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生物.docx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生物.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浙江卷 ) 生物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 。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 ) A.菠菜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蝴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 A、菠菜属于绿色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其叶肉细胞和茎的表层等部位的细胞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A正确; 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 B错误; C、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 C错误; D、蝴
2、蝶属于动物,其细胞中不具有叶绿体, D错误 。 答案 : A 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 这体现了群落的 ( )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 C.向光弯曲生长 D.分层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群落的结构特征 。 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这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的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 。 答案 : A 3.豌豆种子的黄色 (Y)和绿色 (y)、圆粒 (R)和皱粒 (r)是两对相对性状 。 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3、的实质及应用 。 A、基因型为 YyRr个体可能是基因型为 YR、 yr配子形成的受精卵或基因型为 Yr和 yR的配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形成受精卵的配子的类型不同,是杂合子, A错误; B、基因型为 YYRr个体是由基因型为 YR和 Yr的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配子的类型不同,是杂合子, B错误; C、基因型为 YYRR 个体是由基因型为 YR 的雌雄配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是纯合子, C正确; D、基因型为 YyRR个体是由基因型为 YR和 yR的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配子的类型不同,是杂合子, D错误 。 答案 : C 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
4、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 。 该离子是 ( ) A.Fe2+ B.Ca2+ C.Cl- D.I-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 。 答案 : B 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 ) A.雌激素 B.生长激素 C.雄激素 D.甲状腺激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动物激素的调节 。 A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而不是缺乏性激素, A错误; C错误; B、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 B正确; D、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造成呆小症, D错误 。 答案 : B 6.与 DNA分子相比
5、, 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 ) A.鸟嘌呤 (G) B.胞嘧啶 (C) C.尿嘧啶 (U) D.腺嘌呤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 DNA与 RNA的异同 。 A、鸟嘌呤在 DNA和 RNA中都有, A错误; B、胞嘧啶在 DNA和 RNA中都有, B错误; C、尿嘧啶只存在于 RNA中, C正确; D、腺嘌呤在 DNA和 RNA中都有, D错误 。 答案 : C 7.研究人员用 X 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 。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诱变育种 。 用 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培
6、育成青霉菌产量很高的菌株,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 答案 : C 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的 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 A、酸雨落入水域,会污染的水体, A正确; B、大气中的 CO2浓度的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 B正确;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加快地球资源的消耗,造成资源短缺, C正确; D、臭氧层作用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 臭氧
7、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 D错误 。 答案 : D 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B.感染 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C.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D.HIV 侵入人体后只感染辅助性 T淋巴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A、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A正确; B、感染 HIV后一般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会发病, B正确; C、艾滋病病毒主要侵染人体的 T 细胞,导致人体免疫能力降低,因此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C 正确; D、
8、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感染辅助性 T淋巴细胞, D错误 。 答案 : D 10.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线粒体数量 增加 C.细胞呼吸明显加快 D.细胞核体积变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 A、衰老细胞内多数酶的活性降低, A正确; B、细胞衰老后,线粒体数量减少,但体积增大, B错误; C、细胞呼吸速度减慢, C错误; D、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减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 D错误 。 答案 : A 11.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 C.ATP
9、 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 ATP与 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 A、糖的氧化反应是细胞呼吸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A正确; B、光合作用属于吸能反应, B正确; C、 ATP的合成和放能反应相联系, ATP的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故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之间的纽带是 ATP, C正确;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 D错误 。 答案 : D 12.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为 “ 国际罕见病日 ” 。 下列关于罕见病苯丙酮尿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病是常染色体多基因遗传病 B.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 C.该
10、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会增加 D.“ 选择放松 ” 不会造成该病基因频率的显著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 A、该病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A错误; B、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近亲婚配会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B错误; C、由分析中的曲线图可知,该病的发病风险在儿童期会增加, C错误; D、对遗传病的 “ 选择放松 ” 导致致病基因频率增加,但有害基因的个体会出现被淘汰等现象,所以致病基因的增多是有限的, D正确 。 答案 : D 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用于合成 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
11、产生丙酮酸和 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 ATP, A错误;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 H,释放少量能量,并不产生 CO2, B错误;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酒精发酵,同时产生 CO2, C错误;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D正确 。 答案 : D 14.将家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 (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
12、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段时间后,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 C.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D.若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甲细胞先破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 A、家兔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分离, A错误; B、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则甲细胞和丙细胞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 B正确; C、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水分子运输, C错误; D、将甲、乙和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丙细胞由于开始时吸水膨胀,则放在
13、蒸馏水中先破裂, D错误 。 答案 : B 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种群的数量变动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A错误;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B正确; C、种群密度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 C错误; D、种群的指数增长会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不是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D错误 。 答案 :
14、B 16.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B. 与 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C. 与 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 A、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光的干扰, A正确; B、 与 的结果证明琼脂块不含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B正确; C、 的结果证明苗尖端含有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的结果证明幼苗弯曲生长是由于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导
15、致的, C错误; D、该实验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苗尖端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琼脂块中再去影响切去尖端的幼苗, D 正确 。 答 案 : C 17.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A、青菜虫先发生抗药性变异,农药只是选择有利变异, A错误; 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 B错误; 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
16、积累, C正确; D、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D错误 。 答案 : C 18.下列关于 “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 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溶液属于碱性染料 C.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D.显微镜下观察中期细胞可看到完整的染色体组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 A、盐酸使植物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能使细胞分离, A正确; B、实验选用的醋酸洋红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B正确; C、 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C正
17、确; D、染色体组型是观察后再经过排列后形成的,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D错误 。 答案 : D 19.下列关于 DNA、 RNA 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 DNA 传递到 RNA C.亲代 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 RNA的合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基因与 DNA的关系 。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而 DNA是核酸的一种, A正确; B、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 DNA传递到 RNA, B正确; C、亲代 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传递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转录和翻译, C
18、错误; 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 RNA的合成, D正确 。 答案 : C 2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 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S型菌的 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 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 S型菌而无 R型菌 D.该实验未证明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是由 S型菌的 DNA引起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 A、 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 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 A错误; B、 S型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 DNA经加
19、热后没有失去活性, B 错误; C、 S 型细菌中的 DNA 能将部分 R 性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 S型菌和 R 型菌, C错误; D、该实验证明 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 S型菌是由 S型菌的 DNA引起的, D正确 。 答案 : D 21.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 “ 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 活动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 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
20、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 20 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增加细胞的活性, A正确; B、先纵切玉米籽粒,在用红墨水染色,冲洗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B错误; C、胚细胞是活细胞,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可染上颜色,煮熟过的细胞失去活性,被染色,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C正确; D、胚乳细胞是死细胞,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 D正确 。 答案 : B 2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 H7N9 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1、(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 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 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 -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 T细胞接受辅助性 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分泌物中增殖, A错误; B、成熟 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B正确; C、病原体与巨噬细胞结合形成抗原 mhc复合体抗原 -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 T细胞能够识别嵌有抗原 -MHC复合体的细胞, C错误; D、辅助性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促
22、进细胞毒性 T细胞的增殖分化, D错误 。 答案 : B 2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 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如图所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 乙过程中 DNA复制前需要合成 RNA聚合酶 C.乙 丙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D.丙 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 。 A、乙时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丙时期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A正确; B、 DNA 复制需要酶的催化,
23、而酶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需要 RNA 聚合酶,所以甲 乙过程中 DNA 复制前需要合成 RNA聚合酶, B正确; C、乙 丙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也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C正确; D、丙图表示着丝粒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所以丙 丁过程中不再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错误 。 答案 : D 24.若将处于 G1期的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置于含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均含 3H B.每个 DNA 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浙江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