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学前心理学自考题-3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学前心理学自考题-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学前心理学自考题-3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学前心理学自考题-3 及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有个正常小孩,在同龄人都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A目的 B需要C兴趣 D有意性(分数:2.00)A.B.C.D.2.个性的( )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独特性 B整体性C稳定性 D社会性(分数:2.00)A.B.C.D.3.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分数:2.00)A.B.C.D.4.“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是人的( )A社会性 B自然性C共同
2、性 D差异性(分数:2.00)A.B.C.D.5.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大方向则总是在进步B偶尔也出现短时间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C变化的方向是有时进步,有时则倒退D前进中的倒退,是在酝酿着新的发展(分数:2.00)A.B.C.D.6.下列关于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意运动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 B意志是有意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C无意运动是与生俱来的 D无意运动是人没有意识到的(分数:2.00)A.B.C.D.7.布鲁姆认为,( )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A13 岁 B15 岁C17 岁 D19 岁(分数:2.00)A.B.C.D
3、.8.( )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A攻击性行为 B亲社会行为C同伴关系 D亲子关系(分数:2.00)A.B.C.D.9.重视( )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A思维 B智力C认知 D社会性(分数:2.00)A.B.C.D.10.儿童的心理活动中有意性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体现了( )的一般规律。A从具体到抽象 B从被动到主动C从简单到复杂 D从零乱到成体系(分数:2.00)A.B.C.D.11.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 D掌握代名词“我”(分数:2.00)A.B.C.D.12.对于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
4、形成。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 D情绪状态(分数:2.00)A.B.C.D.13.(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A自我意识 B态度C认知 D移情(分数:2.00)A.B.C.D.14.( )是幼儿期儿童主要的活动方式。A学习 B劳动C交往 D游戏(分数:2.00)A.B.C.D.1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 )是最活跃的因素。A兴趣 B爱好C需要 D意识(分数:2.00)A.B.C.D.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总题数:5,分数:20.00)16.无有规律(分数:4.00)_17.外部障碍(分数:4.00)_18.气质(分数:4.00)_19.近远规律(分数:4.00)_20
5、.自我意识(分数:4.00)_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32.00)21.简述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分数:8.00)_22.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分数:8.00)_23.民主型亲子关系的表现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有哪些?(分数:8.00)_24.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怎样的作用?(分数:8.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24.00)25.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分数:12.00)_26.研究社会性发展有何意义?(分数:1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14.00)27.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他在该幼儿园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非常顽皮,经常
6、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原因是这样的:前几天,他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和以前一样主动找李明在一块玩,风风火火的,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中,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然而,他自己也经常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据此案例回答问题:(1)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请用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 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7、分数:14.00)_学前心理学自考题-3 答案解析(总分:12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有个正常小孩,在同龄人都能独立走路时,他还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其实质上是缺乏独立行走的( )A目的 B需要C兴趣 D有意性(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没有基本动作的发展,不可能产生意志行动,而没有意志成分的参与,或所谓有意性的调控,动作也不可能发展和完善。所以这个孩子实际上不是不能自已走路,而是在心理上不能离开父亲的手指头那个“拐棍”,缺乏独立行走的有意性。2.个性的( )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A独特性 B整体性
8、C稳定性 D社会性(分数:2.00)A. B.C.D.解析:3.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4.“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是人的( )A社会性 B自然性C共同性 D差异性(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在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二者中,社会属性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的就是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的社会性。5.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学前儿童心
9、理变化的大方向则总是在进步B偶尔也出现短时间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C变化的方向是有时进步,有时则倒退D前进中的倒退,是在酝酿着新的发展(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成人的心理也在变化,但是,变化的方向有时是进步,有时则是退步。6.下列关于有意运动和无意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意运动是意志的基本组成部分 B意志是有意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C无意运动是与生俱来的 D无意运动是人没有意识到的(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有意运动又称随意运动,它是意志的基组成部分。有意运动是在无意运动的基础上发生的。无意运动是被动的运动,它
10、是人没有意识到的。无意运动是天生就会的,它是无条件反射活动。7.布鲁姆认为,( )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A13 岁 B15 岁C17 岁 D19 岁(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布鲁姆以 17 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定其智力为 100%,得出了各年龄儿童智力发展的百分比。8.( )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A攻击性行为 B亲社会行为C同伴关系 D亲子关系(分数:2.00)A.B. C.D.解析:9.重视( )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A思维 B智力C认知 D社会性(分数:2.00)A.B.C.D. 解析:10.儿童的心理活动中有意性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11、,体现了( )的一般规律。A从具体到抽象 B从被动到主动C从简单到复杂 D从零乱到成体系(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儿童心理由被动向主动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11.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 D掌握代名词“我”(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儿童在 23 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12.对于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 D情绪状态(分数:2.00)A.B. C
12、.D.解析:13.(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A自我意识 B态度C认知 D移情(分数:2.00)A.B.C.D. 解析:14.( )是幼儿期儿童主要的活动方式。A学习 B劳动C交往 D游戏(分数:2.00)A.B.C.D. 解析:1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 )是最活跃的因素。A兴趣 B爱好C需要 D意识(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需要。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总题数:5,分数:20.00)16.无有规律(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学前 心理学 考题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