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共计 15 分 。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3分 )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 a、 b的半径分别为 r和 2r。 圆形匀强磁场 B的边缘恰好与 a线圈重合,则穿过 a、 b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 ( ) A.1: 1 B.1: 2 C.1: 4 D.4: 1 解析: 由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故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 =BS ,半径为 r的虚线范围内有匀强磁场,所以磁场的区域面积为: S=r 2 结合图可知,穿过两个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是相等的,所以磁通量都是: =Br 2.与线圈的
2、大小无关 。 故 A正确, BCD错误 。 答案: A 2.(3分 )如图所示, A、 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 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 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 ) A.t B. t C. D. 解析: 两球同时抛出,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相等时间内下降的高度相同,始终在同一水平面上,根据 x=vAt+vBt 知,当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 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故 C正确, ABD错误 。 答案: C 3.(3分 )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 。 物块初动能为 E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
3、中,物块的动能 Ek与位移 x关系的图线是 ( ) A. B. C. D. 解析: 设斜面的倾角为 ,物块的质量为 m,去沿斜面向上为位移正方向;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上滑过程中: mgxsin mgxcos=E k Ek0,所以 Ek=Ek0 (mgsin +mgcos )x; 下滑过程中: mgxsin mgxcos=E k 0,所以 Ek=(mgsin mgcos )x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最后的总动能减小 。 故 C正确、 ABD错误 。 答案: C 4.(3分 )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 A、 B、 C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 M、 P点 。 由 O点静止释放
4、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 P点 。 现将 C板向右平移到 P 点,则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 ( ) A.运动到 P点返回 B.运动到 P和 P 点之间返回 C.运动到 P 点返回 D.穿过 P 点 解析: 设 AB 间电场强度为 , BC间场强为 ,根据题意由 O点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BC板电量不变, BC板间的场强 = = 由 知 BC板间的场强不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当 C板向右平移到 P时, BC板间的场强不变,由 知,电子仍然运动到 P点返回,故 A正确, BCD错误 。 答案: A 5.(3分 )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
5、细杆上,物块质量为 M,到小环的距离为 L,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 F.小环和物块以速度 v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 P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 。 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 。 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 2F B.小环碰到钉子 P时,绳中的张力大于 2F C.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速度 v不能超过 解析: A、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则夹子与物体 M,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绳中的张力等于 Mg,与 2F大小关系不确定,故 A错误; B、小环碰到钉子 P时,物体 M做圆周运动,依据最低点由
6、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因此绳中的张力大于 Mg,而与 2F 大小关系不确定,故 B错误; C、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减小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则有: ,那么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故 C错误; D、因夹子对物体 M 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2F,依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力表达式,对物体M,则有: 2F Mg=M ,解得: v= ,故 D正确 。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分,共计 16分 。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 。 错选或不答的得 0分 。 6.(4分 )“ 天舟一号 ” 货运飞船于 2017年 4月 20日在
7、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 天宫二号 ” 空间实验室对接前, “ 天舟一号 ” 在距离地面约 380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 ) 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 A、根据卫星的速度公式 v= 和 v=r 得: = 。 将 “ 天舟一号 ” 与地球同步卫星比较,由于 “ 天舟一号 ” 的轨道半径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 “ 天舟一号 ”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而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角速度,所以其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 故 A错误 。 B、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
8、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的运行速度,知其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 故 B正确 。 C、由 T= 知 “ 天舟一号 ” 的周期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而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所以其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 故 C正确 。 D、由 a= = 知,其向心加速度小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而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约等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所以其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 。 故 D正确 。 答案: BCD 7.(4分 )某音响电路的简化电路图如图所示,输入信号既有高频成分,也有低频成分,则( ) A.电感 L1的作用是通高频 B.电容 C2的作用是通高频 C.扬声器甲用于输出高频成分 D.
9、扬声器乙用于输出高频成分 解析: A、电感 L1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故 A 错误 。 B、电容 G2的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故 B正确 。 C、电感 L1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而电容 C1的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所以低频部分通过扬声器甲 。 故 C错误 。 D、电感 L1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所以扬声器乙用于输出高频成分,故 D正确 。 答案: BD 8.(4分 )在 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 q1、 q2,其静电场的电势 在 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有 ( ) A.q1和 q2带有异种电荷 B.x1处的电场强度为零 C.负电荷从 x1移到 x2,电势能减小 D.负电荷从 x1移
10、到 x2,受到的电场力增大 解析: A、由图可知: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又有电势为正的地方,故存在正电荷;又有电势为负的地方,故也存在负电荷,所以, q1和 q2带有异种电荷,故 A正确; B、电场强度等于图中曲线斜率, x1处的斜率不为零,故电场强度不为零,故 B错误; C、负电荷从 x1移到 x2,电势增大,电势能减小,故 C正确; D、负电荷从 x1移到 x2,曲线斜率减小,及电场强度减小,所以,受到的电场力减小,故 D错误 。 答案: AC 9.(4分 )如图所示,三个小球 A、 B、 C的质量均为 m, A与 B、 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 L, B、 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
11、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 。 现 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 由 60 变为 120 , A、 B、 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则此下降过程中 ( ) A.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 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 mg B.A的动能最大时, 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 mg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 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mgL 解析: AB、 A的动能最大时,设 B和 C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均为 F,此时整体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得 2F=3mg,所以 F= ;在 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一直是加速下降,处于失重情况,所以
12、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 mg,故 A、 B正确; B、当 A达到最低点时动能为零,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A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故 C错误; D、 A下落的高度为: h=Lsin60 Lsin30 ,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小球 A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EP=mgh= mgL,故 D错误 。 答案: AB 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 题 (第 10、 11题 )和选做题 (第 12题 )两部分,共计 42 分 。 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 【必做题】 10.(8分 )利用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 小车的质量为M=200.0
13、g,钩码的质量为 m=10.0g,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Hz的交流电 。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 。 解析: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摩擦力达到平衡。 答案:小车做匀速运动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 2 所示 。 选择某一点为 O,一次每隔 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 。 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 x,记录在纸带上 。 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 v,其中打出计数点 “1” 时小车的速度 v1= m/s。 解析:计数点 1的瞬时速度 m/s=0
14、.228m/s。 答案: 0.228 (3)将钩码的重力视位小车受到的拉力,取 g=9.80m/s2,利用 W=mg x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 W。 利用 Ek= mv2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 Ek。 计算结果见下表 。 W/ 10 3J 2.45 2.92 3.35 3.81 4.26 Ek/ 10 3J 2.31 2.73 3.12 3.61 4.00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作出 Ek W图像 。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做出 Ek W图像 如图所示。 答案: 如图所示: (4)实验结果表明, Ek总是略小于 W。 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 。 用
15、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 F= 。 解析: 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 ,则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 F= =N=0.093N。 答案: 0.093N 11.(10 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 1 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 R1、滑动变阻器 R 串联接在电源 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 15mA 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 。 继电器的电阻约为 20 ,热敏电阻的阻值 Rt与温度 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1/ 199.5 145.4 108.1 81.8
16、62.9 49.1 (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 E1(3V,内阻不计 )、电源 E2(6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 R1(0200 )、滑动变阻器 R2(0 500 )、热敏电阻 Rt,继电器、电阻箱 (0 999.9 )、开关 S、导线若干 。 为使该装置实现对 30 80 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 E应选用 (选填 “E 1” 或“E 2” ),滑动变阻器 R应选用 (选填 “R 1” 或 “R 2” )。 解析:要想控制 30 时的情况,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约为 200 ,需要的最小电动势 E=0.015 (200+20)=3.3V;由于还要考虑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因此 3V的电源电动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江苏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