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8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8及答案解析.doc(3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8 及答案解析(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8,分数:38.00)1.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_ 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分数:1.00)A.B.C.D.2.由三省宰相制向两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是_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时期 D.元朝时期(分数:1.00)A.B.C.D.3.五代时期,节度使的辖区称_ A.道 B.州 C.路 D.县(分数:1.00)A.B.C.D.4.五代时期,州机构的体制是_ A.军民分治 B
2、.军政合一 C.兵民合一 D.兵农合一(分数:1.00)A.B.C.D.5.五代时期,真正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是_ A.皇帝主持的朝会 B.皇帝下令由尚书省集议 C.皇帝下令由中书门下集议 D.皇帝与亲信之间的密议(分数:1.00)A.B.C.D.6.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一般称为_ A.专职宰相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两府三司制(分数:1.00)A.B.C.D.7.五代时期,最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_ A.荐举 B.军功 C.入幕 D.科举(分数:1.00)A.B.C.D.8.北宋时期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其措施的核心是_ A.将兵权、政权和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于皇帝 B.将兵
3、权、政权和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中央 C.削弱宰相的权力,降低宰相的地位 D.实行皇帝控制下的军政、民政、财政的三权分立(分数:1.00)A.B.C.D.9.北宋初期的宰相制度是一种_ A.独相制 B.三省宰相制 C.集体宰相制 D.三公制(分数:1.00)A.B.C.D.10.北宋初期,宰相制度的建立原则始终是_ A.集体宰相制 B.以副职牵掣正职 C.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 D.宰相权力制衡(分数:1.00)A.B.C.D.11.元丰改制后,三司被撤销,其职权并归_ A.户部 B.礼部 C.中书门下 D.枢密院(分数:1.00)A.B.C.D.12.宋王朝为避免五代割据之祸,在地方行政体制方面
4、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了三级行政区划的管理体制:路、州和_ A.道 B.府 C.县 D.院(分数:1.00)A.B.C.D.13.宋代设置的诸监中掌管教务的是_ A.国子监 B.少府监 C.司天监 D.都水监(分数:1.00)A.B.C.D.14.宋王朝为避免五代割据之祸,在地方行政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了三级行政区划的管理体制:路、州、及_ A.道 B.府 C.县 D.院(分数:1.00)A.B.C.D.15.宋代主持一路军务的机构是_ A.提点刑狱司 B.经略安抚司 C.提举常平司 D.转运使司(分数:1.00)A.B.C.D.16.下列宋代四司,主管本路财赋的是_ A.经略安抚司
5、 B.转运使司 C.提点刑狱司 D.提举常平司(分数:1.00)A.B.C.D.17.北宋初年,在府、州之上设立的遣使级的行政区划是_ A.道 B.路 C.省 D.郡(分数:1.00)A.B.C.D.18.北宋时期,主管本路赈灾和茶、盐专卖事务,神宗时还负责推行新法的路级行政机构是_ A.经略安抚司 B.转运使司 C.提点刑狱司 D.提举常平司(分数:1.00)A.B.C.D.19.北宋设于首都、陪都、军政要冲以及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之州的地方行政机构为_ A.道 B.军 C.监 D.府(分数:1.00)A.B.C.D.20.宋代由皇帝主持,为疏通君臣关系,提供决策信息而召开的决策会议称之为_
6、 A.便殿议政 B.例行常朝 C.临时朝议 D.御前会议(分数:1.00)A.B.C.D.21.北宋时期为监督知州,在州一级设置的和知州相互监督的独立官员是_ A.通判 B.录事参军 C.司法参军 D.司理参军(分数:1.00)A.B.C.D.22.宋代设置在盐、铁、马匹产地的地方州一级行政机构是_ A.镇 B.府 C.军 D.监(分数:1.00)A.B.C.D.23.宋代的知县统一由吏部铨选,由_出任,提高了县官的地位。 A.节度使 B.武官 C.京官文臣 D.卅 I 府属官(分数:1.00)A.B.C.D.24.宋代皇帝的最后裁决以诏敕的形式公布,有“内制、外制”之分,负责“内制”的是_
7、A.中书舍人 B.翰林学士 C.尚书省 D.御史台(分数:1.00)A.B.C.D.25.在宋代的例行常朝中,在京八品以上官员每_朝见皇帝一次。 A三天 B五天 C十天 D十五天(分数:1.00)A.B.C.D.26.古代皇帝授权宰相等高级官员主持的会议称_ A.朝议 B.廷议 C.部议 D.省议(分数:1.00)A.B.C.D.27.宋代台谏趋于合一的根本意义就在于_ A.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力度 B.提高了谏官的地位 C.扩大了监察官员队伍 D.适应了专制皇权提高的趋势(分数:1.00)A.B.C.D.28.北宁时期设置的独立谏诤机关是_ A.谏院 B.知谏院 C.御史台 D.监察院(分数:
8、1.00)A.B.C.D.29.宋代最重要的入仕途径是_ A.科举选士 B.荫补入仕 C.军功入仕 D.流外补职(分数:1.00)A.B.C.D.30.宋代科举考试中,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是_ A.取解试 B.礼部试 C.省试 D.殿试(分数:1.00)A.B.C.D.31.宋代殿试登第者分为五等,一、二等称_ A.“进士及第” B.“同进士及第” C.“进士出身” D.“同进士出身”(分数:1.00)A.B.C.D.32.宋代殿试登第者分为五等,其中四、五等称_ A.“进士出身” B.“同进士出身” C.“同进士及第” D.“进士及第”(分数:1.00)A.B.C.D.33.为各级政府机构中的吏
9、员提供获取官职的途径是_ A.荫补 B.军功 C.流外补职 D.纳资入官(分数:1.00)A.B.C.D.34.宋代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是_ A.察举制度 B.磨勘制度 C.推举制度 D.流外入流制度(分数:1.00)A.B.C.D.35.宋代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是_ A.年资 B.政绩 C.品德 D.学历(分数:1.00)A.B.C.D.36.北宋初年,_负责考核京朝官。 A.审官院 B.考课院 C.察院 D.殿院(分数:1.00)A.B.C.D.37.北宋初年,对地方官进行考核的部门是_ A.审官院 B.理藩院 C.翰林院 D.考课院(分数:1.00)A.B.C.D.38.宋代官员的法
10、定退休年龄是_ A.60 岁 B.50 岁 C.70 岁 D.55 岁(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4,分数:28.00)39.五代时期各政权的中枢机构有_ A.枢密院 B.尚书省 C.中书门下 D.御史台 E.三司使(分数:2.00)A.B.C.D.E.40.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力有_ A.掌握地方军权 B.掌握地方政权 C.掌握地方财权 D.掌握地方人事权 E.拥有代替皇帝行使职权的权力(分数:2.00)A.B.C.D.E.41.五代时期旧的施政程序必然要影响新机构职能的发挥,这表现为_ A.皇帝为控制决策过程,有意将制诏权一分为三 B.保持内外朝机构和人
11、员共同执掌发令权和执行权的状况 C.使行政决策按部就班、有序进行 D.继续保持最重要的中枢决策机构枢密院官员职务的临时差遣性质 E.皇帝在行政决策中的自由选择余地大为降低,皇权实际上遭到削弱(分数:2.00)A.B.C.D.E.42.五代时期掌握制诏权的机构和官员有_ A.枢密院 B.殿中御使 C.廷殿学士 D.中书舍人 E.翰林院学士(分数:2.00)A.B.C.D.E.43.宋代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的中枢机构是_ A.三司使 B.枢密院 C.中书门下 D.翰林学士院 E.中书少(分数:2.00)A.B.C.D.E.44.北宋初年,因差遣职的普遍实行使三省六部成为空头机构,分吏部权的
12、机构是_ A.礼仪院 B.审官院 C.差遣院 D.审刑院 E.枢密院(分数:2.00)A.B.C.D.E.45.北宋路级行政机构中掌握按察地方官之权并有举荐官员之责的有_ A.转运使司 B.提点刑狱司 C.提举常平司 D.经略安抚司 E.肃政廉访司(分数:2.00)A.B.C.D.E.46.北宋设立的路级行政管理机构有_ A.经略安抚司 B.转运使司 C.提点刑狱司 D.提举常平司 E.承宣布政使司(分数:2.00)A.B.C.D.E.47.宋代直隶中央的同级行政机构有_ A.州 B.府 C.军 D.监 E.道(分数:2.00)A.B.C.D.E.48.北宋县级长官知县由京官文臣出任,其作用有
13、_ A.提高了县官的地位 B.增加了对府、州长官的制约作用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E.有利于官员的清正廉洁(分数:2.00)A.B.C.D.E.49.宋代监察网络过分严密,造成的弊端是_ A.造成官员过分谨慎,因循苟且 B.造成决策上的迟滞 C.造成各机构职能的混淆和抵牾 D.使各级地方政府的活力消失殆尽 E.造成官职冗滥、官僚队伍庞大(分数:2.00)A.B.C.D.E.50.宋代的选官途径有_ A.科举 B.荫补 C.军功 D.流外补职 E.纳资入官(分数:2.00)A.B.C.D.E.51.宋代科举的科目有_ A.常科 B.制科 C.武举 D.荐举 E.
14、学校(分数:2.00)A.B.C.D.E.52.宋代官员任用中的回避制度也日趋完善,主要表现为_ A.有亲属关系者均不得供职于同一机关 B.地方官回避本籍 C.地方官回避自己有地产的州县 D.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E.中下级文武员任差遣职需“举主”作保(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7,分数:21.00)53.宋枢密院(分数:3.00)_54.宋三司(分数:3.00)_55.提点刑狱司(分数:3.00)_56.“内制”和“外制”(分数:3.00)_谏院_58.官、职、差遣(分数:3.00)_59.磨勘制度(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7,分数:21
15、.00)60.简述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分数:3.00)_61.简述造成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分数:3.00)_62.如何理解宋代宰相制度中的权力制衡原则?(分数:3.00)_63.简述宋代两府三司制与隋唐三省宰相制的区别。(分数:3.00)_64.简述宋代的会议制度。(分数:3.00)_65.简述宋代为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数:3.00)_66.宋代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有哪些扩大?(分数:3.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6.00)67.试述五代时期行政决策的混乱及其原因和影响。(分数:3.00)_68.试述宋代未出现
16、地方割据的原因。(分数:3.00)_中国行政史自考题-38 答案解析(总分:11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8,分数:38.00)1.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是_ A.三司使 B.中书门下 C.尚书省 D.枢密院(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要考查的是五代时期的行政决策。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枢密院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并拥有军务方面的执行权。中书门下则是一个行政执行上的综理机关。三司使可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方面的决策,并负责财
17、政事务的执行工作。在具体的行政运行过程中,三者之间的职能并未最后界定,仍然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答案为 D。2.由三省宰相制向两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是_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时期 D.元朝时期(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五代时期是由隋唐三省宰相制向宋代两府三司制的过渡时期,其行政体制中既有旧体制痕迹,又呈现出向新体制转变的趋向。答案为 C。3.五代时期,节度使的辖区称_ A.道 B.州 C.路 D.县(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道是节度使的辖区。节度使本以军务为主,掌握地方军权。答案为 A。4.五代时期,州机构的体制是_ A.军民分
18、治 B.军政合一 C.兵民合一 D.兵农合一(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五代的州是军政合一的政府。州之长官仍为刺史,多由武人担任,并兼防御使。答案为B。5.五代时期,真正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是_ A.皇帝主持的朝会 B.皇帝下令由尚书省集议 C.皇帝下令由中书门下集议 D.皇帝与亲信之间的密议(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五代时期真正能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是皇帝与其亲信之间的密议,这种密议由于缺乏群臣集议所产生的集思广益的效应,同时也由于决策之后避开有封驳权的官员的审核,常常造成决策的失误。答案为 D。6.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一般称为_ A.专职宰相制 B.三省六
19、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两府三司制(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宋时期是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的时代。由于皇权不断发展,相权则进一步遭到削弱。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故一般将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答案为 D。7.五代时期,最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_ A.荐举 B.军功 C.入幕 D.科举(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五代官员选拔从制度上说沿袭唐制,但政局动荡,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入幕,凭亲信关系或者凭事功与才干。答案为 C。8.北宋时期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其措施的核心是_ A
20、.将兵权、政权和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于皇帝 B.将兵权、政权和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中央 C.削弱宰相的权力,降低宰相的地位 D.实行皇帝控制下的军政、民政、财政的三权分立(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北宋在晚唐五代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将兵权、政权和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于皇帝。答案为 A。9.北宋初期的宰相制度是一种_ A.独相制 B.三省宰相制 C.集体宰相制 D.三公制(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宋初宰相制度是一种集体宰相制,群相轮流值日掌印。后来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与宰相轮流掌印,形成正、副宰相制。正、副宰相制仍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中国 行政 考题 3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