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历史.docx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历史 第卷 每小题 4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解析:本题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综合考查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 C。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与甲骨文同样是
2、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材料中商周文字都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 A。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 ,一是 “ 纳(内)、入 ”, 即盛装物件;一是 “ 设 ” 即陈设布列。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 D。使用排除法,选 B。抓住关键词 “ 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 ” 正好体现历史传承的作用。也应该选 B。 答案: B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解
3、析: 本题以王充的论衡为切入点,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做此题要抓住对文书的补充说明 “ 国家档案文献 ” 的关键信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 “ 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制度 ” ,解题思路是 “ 表象 实质 ” 。迷惑性最大的是 D 项,需要紧扣材料排除。这启示我们要加 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此类试题的解 法。 其考查的是 “ 现象和本质 ” 的逻辑思维,题目给出的是现象,我们需要找到本质即可。 答案: B 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 ,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 “ 尽善尽美 ” ,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
4、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解析:本题 主要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探讨书法家地位的确立原因。首先要看他的书法作品艺术水平,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 飘若游云,矫若惊蛇 ” ,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 “ 书圣 ” 。它适合了初唐清新雄健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应该排除 ABD
5、。 答案: C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 “ 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 ” ,如今 “ 骄惰 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解析: 本题以市镇经济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解题逻辑思维是 “ 雇工态度的变化(现象)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本质) ” 。此题再次启示我们复习备考千万不能忽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答案: A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 “ 诗界革命 ” ,曾赋诗 “ 泱泱哉我中华 物
6、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 起,况乃堂裔吾中华! ” 这反映出 “ 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后思想文化的反映 “ 诗界革命 ” 。做此题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时间节点 “ 甲午战后 ” 联系教材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全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再把握材料中的感情色彩 “ 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 ” ,大凡是一个中国人在诗中都会反映出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应该选 C。梁启超属于改良思想的代表,排除 A。在甲午战前已经 出现了像王韬、郑观应的改良思想,排除 D。白话文运动出现在
7、新文化运动时期。应该排除 B。 答案: C 29.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 “ 团体 ”“ 膨胀 ”“ 舞台 ”“ 影响 ”“ 组织 ”“ 运动 ”“ 报告 ”“ 观念 ” 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析: 本题考査的是清末新政,如何对待中学和西学的问题。材料中列举的这些词都是外来词,禁止使用从根本上 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应该选 D。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 排除 B。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学习西方,也不抵制维新思想传播,
8、只是限制维新思想,比如曾写过劝学篇,排除 AC。 答案: D 30.下 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査 的是抗日战争,具体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 1932 年”和主旨“抗敌”等信息,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在这一大背景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民族火柴工业也不例外。应该选 D。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所以排除 AB。 19 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
9、以排除 C。 答案: D 31.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 积共扩大 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农村改革。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 “1980 年 ”和主旨 “ 总产量增加 ” 等信息,联系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
10、了经营的自主权,虽然缩小耕种面积,但是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应该选 A。 1980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第一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普及联产承包责任制,完成于 1984 年,排除 C。 198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取消了实施 32年之久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应该排除 D。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B。 答案 : A 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
11、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人类”和主旨“神”等信息,联系教材内容。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不是以神作为万物的尺度,这实质上是强调人的价值,应该选D。古希腊奉行多神教,崇拜古希腊神话诸神, AB 选项与事实不符应该排除。“注重物质生活”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C。 答案: D 33.19 世纪 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 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 5.6 英尺
12、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査的是美国的工业革命。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 19 世纪 60 年代”和主旨“铁路”等信息,联系到教材内容,美国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在南北战争之前,出现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应该选 A。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排除 C。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 BD。 答案: A 34.下 图为
13、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 4 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术的辉煌。图片体现的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图片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誓言。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图片二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图片 三印象画派,强调感觉和自己的眼睛。图片四是现代主义美术,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可以排除 B。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
14、趋势属于干扰项,应该排除 AC。 答案: D 35.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 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査的是法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 1875年以后”“ 1958 年”和主旨“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等信息,联系到教材内容,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体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结果出
15、现了材料中“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现象。法国现行宪法是 1958 年宪法即第五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制政体,大大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政体的改变有利于政局稳定,应该选择 A。 1958 年宪法并没有剝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立法权,排除 1875 年宪法里就确立了法国总统的国家元首地位,排除 B。法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而不是两党制,排除 0。 答案: A 卷 40.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25 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 “ 仁政 ” 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 “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新课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