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物理.docx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物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北京卷 )物理 一、本部分共 8小题,每小题 6分,共 12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6分 )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解析: A、分子的热运动是内部分子的运动,只与温度有关,与水流速度无关,故 A错误; 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进行无规则运动,故 B错误; C、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
2、C正确; D、水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是并不是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增大,可能有些分子运动速率减小,故 D错误 。 答案: C 2.(6分 )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 a、 b两束单色光 。 如果光束 b是蓝光,则光束 a可能是 (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解析: 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因为玻璃上下表面平行,当第二次折射时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折射入射光线平行 。 由于折射率不同, a光偏折较大, b光偏折较小 。 所以此玻璃对 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 b光的折射率,所以 a的频率大于 b的频率,给出的各色光中频率大于蓝光的只有紫光,故 D正确, ABC错误
3、 。 答案: D 3.(6分 )某弹簧振子沿 x轴的简谐振动 图像 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t=1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解析: A、 t=1s时,振子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所以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故 A正确; B、 t=2s时,振子位于平衡位置正在向下运动,振子的速度最大,方向向下,加速度为 0,故 B错误; C、 t=3s时,振子位于负向最大位移处,振子的速度为零
4、,加速度最大,故 C 错误; D、 t=4s时,振子位于平衡位置正在向上运动,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 0,故 D错误 。 答案: A 4.(6分 )如 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 u=220 sint (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 R=55 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2: 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 220 W B.电流表的读数为 1A C.电压表的读数为 110 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 50s 解析: A、由题意知,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 220V,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2: 1,由 =可得, U2=110V,输
5、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可得原线圈中的输入功率为 P 入 =P 出 = =220W,故 A错误; B、副线圈的电流为 I2= = =2A,由 n1I1=n2I2可得, I1=1A,即电流表的读数为 1A,故 B正确; C、电压表的读数为有效值,即 U=110V,故 C错误; D、由 u=220 sint (V)可知, = ,又由 = ,解得: T=2s,理想变压器不改变周期,故 D错误 。 答案: B 5.(6分 )利用引力常量 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 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 (不考虑地球自转 ) 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月球绕地球做
6、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解析: A、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mg,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A正确; B、根据 v= 可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半径 r,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 可求出地球质量, B正确; C、根据 = 可求出地球的质量, C正确; D、可根据则 = 计算出太阳的质量,但无法计算地球的质量, D错误 。 本题问的是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所以选 D。 答案: D 6.(6分 )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 “ 大连光源 ” 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 100nm(1nm=10 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首个最强的
7、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 。 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 (取普朗克常量 h=6.610 34Js,真空光速c=310 8m/s)( ) A.10 21J B.10 18J C.10 15J D.10 12J 解析: 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为 E= = J=1.9810 18J,故 B正确, A、 C、 D错误 。 答案: B 7.(6分 )图 1和图 2是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电路图, L1和 L2为电感线圈 。 实验时
8、,断开开关 S1瞬间,灯 A1突然闪亮,随后逐渐变暗;闭合开关 S2,灯 A2逐渐变亮,而另一个相同的灯 A3立即变亮,最终 A2与 A3的亮度相同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 1中, A1与 L1的电阻值相同 B.图 1中,闭合 S1,电路稳定后, A1中电流大于 L1中电流 C.图 2中,变阻器 R与 L2的电阻值相同 D.图 2中,闭合 S2瞬间, L2中电流与变阻器 R中电流相等 解析: A、图 1中,灯泡 A1有电阻, L1的为自感系数很大的自感线圈,电路正常工作后,不考虑电阻,故 A错误; B、图 1中,闭合 S1,电路稳定后,灯泡 A1短路,无电流,故 B错误; C、图
9、 2中,因为要观察两只灯泡发光的亮度变化,两个支路的总电阻相同,因两个灯泡电阻相同,所以变阻器 R与 L2的电阻值相同,故 C正确; D、图 2中,闭合 S2瞬间, L2对电流由阻碍作用,所以 L2中电流与变阻器 R中电流不相等,故 D错误 。 答案: C 8.(6分 )物理学原理在现代科技中有许多重要应用 。 例如,利用波的干涉,可将无线电波的干涉信号用于飞机降落的导航 。 如图所示,两个可发射无线电波的天线对称地固定于飞机跑道两侧,它们类似于杨氏干涉实验中的双缝 。 两天线同时都发出波长为 1和 2的无线电波 。 飞机降落过程中,当接收到 1和 2的信号都保持最强时,表明飞机已对准跑道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线发出的两种无线电波必须一样强 B.导航利用了 1与 2两种无线电波之间的干涉 C.两种无线电波在空间的强弱分布稳定 D.两种无线电波各自在空间的强弱分布完全重合 解析: A、干涉要求两波源的频率相同,而强度没有要求,故 A错误 。 B、由于无线电波以光速传播,根据 知,波长不同,频率不同,所以两种无线电波之间不会发生干涉,故 B 错误 。 C、空间中某点加强与减弱取决于到两波源的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偶数倍 。 所以两种电波的干涉强弱分布是固定的,而且 1 2,所以两种干涉分布不重合,不过中垂线都是加强点,故 C正确, D错误 。 答案: C 二、解答题 (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北京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