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选择题 1.(3分 )2017年 4月 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 “ 天舟一号 ” 与 “ 天宫二号 ” 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天舟一号 ” 相对于 “ 天宫二号 ” 是运动的 B.“ 天舟一号 ” 和 “ 天宫二号 ”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 天舟一号 ” 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 天宫二号 ”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 天舟一号 ” 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 天宫二号 ” 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解析: A、 “ 天舟一号 ” 与 “ 天宫二号 ” 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没有
2、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静止的 。 故 A错误; B、 C、 D、 “ 天舟一号 ” 与 “ 天宫二号 ” 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相对于地球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B正确; CD 错误 。 答案: B 2.(3分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解析: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A错误;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 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
3、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 C正确;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错误 。 答案: C 3.(3分 )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 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 B. 冬天搓手,手会变暖 C. 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D. 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解析: 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 A正确;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 B错误; C、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
4、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 C错误; 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 D错误 。 答案: A 4.(3分 )如图所 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 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 ) 甲 。 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 。 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 丙 。 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 “ 补光 ” 丁 。 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5、D.丙与丁 解析: 甲乙:若要照全身像,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故乙正确,甲错误; 丙: “ 补光 ” 可以使照片更亮,但若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 “ 补光 ” ,则像的背景更亮,而不是人像更亮,故丙错误 。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故丁正确 。 答案: C 5.(3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根据下表中一些气体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 ( ) 一些气体的密度 (0 ,标准大气压 ) 物质 氮气
6、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密度 /(kgm 3) 1.25 1.43 1.98 0.09 A.20kg B.200kg C.1000kg D.2.0 105kg 解析: 设教室里空气的体积为 V,为方便计算,空气中其他气体可忽略不计, 根据 = 可得,氮气的质量: m 氮 = 氮 V, 氧气的质量: m 氧 = 氧 V, 则空气的质量约为: m= 氮 V+ 氧 V, 空气的密度约为: = = = 氮 + 氧 =1.25kg/m3 +1.43kg/m3=1.2753kg/m3, 一间教室的体积约为 V=9m 6m 3m=162m3, 所以,教室里空气的质量约为: m=V= 1.2753kg/m3
7、162m3 207kg。 只有 B选项与此计算结果最为接近,故 ACD错误, B正确 。 答案: B 6.(3分 )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槽上由静止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碰到静止的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不计空气阻力 )( ) 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B.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它的机械能越来越大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 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 故 A错误; B、根据 W=Fs可知,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
8、多 。 故 B正确;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不计空气阻力,但钢球还受到摩擦力作用,钢球滚下时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钢球的机械能会减少 。 故 C错误;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是因为木块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故 D错误 。 答案: B 7.(3分 )如图所示,用力将图钉按在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小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B.手指对钉帽的压力大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C.手指对钉帽的压强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D.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解析: B、固体可以传递压力
9、,用手给钉帽施加压力,图钉会把这个力大小不变的传递给墙壁,所以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 故 B错误; C、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而钉帽的面积较大,即受力面积较大,根据p= 可知,手指对钉帽的压强小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强 。 故 C错误; D、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和墙壁对钉尖的压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正确; A、由 BD的解答可知,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尖对墙壁的压力,而钉尖对墙壁的压力等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所以,手指对钉帽的压力等于墙壁对钉尖的压力 。 故 A错误 。 答案: D 8.(3分 )如图所示是试验中的无人驾驶太
10、阳能汽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测试人员可以通过电磁波远程操控汽车 D.太阳能汽车在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小 解析: A、太阳能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故 A错误; B、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 B正确; C、试验中测试人员是通过电磁波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的,故 C正确; D、太阳能汽车外型是流线型,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长,流速大,根据 “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 原理可知,流过汽车的空气产生向上的压强差,所以汽车行驶时对地面压力比静止时小
11、,故 D正确 。 答案: A 9.(3分 )如图所示,在 “ 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 的实验中,保持磁体不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导线 ab竖直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偏转 B.导线 ab竖直向下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偏转 C.导线 ab从图中所示位置斜向上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 D.导线 ab分别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 解析: A、导线 ab 竖直向上运动,即平行于磁感线运动,所以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故 A错误; B、导线 ab竖直向下运动,即平行于磁感线运动,所以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故 B错误; C、导线
12、 ab从图中所示位置斜向上运动,此时导线 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在电路中会有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会偏转,故 C错误; D、导线 ab 分别水平向右和水平向左运动时,即在磁场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导体的运动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会改变,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故 D正确 。 答案: D 10.(3分 )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低于 220V的电压对人体都是安全的 B.只有人体接触带电体时才会发生触电事故 C.试电笔是用来测试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的 D.用电器使用三线插头是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解析: A、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 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13、,故 A错误; B、人体不接触带电体时,也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故 B错误; C、试电笔是用来测试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测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故 C错误; D、家庭电路安装漏电保护器、用电器使用三线插头都是为了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故 D正确 。 答案: D 11.(3分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 关的实验装置 。 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 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比左侧的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左侧容器中电阻丝的阻值比右侧容器中的大 B.该装置用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的关系 C.该装置可以用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
14、产生热量跟通电时间的关系 D.U形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是因为 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造成的 解析: A、容器中的两个电阻丝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 I与通电时间 t相同,由焦耳定律 Q=I2Rt可知,左边容器中的电阻小于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故 A错误; B、 C、在装置中,容器中的两个电阻丝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 I与通电时间 t 相同,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与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所以实验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故 B错误, C正确; D、 U形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是因为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的热胀冷缩造成的,故 D错误 。 答案: C 12.(3分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 U保持不变,灯
15、泡 L标有 “6V 3W” 字样 。 当开关 S1, S2都闭合,滑片 P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电压表 V1、 V2和 V3的示数分别为 U1、 U2和 U3,R1消耗的功率为 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当开关 S1闭合, S2断开,滑片 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 ,电压表 V1、 V2和 V3的示数分别为 U1 、 U2 和 U3 , R1消耗的功率为P1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 。 此时灯泡 L恰好正常发光 。 已知 U1: U3=2: 3, U1 : U3=5 :2. 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 A. = , = B. = , = C. = , = D.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湖北省 武汉市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