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4及答案解析.doc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4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 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75.00)1.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引入绿色 GDP 的理念,改变一味追求GDP 数量的做法,在追求 GDP 数量的同时提升 GDP 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对 GDP 的认识转变体现了_。(分数:2.50)A.矛盾的对立统一B.辩证的否定观C.量变导致质变D.矛盾的普遍性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矛盾双方相互排
2、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因为_。(分数:2.50)A.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4.“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_。(分数:2.50)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C.经验有直接经验
3、与间接经验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5.从哲学角度看,成语“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_。(分数:2.50)A.把偶然当必然B.把现象当本质C.把可能当现实D.把原因当结果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了_。(分数:2.50)A.因果联系B.内外因关系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有待上升到感性认识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8.我们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因为_。(分数:2.50)A.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
4、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C.主观和客观可以相互转化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9.我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30 年来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这一认识过程表明_。 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 正确的认识中包含有错误,错误的认识里也有正确的成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地深化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获得真正正确的认识(分数:2.50)A.B.C.D.10.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_。(分数:2.50)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塞翁失
5、马,焉知非福”C.“天不变,道亦不变”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1.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的哲学含义是_。(分数:2.50)A.哲学对经济、政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哲学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D.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2.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文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要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白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_。(分数:2.50)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D.电脑能够模拟人脑13.“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
6、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个观点_。(分数:2.50)A.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B.是旧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是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D.是机械决定论的错误观点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_。(分数:2.50)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5.从哲学上看,“虚报浮夸、欺上瞒下”违背了辩证唯物论_的原理。(分数:2.50)A.意识对于物质具有反作用B.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D.物质决定
7、意识16.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_。(分数:2.50)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17.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_。(分数:2.50)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
8、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19.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_。(分数:2.50)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2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_。(分数:2.5
9、0)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1.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_。(分数:2.50)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江山易改,秉性难移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2.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告诉我们_。(分数:2.50)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B.时间与空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C.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23.义利之辩是我国古代伦理学上争论激烈的一个
10、问题,争论的实质是把什么作为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下列主张以“利”作为判断事物价值标准的是_。(分数:2.50)A.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B.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4.“性善”、“性恶”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对立的概念,讨论的是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还是恶的。下列话语属于性恶论的是_。(分数:2.50)A.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C.侧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仁义忠信,乐
11、此不倦,此天爵也25.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其错误在于忽视了矛盾的_。(分数:2.50)A.特殊性B.斗争性C.普遍性D.同一性26.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理论上说明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7.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_。(分数:2.50)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28.先有工程
12、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_。(分数:2.50)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2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语所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30.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种观点是_。(分数:2.50)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5.00
13、)31.纳什在大自然的权利中提出:“人们对自然的了解越多,就越难以接受那种认为宇宙是为人类而存在的观点。与其说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不如说他是自然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这说明_。(分数:2.50)A.人与自然应当遵循和谐的整体发展目标B.人与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C.必须从整体生态系统中去考察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D.自然历史的变迁永远为人类所主宰32.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_。(分数:2.50)A.做事情要掌握分寸B.看问题要力求全面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做事情要
14、突出重点33.蒙娜丽莎这幅画,在儿童眼里看到的是母爱,在情侣眼里看到的是甜蜜,在朋友眼里看到的是真诚,这说明_。(分数:2.50)A.人的理性指导着感性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理性认识可以离开感性认识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34.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_。(分数:2.50)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D.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35.茶叶因生长环境的
15、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_。(分数:2.50)A.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C.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D.主观认识指导实践3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_。(分数:2.50)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3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_。(分数:2.50)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具有形而上学性C.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D.不承认
1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8.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_。(分数:2.50)A.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B.唯物主义回答都是肯定的C.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D.不可知论者的回答都是否定的39.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_。(分数:2.50)A.理念生万物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C.万物归于理D.物是观念的集合40.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_。(分数:2.50)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 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75
17、.00)1.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引入绿色 GDP 的理念,改变一味追求GDP 数量的做法,在追求 GDP 数量的同时提升 GDP 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对 GDP 的认识转变体现了_。(分数:2.50)A.矛盾的对立统一B.辩证的否定观 C.量变导致质变D.矛盾的普遍性解析:解析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18、,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原事物,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对 GDP 发展的认识即经历了这样一个曲折和前进的过程,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 恩格斯
19、这句话表明的是历史灾难和历史的进步作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因为_。(分数:2.50)A.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解析 在事物的矛盾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的地位,起次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学会区分主次
20、矛盾,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打好改革攻坚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寻求突破是这一观点的体现。4.“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_。(分数:2.50)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解析:解析 “眼见不一定为实”,即“眼见”的只能是现象,不会是本质,而现象有两种可能,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因此 B 选项是“不一定为实”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5.从哲学角度看,成语“守株待兔”中农夫的错误在于_。(分数:2.50)A.把偶然当必然 B.把现象当本质C.把可能当现实D.把原因当结果解析:解析 掌握客观必然
21、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只有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行动才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守株待兔”中农夫没有正确地掌握必然性,而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性当作了必然联系,因此是错误的。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了_。(分数:2.50)A.因果联系 B.内外因关系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解析:解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确认识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2.50)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有待上升到感性认识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 解析:解
22、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这句话正说明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8.我们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因为_。(分数:2.50)A.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C.主观和客观可以相互转化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解析:解析 认识与实践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理论必须从实践中得来,实践则必须自始至终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确定实践的目标、制定计划和选择方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和及时调整实践的道路和手段,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评价实践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完善实践观念。因
23、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科学发展观,用最高的理念指导新条件下的实践。9.我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30 年来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这一认识过程表明_。 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 正确的认识中包含有错误,错误的认识里也有正确的成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地深化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获得真正正确的认识(分数:2.50)A.B. C.D.解析:解析 选项中表述属于不可知论。10.下列命题中,不包含
24、辩证法思想的是_。(分数:2.50)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解析:解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易经中提出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变化与发展规律的观点。因此 A 项不符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来比喻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的观点。因此 B 项不符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 D 项不符合题恶。“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违背了过程论,用静止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农村信用社 公开 招聘 考试 综合 知识 分类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