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8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28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28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甲为报夺妻之恨想要杀死丙,为请好友乙帮忙便欺骗乙说,自己只是想教训教训丙。甲、乙共同用木棍打击丙,乙只打击丙的大腿,并告诫甲不要下手太狠。由于甲一直猛击丙的头部,导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二者不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不能成立共同犯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二者在故意伤害罪的限度内构成共同犯罪C.由于“一人行为,全部负责”,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D.甲、乙都应按
2、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追究刑事责任2.甲因遭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其女儿丙(13 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和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3.甲盗窃汽车,乙为甲提供万能钥匙,甲盗窃了一辆价值 30万的汽车,销赃得款 20万,甲分得 15万,乙分得 5万。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是主犯,乙是从犯,甲和乙均应按照盗窃 30万元处罚B.甲是主犯,乙是从犯,甲和乙均应按照盗窃 20万元处罚C.甲是主
3、犯,乙是从犯,甲按照盗窃 15万元处罚,乙按照盗窃 5万元处罚D.对乙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4.甲与乙通奸后共谋杀害乙的丈夫,甲将一包毒药交给乙,乙因愧疚而没有投毒,并到公安机关自首。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成立犯罪未遂,乙成立犯罪中止B.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中止C.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D.甲、乙均不构成犯罪5.甲给乙提供了某博物馆的防盗设施布局图,乙持该图盗窃博物馆,在盗窃过程中惧怕受到法律制裁而放弃犯罪。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不成立犯罪B.甲属于间接正犯C.甲成立犯罪中止D.甲成立犯罪未遂6.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分数:2.00)A.医生疏忽大意在处方中给患者开出了两种不能同时使用的药,护士在配药时也没有检查,导致患者输液时死亡。医生和护士构成共同犯罪B.甲用止疼粉冒充 K粉卖给乙,乙又在夜店销售该“K 粉”。甲和乙构成共同犯罪C.丙超速行驶将一行人撞成重伤,坐在副驾驶的丁告诉丙,趁着没人赶紧跑,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丙和丁构成共同犯罪。D.张三和李四不约而同在同一仓库盗窃,张三和李四构成共同犯罪7.甲托乙将一个手提箱带到北京,到北京后手提箱中被查出藏有毒品。经查乙确不知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是教唆犯C.乙是帮助犯D.甲是间接正犯8.甲
5、告诉乙自己盗窃汽车的计划,乙答应为甲找销路,事后帮助甲将汽车卖往外地。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C.乙构成窝藏、转移、收购赃物罪D.乙构成包庇罪9.甲送给工商局长 100万,让工商局长对自己生产假冒爱马仕皮包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和工商局长属于任意共同犯罪B.甲和工商局长属于必要共同犯罪C.甲和工商局长属于复杂共同犯罪D.甲和工商局长属于特殊共同犯罪10.关于教唆犯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分数:2.00)A.教唆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成立贩卖毒品罪,应当从重处罚B
6、.教唆犯都是主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他人吸毒罪的教唆犯D.传授犯罪方法的,一律不成立教唆犯11.甲乙共谋盗窃汽车,由甲提供万能钥匙给乙,后甲担心进监狱就提出退出,乙自己偷偷配了一把万能钥匙后,将万能钥匙还给了甲,乙使用万能钥匙盗窃 100多台汽车。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构成犯罪中止B.甲、乙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C.甲应认定为主犯D.甲构成盗窃罪(既遂)12.关于教唆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唆使不满 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 1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
7、是帮助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13.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甲、乙成立共同犯罪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所和财物。甲、乙构成共同犯罪C.交警甲故意为乙实施保险诈骗提供虚假鉴定结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帮助其逃避处罚。甲、乙成立共同犯罪14.关于共同犯罪成员的刑事责任,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对于主犯,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
8、罚或者免除处罚C.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D.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应当对教唆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5.下列犯罪分子中,应当认定为从犯的是( )(分数:2.00)A.实行犯B.帮助犯C.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D.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16.狱警甲虐待被监管人员致被害人轻伤,该行为同时符合虐待被监管人员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按照我国刑法理论,该情形( )(分数:2.00)A.应数罪并罚B.属于法条竞合犯C.属于想象竞合犯D.属于结果加重犯17.关于刑法中法条竞合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法条竞合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些条文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交叉关系
9、B.对法条竞合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依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适用特别法条C.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D.行贿罪与受贿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18.实施玩忽职守行为,放纵他人犯罪,构成犯罪的,应当以( )(分数:2.00)A.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B.数罪并罚C.择一重罪处罚D.玩忽职守罪从重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9.甲与乙共谋达成分工配合杀害丙的计划,按照计划,甲从前门进入丙家追杀丙,丙欲从后门逃跑之时,被守候在此的乙一刀捅死。甲、乙的共同犯罪形式是( )(分数:2.00)A.任意共同犯罪B.简单共同犯罪C.复杂共同犯罪D.特殊共同犯罪2
10、0.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B.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C.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D.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21.甲、乙共同盗窃一辆汽车,价值 200万,销赃 50万,甲分得 45万,乙分得 5万元。关于本案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甲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 50万B.甲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 45万C.乙的犯罪数额应认定为 5万元D.乙起的作用明显较小时,应认定为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2.关于教唆犯,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教唆犯也可以是实行犯
11、B.教唆犯都应按主犯处罚C.教唆不满 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D.教唆犯可以独自构成犯罪23.甲为抢劫财物将王某打昏,甲的朋友乙刚好经过此地,乙得知真相后帮助甲照明,使甲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与乙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C.甲是主犯D.乙是从犯24.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错误的有( )(分数:2.00)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5.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
12、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26.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即应当对集团成员所实施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从犯的处罚应当轻于主犯,所以,对于从犯不得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C.犯罪集团的
13、首要分子都是主犯,但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因为聚众犯罪不一定成立共同犯罪D.一开始被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非常积极,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认定为主犯27.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8.简述主犯和首要分子的区别。(分数:2.00)_29.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分数:2.0
14、0)_30.简述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分数:2.00)_四、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31.请对“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就是共同犯罪”的说法进行辨析。(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28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甲为报夺妻之恨想要杀死丙,为请好友乙帮忙便欺骗乙说,自己只是想教训教训丙。甲、乙共同用木棍打击丙,乙只打击丙的大腿,并告诫甲不要下手太狠。由于甲一直猛击丙的头部,导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二者不具有共同的犯
15、罪故意,不能成立共同犯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二者在故意伤害罪的限度内构成共同犯罪 C.由于“一人行为,全部负责”,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D.甲、乙都应按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追究刑事责任解析: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主观方面,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犯罪的故意,这包含两个条件: (1)各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持性质相同的故意心态; (2)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需要注意的是,法硕考试认为性质相同的故意仅需部分相同。甲有故意杀人的故意,乙持故意伤害的故意,共同加害丙,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在故意伤害上具有共同的部分,因此二人在犯罪性质重合的限度,即故意伤害的限度内
16、成立共同犯罪。由于故意杀人行为属于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过限行为,因此乙只在主客观相统一范围内对故意伤害罪承担刑事责任,甲则需要对故意杀人的过限行为负刑事责任。B 选项正确。需注意,构成共同犯罪的共同犯罪人之间罪名未必相同,例如行贿罪和受贿罪。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具有重合部分的一些犯罪: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在非法拘禁的限度内重合;强奸罪和强制猥亵罪在强制猥亵罪的限度内重合;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在故意伤害罪的限度内重合。2.甲因遭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其女儿丙(13 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
17、)A.甲和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解析:解析:共同犯罪要求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只有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或是单位才能成为犯罪主体。丙 13岁对故意杀人罪不负刑事责任,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所以甲和丙不能构成共同犯罪。A 选项说法错误。甲的行为仅侵犯了乙的生命权,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B 选项说法错误。由于丙不是犯罪主体,甲也不能是教唆犯,在这里丙相当于甲的犯罪工具,甲成立间接正犯。C 选项说法错误。甲在本案中作为间接正犯,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D 选项说法正确。3.甲盗窃汽车,乙为甲提
18、供万能钥匙,甲盗窃了一辆价值 30万的汽车,销赃得款 20万,甲分得 15万,乙分得 5万。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是主犯,乙是从犯,甲和乙均应按照盗窃 30万元处罚 B.甲是主犯,乙是从犯,甲和乙均应按照盗窃 20万元处罚C.甲是主犯,乙是从犯,甲按照盗窃 15万元处罚,乙按照盗窃 5万元处罚D.对乙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解析:解析:在共同犯罪的场合,每个犯罪人的行为都为损害结果的发生提供原因力、作用力、影响力,共同犯罪人之间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人都应当对共同犯罪的整体行为及其危害结果负责。盗窃财产数额的认定应以所盗窃财产的价值为准,而不是以犯罪分子的
19、获利计算犯罪数额,因此甲、乙都必须对盗窃 30万元的金额承担刑事责任。甲起主要作用,认定为主犯;乙起到了帮助作用,认定为从犯。A 选项正确,BC 选项错误。刑法第 27条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需注意: (1)从犯是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因此是“应当”从宽,而不是“可以”从宽; (2)对于从犯从宽处罚不需要比照主犯。D 选项错误。4.甲与乙通奸后共谋杀害乙的丈夫,甲将一包毒药交给乙,乙因愧疚而没有投毒,并到公安机关自首。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成立犯罪未遂,乙成立犯罪中止B.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中止 C.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D.甲、乙均不构成犯
20、罪解析:解析:甲和乙已经实施了商议犯罪计划、准备犯罪工具的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犯意表示阶段,进入到预备阶段,但并未进一步实施实行行为,因此甲、乙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D 选项错误。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且具备有效性的,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中止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犯罪人,其他共同犯罪人应认定为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本案中,乙自动放弃犯罪并避免了犯罪结果发生,成立犯罪中止;由于乙在预备阶段中止,而整个共同犯罪的进程从属于实行犯,甲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进入实行阶段,因此属于犯罪预备。B 选项正确,AC 选项错误。5.甲给乙提供了某博物馆的防盗设施布局图,乙持该图盗窃博物馆,在盗窃过程中惧
21、怕受到法律制裁而放弃犯罪。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不成立犯罪B.甲属于间接正犯C.甲成立犯罪中止D.甲成立犯罪未遂 解析:解析:共同犯罪中,要成立犯罪中止,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1)必须具备有效性。共同犯罪中的部分共犯人退出或者放弃犯罪的,可以成立中止。但除必须具备犯罪中止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有效性”。 (2)中止的效力仅及于本人,不及于其他共犯人。部分共同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且具备有效性的,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但是其中止效力不及于其他共同犯罪人。 (3)缺乏有效性不单独成立中止。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消极退出犯罪或自动放弃犯罪、阻止共同犯罪结果未奏效的,不能单独
22、成立犯罪中止。甲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在共同犯罪中中止的效力只及于本人,乙中止的效力不及于甲,对甲而言属于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成立犯罪未遂。6.关于共同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医生疏忽大意在处方中给患者开出了两种不能同时使用的药,护士在配药时也没有检查,导致患者输液时死亡。医生和护士构成共同犯罪B.甲用止疼粉冒充 K粉卖给乙,乙又在夜店销售该“K 粉”。甲和乙构成共同犯罪C.丙超速行驶将一行人撞成重伤,坐在副驾驶的丁告诉丙,趁着没人赶紧跑,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丙和丁构成共同犯罪。 D.张三和李四不约而同在同一仓库盗窃,张三和李四构成共同犯罪解析:解析:过失犯
23、罪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只有一个例外,即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7.甲托乙将一个手提箱带到北京,到北京后手提箱中被查出藏有毒品。经查乙确不知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B.甲是教唆犯C.乙是帮助犯D.甲是间接正犯 解析:解析:把他人当工具利用的不构成共同犯罪,这种情形称为间接正犯或间接实行犯,分两种情况: (1)利用没有责任能力或没有达到责任年龄的人去实行犯罪的。 (2)利用不知情人的行为。甲利用乙的不知情运输毒品,是间接正犯。D 选项说法正确。
24、8.甲告诉乙自己盗窃汽车的计划,乙答应为甲找销路,事后帮助甲将汽车卖往外地。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C.乙构成窝藏、转移、收购赃物罪D.乙构成包庇罪解析:解析:甲乙二人事先通谋,并结成分工合作关系,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乙属于盗窃罪的帮助犯。实施盗窃的行为人本身从事的转移赃物类的犯罪。由于没有侵犯新的法益,不再单独定罪。窝藏、转移、收购赃物罪已经被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所吸收,该罪名已经不存在。而 BD两项罪名都属于事前无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行为,甲乙二人存在事前通谋,不能构成此类犯罪。9.甲送给工商局长 100万,让工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模拟 1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