: ,可知轨道半径比较小的地球的公转的角速度比较大。故 D 正确。 答案: D。 5.(6 分 )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 A 点的原子核发生 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则 ( ) A.轨迹 1 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 2 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 1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 2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解析: 原子核发生 衰变时,根据动量守恒可知两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动量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由半径公式 r= = (P 是动量 ),分析得
6、知, r 与电荷量成反比, 粒子与新核的电量大小分别为 e 和 ne(n 为新核的电荷数 ),则 粒子与新核的半径之比为: ne: e=n: 1。所以半径比较大的轨迹 1 是衰变后 粒子的轨迹,轨迹 2 是新核的。 新核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在 A 点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左,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的方向向里。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选项 D 正确, ABC 错误。 答案: D。 6.(6 分 )“ 蹦极 ” 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
7、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解析: A、由于绳对人的作用力一直向上,故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由于人在下降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动量先增大后减小;故 A 正确; B、在该过程中,拉力与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绳子的力一直做负功;但由分析可知,人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 B 错误; C、绳子恰好伸直时,绳子的形变量为零,弹性势能为零;但此时人的动能不是最大,故 C错误; D、人在最低点时,绳子对人的拉力一定大于人受到的重力;故 D 错误。 答案: A。 7.(6 分 )如
8、图所示,其中电流表 A 的量程为 0.6A,表盘均匀划分为 30 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 0.02A, 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 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 2 倍。若用电流表 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 1 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将接线柱 1、 2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4A B.将接线柱 1、 2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2A C.将接线柱 1、 3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6A D.将接线柱 1、 3 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 0.01A 解析: AB、当接线柱 1、 2 接入电路时,电流表 A 与 R1并联,根据串并联电路规律可知, R
9、1分流为 1.2A,故量程为 1.2A+0.6A=1.8A;故每一小格表示 0.06A;故 AB 错误; CD、当接线柱 1、 3 接入电路时, A 与 R1并联后与 R2串联,电流表的量程仍为 1.8A;故每一小格表示 0.06A;故 C 正确, D 错误; 答案: C。 8.(6 分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初步了解常用的公交一卡通 (IC 卡 )的工作原理及相关问题。 IC卡内部有一个由电感线圈 L和电容 C构成 的 LC振荡电路。公交车上的读卡机 (刷卡时 “ 嘀 ”的响一声的机器 )向外发射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刷卡时, IC 卡内的线圈 L 中产生感应电流,给电容 C 充电,达到一
10、定的电压后,驱动卡内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传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IC 卡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卡内的电池 B.仅当读卡机发射该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 IC 卡才能有效工作 C.若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偏离该特定频率,则线圈 L 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D.IC 卡只能接收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而不能向读卡机传输自身的数据信息 解析: A、由题意可知,该能量来自于电磁感应,即 人刷卡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 A 错误; B、为了使 IC 卡中的感应电流达最大,应使 LC 电路产生电谐振,故只有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 IC 卡才能有效工作;故 B 正确; C、若电磁波的频率偏离该频率, L 中仍可出
11、现感应电流,但不会达到电谐振;故 C 错误; D、 IC 卡接收到读卡机发射的电磁波,同时将自身数据信息发送给读卡机进行处理;故 D 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 的实验中,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 aa 和 bb 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 P1和 P2,用 “+” 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 P3和 P4。在插 P3和 P4时,应使 ( ) A.P3只挡住 P1的像 B.P4只挡住 P2的像 C.P3同时挡住 P1、 P2的像 解析: 根据实验的原理,连接 P1、 P2表示入射光线
12、,连接 P3、 P4表示出射光线,连接两光线与玻璃砖的交点,即为折射光线。实验的过程中,要先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 P1和 P2,然后在玻璃砖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 P1的像被 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一侧相继又插上两枚大头针 P3、 P4,使 P3挡住 P1、 P2的像,使 P4挡住 P3和P1、 P2的像。故 AB 错误, C 正确。 答案: C。 10.(18 分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 A.长度为 1m 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 30cm 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 1.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北京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