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历史.docx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历史.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卷)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 题中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 A 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
2、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 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 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 D。 答案: A 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 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3、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 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増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因此不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更不能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排除 AD;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増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 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 处 “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 旧唐书 高祖本纪
4、“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 旧唐书 太宗本纪 “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 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 新唐书 高祖本纪 “ 薛举寇泾 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 新唐书 太宗本纪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藉叙述此时李世民为秦王,还没有登基称帝,排除 A;根据材料可知,有的史藉叙述此时李世民为西讨元帅,排除 B;四则材料中只有一处叙述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排除 D; 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
5、举在泾州作战失畋,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 B 项正确,排除 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传 统伦理,排除 C;这一变化
6、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染奢靡风气,排除 D。 答案: B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 李鸿意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故 A 项正确,排除 B;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完成反帝
7、反封建的任务,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 C;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 D。 答案: A 29.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 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解析: 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8、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故 A 项正确;辛亥革命作为革命的高潮,开始于 1911 年,排除 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 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不同,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 D。 答案: A 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
9、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 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的颁布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学 &科网,故 B 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 1927 1937 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 1924 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 A、 C;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 日本侵略者
10、,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 D。 答案: B 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 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与所学知识可知,报告显然与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精神一致,即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
11、也可以搞活市场经济,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 C 项正确,排除 A; 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 B;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但不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排除 D。 答案: C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解析: 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
12、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 B 项正确。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此无关,排除 A;题中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 排除 C;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 D。 答案: B 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 1851 年为 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 74 42 48
13、 78 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解析: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排除 B;根据题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生活整体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 C;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14、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 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 1925 年之前叫察里津, 1925 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而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 1925 年之前,排除 A;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 B; 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 C;遏制政策应该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
15、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35.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 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新课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