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GCT工程硕士语文单科试卷三201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GCT工程硕士语文单科试卷三201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GCT工程硕士语文单科试卷三2015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CT 工程硕士语文单科试卷三 2015 及答案解析(总分:25.00,做题时间:45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分数:1.00)A.漂亮 漂白 剽窃成果 虚无缥缈B.堤堰 酽茶 偃仰啸歌 揠苗助长C.懦弱 儒雅 妇孺皆知 耳濡目染D.牺牲 栖息 不值一哂 挥洒自如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1.00)A.卓尔不群 出其不意 兵荒马乱 名副其实B.毕恭毕敬 垂拱而治 世外桃源 题纲挈领C.以逸代劳 改弦更张 盘根错节 锱铢必较D.未竟事业 名门旺族 积重难返 座无虚席3.下列词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是 (分数:1.00)A.高屋建瓴(水瓶) 休戚(忧愁)与共 不求甚(很,非常)解B.不名(占有)一文 不刊(刊登)之论 不期(约定时日)而遇C.锲而不舍(停止) 心照(知道)不宣 无济(补益,帮助)于事D.毫发(头发)不爽 因(凭借)陋就简 贪赃枉(歪曲,破坏)法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分数:1.00)A.我国著名生物学家黄教授,当年攻读博士学位时,皓首穷经编著的园艺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B.他本想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没想到工程不合格,依据合同要支付巨额赔偿,真是功败垂成。C.当北约接纳了 7 个新成员,完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扩张之后,俄罗斯犹如芒刺在背。D.刘师傅生性耿
3、直,好打抱不平,对看不惯的人和事也是鸡蛋里挑骨头,从来不客气,深受大家的敬重。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分数:1.00)A.近年骑马爱好者剧增, 使得赛马运动发展迅速, 相应的一些骑马俱乐部也应运而生。B.他饰演了一个英雄人物,观众被深深打动了,说这是我们的偶像。C.在引进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如果还想捧着“铁饭碗”不放,那只是一厢情愿。D.艺术教育无论在德育、智育,在人格的完善、性情的陶冶等方面都是教育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下列各句中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里的水比沧浪之水还好。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
4、死了,他还活着。 太阳啊,这个圆圆的魔术家。 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 (分数:1.00)A.对比 排比 比喻 排比 比喻B.引用 对比 比喻 排比 拟人C.引用 对比 拟人 比喻 拟人D.排比 拟人 比喻 排比 拟人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分数:1.00)A.他很喜欢这个勤学好问的年轻人;于是将自己多年摸索出来,别人从未问过的一条捷径指给了他。B.她内心深处怎样认识自己生活中的缺陷?是无可奈何地接受?还是就喜欢这种缺陷?C.大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的场所,因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更高的标准
5、。D.我们党一贯反对主观主义的指导,认为这种指导的必然结果,正如一位伟人说的:“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 。8.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分数:1.00)A.岑参B.白居易C.韩愈D.柳宗元9.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先秦寓言有的是民间传说的故事,有的是历史传说,有的则是作者为论理而创造的故事。B.中国历史上, “太子” 是国君的继承人, 其老师叫“太傅” 或“少傅” ,俗称“师傅” 。C.古时候人们夜间以击鼓敲更报时。 “三更”指的是 1:00-3:00。D.史记130 篇中, 本纪有 12 篇,它们反映的是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历史事
6、件。10.庄子秋水篇首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中的“河”字,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 (分数:1.00)A.洞庭湖B.洪泽湖C.苏州河D.黄河11.下列水渠的开凿,不以灌溉为目的的是 (分数:1.00)A.灵渠B.白渠C.六辅渠D.郑国渠12.老子说: “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老子这种思想是 (分数:1.00)A.战国时候,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B.秦时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13.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分数:1.00)
7、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14.地表景观和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 (分数:1.00)A.以热量为基础的B.以水分为基础的C.以土壤为基础的D.海拔高度变化的结果15.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源)地区。该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分数:1.00)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二、阅读理解(总题数:2,分数:10.00)慰问 教师节,镇政府例行搞慰问,镇里的学校顿时热闹起来了。 镇长 带领慰问团逐个到学校进行慰问,热情地同教
8、师们逐一握手祝贺。 小汽车来到镇中心小学。 镇长走下车 地握住黄老师的手, 热情又亲切地说: “陈老师,教师节过得愉快哇! ” 镇文教助理小林在一旁悄声更正说: “是黄老师,不姓陈。黄老师是县里的先进教师。 ” “哦,原来是黄老师,不是陈老师, 了,抱歉! ”镇长又一次握住了黄老师的双手使劲地摇起来, “教师光荣!教师光荣!像你这样的老先进教师,全镇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呀! ” 黄老师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甜滋滋的,热泪也不禁为之 。 第二年教师节,镇政府又例行搞慰问。镇长依然带领慰问团逐个对学校进行慰问。 来到镇中心小学,镇长依然兴致勃勃地握住黄老师的手说: “龙老师节日愉快吧! ” 镇文教助理
9、小林又在一旁悄声更正说: “是黄老师,炎黄子孙的黄,不是龙。 ” “噢, 对, 是黄老师。 “镇长又一次紧紧地握住黄老师的手摇了起来, ” 黄老师节日过得愉快吧?” “嗯,愉快”黄老师这时感到双手有些酸痛了。 年复一年,又一个教师节到来了。 镇政府照例搞慰问,镇长照例带领慰问团逐个学校进行慰问。 镇长刚从小汽车里钻出来, 黄老师见了, 心里竟然打起鼓来, 忙抢上前去, 握住镇长的手,强装笑脸说: “张镇长,你好!我姓黄,炎黄子孙的黄” “嗯”镇长的脸先是一沉,但很快又堆起笑态, “好!大家都好! ” 在回归的路上,镇长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问文教助理小林: “小林,那个黄老师今天是不是有点不大正
10、常。 ” “这”小林笑了笑, “也许是吧! ”(分数:5.00)(1).填入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分数:1.00)A.如坐春风 兴致勃勃 李代桃僵 热泪盈眶B.满面春风 兴致勃勃 张冠李戴 夺眶而出C.满面春风 兴高采烈 李代桃僵 夺眶而出D.如坐春风 兴高采烈 张冠李戴 热泪盈眶(2).小说一个突出的写法是反复,这种写法的好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分数:1.00)A.使人物性格更突出。B.揭示主题更突出深刻。C.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理想。D.让读者记忆深刻。(3).下列各项不属于小说细节描写的一项是 (分数:1.00)A.镇文教助理小林在一旁悄声更正说: “是黄老师, 不姓陈。 黄
11、老师是县里的先进教师。 ”B.黄老师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甜滋滋的,热泪也不禁为之夺眶而出。C.黄老师见了,心里竟然打起鼓来,忙抢上前去,握住镇长的手D.年复一年,又一个教师节到来了。(4).小说中多次出现“例行” “照例”这样的字眼,从小说的主旨考虑,所起的作用判断恰当的一项是 (分数:1.00)A.说明教师节慰问只是在走形式。B.说明教师节慰问是学校和镇政府联系的唯一方式。C.说明慰问是镇政府每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D.说明镇政府在通过慰问表达对人民教师的关心。(5).对小说的主题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讽刺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B.揭露某些官员的虚假行为。C.表现人民教师不被
12、重视。D.显示教师节形同虚设。互动媒体对文学的冲击 二十一世纪最令人觉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形态的改变, 将是 “文学 ” (艺术) 与 “电动玩具” (或称“互动媒体” ) ,以及“脑波阅读”科技的结合。 “互动媒体” 的普及, 将是继电视之后, 传播形式新一波最具震撼性的突破。 互动媒体与文学(艺术)结合之后,对文学作品最大的冲击就是,使作品的开放性获得空前的延展。也就是说,作品情节不再只是单线的发展,而会变成具有多重,甚至无限的选择性。另外,“模拟现实” 的技术也将使作品与读者关系产生新的形态: 读者将不再只是在 “读” 或 “看”作品,而是直接“处”在作品的世界之中。 “脑波阅读” 的
13、科技则会使作家对 “有意识” 以外的领域产生高度兴趣。 作家除了用 “有意识”写作之外,也会再次如超现实主义者一样,从梦、记忆等“有意识”以外的意识活动汲取灵感。科技若发展到能把这些精神状态(脑波)直接显像的时候,作品中“有意识” 与“潜意识”的交织,将会展现出一种目前无法想像的奇诡风格。而作家对“自动写作”的重新借重,也是可以预期的。 在历史上, 科技对人类生活形态的改革, 一再使人类对环境与自我的认知, 产生重大的改变。 连带也使文艺的内涵以及读者的 “欣赏方式”产生大幅的改变。在二十一世纪更是如此。彼时,以电脑为基础的高科技,将可以使人足不出户而不虞匮乏,而“模拟现实”以及“脑波阅读”
14、的科技, 更将相当程度使人耽溺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扩大。 其必然的结果是,人与人的关系将进一步的疏离, 达到一种二十世纪无法想像的地步。 另一方面,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 则会强制性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甚至使人与他人的界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逐渐泯灭。 于是, 在疏离与丧失自我的双重压力之下, 人类既会产生对外接触的强烈渴望, 也会不时想要逃离人群。 因此,文学作品开放性的另一个意义将是,读者不但可以透过“作品”与作者取得某种联系,还可以经“作品”与其他读者接触。而“接触”的意义则不只是读者可以如目前某些电视节目的观众一样,围绕着各式 “作品”形成 “观众俱乐部” 。更重要的是,从未谋
15、面的他们能同时相约“进入”作品。亲自扮演其中的角色,而产生恍如真实的来往。于是,文学作品遂同时既是“接触”的媒介、也是“逃遁”的管道。 科技对人类的另一个冲击是对人类身外世界的改造。 高科技中介之下的二十一世纪的生活, 将使人们与自然的关系益加疏远。 因此, 对自然的乡愁在文学作品中会再度成为重要的母题。 其结果是, 与神秘主义有关的文学与文化活动也会加速发展, 并且与科幻文类形成某种辩证关系。(分数:5.00)(1).以下不属于文学作品的开放性表现的一项是 (分数:1.00)A.作品的情节具有多重,甚至无限的选择性。B.作品的结构从表层的凌乱到深层的和谐。C.可以让读者透过“作品”与作者取得
16、某种联系。D.读者可以经“作品”与其他读者接触。(2).根据第三段内容, “梦、记忆”属于 (分数:1.00)A.脑波阅读B.有意识活动C.潜意识活动D.模拟现实活动(3).以下不属于文学与“脑波阅读”的结合所产生的结果的一项是 (分数:1.00)A.作家的兴趣和创作灵感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产生。B.作家不再满足于梦、记忆等“有意识”以外的领域里的写作。C.作家会重新借重“自动写作” 。D.出现超现实主义的奇诡风格的文学作品。(4).对原文第四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1.00)A.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冲击很大,但不大会改变文艺的内涵。B.以电脑为基础的高科技的发展,其必然的结果是隔绝了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GCT 工程硕士 语文 单科 201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