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docx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生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海南卷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解析 :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实例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包括外周蛋白分布蛋白质的不对称以及整合蛋白内外两
2、侧氨基酸残基数目的不对称; A正确; B、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 (膜蛋白 ), B错误; C、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C正确; D、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D正确 。 答案: B 2.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 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 (即各占半边 ),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 )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
3、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解析 :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融合相关知识 。 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 (即各占半边 ),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 说明小鼠细胞膜和人细胞膜相融合,这一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答案: B 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 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 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
4、上 解析 : 本题考查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知识点 。 A、根是植物主要的吸收器官,能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和能量, 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B正确; C、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合成 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故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C正确; D、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 ATP,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故催化 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D错误 。 答案: D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
5、错误的是 ( ) 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是细胞内水分减少引起的 解析 : 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 A、人的正常体细胞分裂到一定次数后不再分裂,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A正确; B、根据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 B正确; C、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C正确; D、衰老细胞代谢速率变慢, D错误 。 答案: D 5.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 CO2 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
6、胞 D.丽藻细胞吸收 SO42 的过程 解析 :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 。 A、动物肺泡细胞释放 CO2属于自由扩散, A错误; B、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不属于主动运输, B错误; C、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是自由扩散, C错误; D、丽藻细胞吸收 SO42 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D正确 。 答案: D 6.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 DNA比染色体 DNA更容易复制 D.肝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 解析 : 本题的知识点是
7、细胞周期的概念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 A错误; B、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 B错误;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 DNA比染色体 DNA更容易复制, C正确; D、肝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无细胞周期, D错误 。 答案: C 7.下列有关分泌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B.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C.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 时,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 : 本题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
8、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明确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A、根据试题的分析,分泌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核糖体的参与, A正确; B、根据试题的分析,线粒体能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提供能量, B正确; C、分泌蛋白先经过内质网再经过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C错误; D、分泌蛋白从细胞内排出时,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的膜可与细胞膜融合,通过外排作用,将分泌蛋白释放到细胞外, D正确 。 答案: C 8.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一种细胞器 B.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C.液泡中含有糖和无机
9、盐,不含有蛋白质 D.花瓣细胞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 解析 :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泡结构和功能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 对各种细胞器功能可以进行归类记忆: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 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 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高尔基体 (植物细胞 )。 A、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一种细胞器, A正确; B、液泡大小会随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化
10、,吸水变大,失水变小, B正确; C、液泡中含有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 C错误; D、花瓣的颜色是液泡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决定的, D正确 。 答案: C 9.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B.植 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 C.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D.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解析 : 本题知识点涉及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呼吸的过程、细胞分化等 。 A、高度分化的成熟叶肉细胞具备该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具
11、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A错误; B、根据试题分析,植物细胞在有氧条件下的呼吸终产物与无氧条件下的不同, B正确; C、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包括 胚芽、胚轴和胚根,种子胚根和胚芽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的, C 正确; D、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正确 。 答案: A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温度和光照会影响 CO2的同化速率 B.光合作用中 O2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C.光反应产生的 ATP和 NADPH不参与暗反应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 CO2和 H2O合成糖 解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
12、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水的光解产生 H与氧气,以及 ATP的形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 ): CO2被 C5固定形成 C3, 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 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 A、暗反应中 CO2被 C5固定形成 C3, C3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和 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温度和光照会影响 CO2的同化速率, A正确; B、光合作用中 O2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过程, B正确; C、暗反应中 C3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和 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
13、机物, C错误;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氧化氨释放的化学能将 CO2和 H2O合成糖, D正确 。 答案: C 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 ATP是 DNA人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 ADP生成减少, 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 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 ATP合成 解析 : 对于 ATP、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的综合理解应用 。 A、 ATP是腺嘌呤 +核糖 +3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ATP除
14、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 RNA的基本单位, A错误;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使 ADP生成 ATP减少, B错误;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 ATP, 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 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正确 。 答案: D 12.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 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解析 : 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
15、 。 A、根据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A正确;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会使尿量减少, B正确; C、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传至神经垂体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可见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C正确;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脏周围的血液,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 D错误 。 答案: D 13.某种 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 。 物质 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
16、是 ( ) A.抑制该病毒 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 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 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解析 :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中心法则及补充内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 由题意知,该 RNA病毒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 RNA这种病毒的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又知 Y物质 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因此不抑制 DNA分子复制,则抑制的过程是逆转录过程 。 答案: C 14.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
17、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 -亮 -暗三层结构 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解析 : 本题考查 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相关知识, A、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A正确;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具有暗亮暗三层结构为电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B错误; 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正确; D、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D正确 。 答案: B 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 )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
18、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 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 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解析 :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 。 A、成熟香蕉含有丰富的还原糖,且近乎于白色,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A正确; B、黑暗中生长 24h的天竺葵叶片,几乎没有淀粉,不能做碘液检测淀粉的材料, B错误; C、 DNZ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甲基绿能使 DNA呈绿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C正确; D、脂肪可用苏丹 染液 (或苏丹 染液 )鉴定,呈橘黄色 (或红色 ),花生子叶经
19、苏丹 染色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D正确 。 答案: B 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解析 :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关系及在维持内环境问题中的作用,识记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免疫失调症 。 A、免疫系统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 A错误; B、吞噬细胞既可以吞噬、消化病原体,也可以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20、,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B正确; 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免疫缺陷病, C错误; D、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的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 D错误 。 答案: B 17.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 B.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D.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 解析 : 本题考查了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的特点 。 A、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
21、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 尿量减少 。 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 A错误; B、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微小,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 B正确; C、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 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 D错误 。 答案: B 18.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素的产生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解析 : 本题虽然考查促胰液素的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海南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