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1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1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19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课)19 及答案解析(总分:28.01,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甲正在追击逃跑之窃贼时,猛然被别人拉住。因事情紧急甲并未回头看,而误认为是窃贼的同伙,便顺手用手中的木棒砸向对方,将其砸倒在地,造成重伤。结果发现,砸倒的竟是自己的邻居,邻居是要来帮自己的。则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正当防当B.对物防卫C.假想防卫D.偶然防卫2.某日凌晨,甲爬窗潜入一居民住宅窃得财物后,发现房屋女主人乙一人睡在床上,顿生歹念,遂对乙采用卡脖子等暴力手段欲施奸淫。由于 Z极力反抗,一时未能得逞。乙为不被奸淫,向甲哀求,并提出可让其摸摸
2、。甲自感乙极力反抗,无法强奸成功,即侧身在乙的身旁睡了一会后离开。甲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强奸罪的中止B.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未遂C.强奸罪的未遂D.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既遂3.甲因遭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女儿丙(13 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分数:1.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4.甲意图杀害乙,一日晚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甲
3、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对象错误B.打击错误C.事实错误D.客体错误5.甲因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1995 年刑满释放。1999 年,甲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甲属于( )(分数:1.00)A.累犯B.惯犯C.再犯D.初犯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分数:1.00)A.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B.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7.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揭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分数:1.00
4、)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8.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分数:1.00)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9.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间接正犯C.甲、丙构成共同过失犯罪D.丙单独构成犯罪10.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分数:1.00)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
5、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仅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11.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分数:1.00)A.偷税罪B.骗取出口退税罪C.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12.甲窃得某公司的银行账户密码,在办公室利用互联网将该公司账上的 5 万元钱转入自己的账户。后被一同事发现,对甲极力规劝,甲悔悟,遂将 5 万元转回该公司的账户。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13.甲 14 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_二饭馆吃饭
6、。饭后回家途中,甲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并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 1 部(价值 7 600 元)、现金 6 000 余元。则甲 14 岁生日那天的行为( )(分数:1.00)A.构成抢劫罪B.构成盗窃罪C.不构成犯罪D.负有限的刑事责任14.甲因为男友乙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 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乙在甲的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经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分数:1.00)A.按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
7、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15.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了杀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遂从 100 米外向乙开枪,没想到居然打中了乙,致乙死亡。此案中甲杀害乙的罪过形式是(分数:1.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6.甲在乙家做客时,无意间发现抽屉里有一张他人出具给乙的借条,金额为 6 000 元。甲于是将该借条盗走。后甲找到债务人,称乙让自己来收钱。债务人知道他是乙的好朋友,于是将 6 000 元现金支付给甲。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诈骗罪B.盗窃罪C.盗窃罪和诈骗罪两罪D.侵占罪17.王某见一男子喝得酩酊大醉,神智模糊,躺在马路边,
8、旁边放一只皮包。王某对周围的人谎称该男子为其朋友,将该男子扶到偏僻无人之处,悄悄拿走其皮包(内有现金 3 500 余元)。王某的行为构成(分数:1.00)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抢夺罪18.刑法理论上所指的结果犯指( )(分数:1.00)A.走私罪B.故意杀人罪C.伪证罪D.侮辱罪19.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分数:1.00)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20.应当认定为诈
9、骗罪的情形是( )(分数:1.00)A.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B.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的信用卡,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C.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假报出口的欺骗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国家出口退税款D.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赝品冒充珍贵文物出售,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5.00)21.刑法规定构成伪证罪主体的人员有 ( )(分数:1.00)A.鉴定人B.代理人C.翻译人D.记录人22.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其停止犯罪的情况是(分数:1.00)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23.行
10、为人只要施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 )(分数:1.00)A.破坏交通设施罪B.侮辱罪C.伪证罪D.诬告陷害罪24.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包括(分数:1.00)A.犯罪行为B.特定的犯罪方法C.特定的时间、地点D.犯罪客体25.我国刑法对未成人犯罪处理的特殊规定是( )(分数:1.00)A.已满 14 岁不满 18 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犯罪时不满 18 岁的人不适用死刑C.不满 14 岁的人犯罪,应当免除处罚D.不满 16 岁不处罚,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制,在必要的时间,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三、简析题(总题数:1,分数:
11、1.00)26.简述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分数:1.00)_四、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00)案例分析(要求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甲素知乙家有钱,且每天白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意念。为使抢劫顺利,甲先盗窃军用手枪一支,子弹十发。一切准备就绪后,将枪弹藏于身上,来到乙家。时逢老妇偶然外出,甲撬门入室,发现室内无人,于是窃得现金及其他财物总价值一万余元。正准备逃离时,老妇回来,甲遂开枪致老妇重伤后,逃离现场。 请回答以下问题: (分数:0.51)(1).甲的行为属于罪数形态中何种犯罪形态?(分数:0.17)_(2).该犯罪形态的处断原则是什么?(分数:0.17)_(3).对甲的行为应如何
12、定罪?(分数:0.17)_27.刑法第 395 条第 1 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试分析条款规定。 (分数:0.5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酒店房客甲疑同屋旅客乙为富商,遂假意逢迎,伺机将乙灌醉,从乙身上翻出空白支票一张。甲凭此与一家公司签订一笔价值数十万元的合同。该公司经查得知,支票因原单位更换印鉴,现已失效,故未发货。(分数:1.00)(1).根据刑法理论,甲的行为触犯何种罪名?说明理由。(分数:0.5
13、0)_(2).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分数:0.50)_法律硕士(专业课)19 答案解析(总分:28.01,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甲正在追击逃跑之窃贼时,猛然被别人拉住。因事情紧急甲并未回头看,而误认为是窃贼的同伙,便顺手用手中的木棒砸向对方,将其砸倒在地,造成重伤。结果发现,砸倒的竟是自己的邻居,邻居是要来帮自己的。则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正当防当B.对物防卫C.假想防卫 D.偶然防卫解析:2.某日凌晨,甲爬窗潜入一居民住宅窃得财物后,发现房屋女主人乙一人睡在床上,顿生歹念,遂对乙采用卡脖子等暴力手段欲施奸淫。由于 Z
14、极力反抗,一时未能得逞。乙为不被奸淫,向甲哀求,并提出可让其摸摸。甲自感乙极力反抗,无法强奸成功,即侧身在乙的身旁睡了一会后离开。甲某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强奸罪的中止B.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未遂C.强奸罪的未遂 D.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既遂解析:3.甲因遭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女儿丙(13 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分数:1.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同犯罪的主体特征。在本题中,丙只有
15、13 周岁,按照刑法规定,不能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也就不能和甲一起构成共同犯罪,因而选项 A C 都是错误的。实际上,在本题中,甲是间接实行犯,丙不构成犯罪。甲要丙把老鼠药放到乙喝的酒中,这样,甲的行为只侵害了乙的生命权,并不危害公共安全,所以,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不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4.甲意图杀害乙,一日晚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对象错误 B.打击错误C.事实错误D.客体错误解析:5.甲因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1995 年刑满释放
16、。1999 年,甲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甲属于( )(分数:1.00)A.累犯 B.惯犯C.再犯D.初犯解析:6.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分数:1.00)A.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B.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罪并罚中限制加重原则的适用。在我国刑法关于数罪并罚原则中,限制加重原则适用于数个同种有期自由刑之间的并罚。所以,选项 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应当适
17、用限制加重原则进行并罚。选项 A“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和选项 B“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适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吸收原则,选项 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适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并科原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7.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揭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分数:1.00)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犯罪客体的功能。在犯罪构成要件中,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任何犯罪,都要侵害一定的客体,如果某种行为没有或者不可能侵害任何客体
18、,就不能构成犯罪。犯罪客体揭示了犯罪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具体性质和种类,是决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首要因素。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犯罪客体的社会政治意义越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8.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分数:1.00)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杂共同犯罪的含义。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分工的共同犯罪。在复杂共同犯罪中,
19、共同犯罪人可以根据分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在本题中,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存在着甲望风、乙人室行窃、丙接应转运赃物的分工,所以甲乙丙之间构成的共同犯罪是复杂的共同犯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9.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间接正犯 C.甲、丙构成共同过失犯罪D.丙单独构成犯罪解析:10.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分数:1.00)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课 1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