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T 1722.2-2011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RLC协议.pdf
《YD T 1722.2-2011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RLC协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 T 1722.2-2011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Uu接口层2技术要求 第2部分:RLC协议.pdf(6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060M 36 Y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 7222201 1代替YDT 1 7222-2007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同 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第2部分:RLC协议2GHz TDS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HSDPA Uu interface layer 2 technical requirement-Part 2:RLC protocol(3GPP TS 2532 1 V5d0 Radio Link Control(RLC)protocol
2、 Specification,NEQ)2011-06-01发布 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目次 YD厂r17222201 1前言l范围l2规范性引用文件13缩略语”l4概述341内容“342RLC子层结构概述35功能96提供给上层的业务961总贝0“j“962业务功能在逻辑信道上的映射107期望从MAC获得的业务128层与层通信的单元1281RLC和上层之间的原语1282原语参数139对等层通信元素1591协议数据单元1592格式和参数1693协议状态2894状态变量3195定时器3396协议参数3597指定功能3610未知、未预见和错误协议数据的处理42101错
3、误序列号42102不一致的状态指示43103无效的PDU格式43104CRC错误的RLCPDU43ll基本过程43111透明模式数据(TMD)传送过程43112非确认模式数据(UMD)传送过程45113确认模式数据(AMD)传送过程46114RLC复位过程49YD厂r1722奎-201 1115STATUS PDU传送过程52116显式信令的SDU丢弃过程54117流量控制57参考文献64刖吾YD厂r172222011 YDT1722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共分2个部分:一第l部分:MAC协议;一第2部分:RLC协议。本部分是第
4、2部分。本部分代替YDT17222-2007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第2部分:RLC协议。本部分与YDT17222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为修改了下行RLC蜮殊u使用(9228节)。本部分对应于3GPPTS25322一RLC协议(版本:V5dO),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技术差异如下:一在9228节下行RLCUM特殊LI使用修改;一在117节中引入了流量控制的介绍,并提供了几种解决方案。YD,r1722(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二技术要求是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
5、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a)YDT1719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b)YDfI1720(2GI-L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测试方法c)YDT1721(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一第1部分:总则;一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一第3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一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一第5部分:物理层过程;一第6部分:物理层测量。d)Y
6、DT1722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一第1部分:MAC协议;一第2部分:RLC协议。e)YDT172320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RRC层技术要求lIIYD厂r17222201 1f)YDT 1724(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一第1部分:总则;一第2部分;层1;一第3部分:信令传输;一第4部分:NBAP信令;一第5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一第6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一第7部分
7、:专用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一第8部分:专用传输信道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g)YDT1725(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定后续的相关标准。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训威、徐菲、李文宇、林辉、廖海青、徐霞艳、张银成、陈慧、王浩然、尹桂杰、严果、黄河。本部分于200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首次修订。IVYD厂r17222201 12GHz
8、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第2部分:RLC协议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空中接口层2的RLC协议的功能、RLC提供给上层的业务和期望从下层获得的业务、以及层与层之间通信的原语,确立了对等层通信的元素结构和参数的具体要求,给出了RLC协议的基本过程和对未知、未预见和错误事件的处理方法。本部分适用于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具有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功能的空中接口RLc协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
9、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YDT1723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RRC层技术要求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ARQAutomaticRepeatRequestBCCHBroadcastControl C:hannelBCHBroadcastChannelC Control-CCCall ControlCCCHCommonControlChannel CCHControlChannelCCTrCH Code
10、dComposite TransportChannelCNCore NetworkCRCCyclicRedundancyCheck DCDedicatedControl(SAP)DCCHDedicatedConIl01ChannelDCHDedicaredChannel DLDownlinkDSCHDownlinkSharedChannel 自动重复请求广播控制信道广播信道控制 呼叫控制公共控制信道 控制信道编码合成传送信道核心网循环冗余校验专用控制(SAP)专用控制信道专用信道下行链路下行共享信道YD厂r17222-2011 2DTCHFACHFCSFDDGCHOITUkbitsL1L2L3
11、 UMACMS 删NtPCCHPCHPDU PHYPhFCH RACHRLCRadio RNI源C SAPSCCHSCHSDUSHCCHSNSUFITCH TDDTFITnTFCIDedicated TramcChannelForward LinkAccessChannelFrame CheckSequenceFrequency DivisionDuplexGeneral Control(SAP)HandoverInternationalTelccommunicationUnionkilo-bitsper secondLayer1 0hysicallayer) Layer2(datalinkl
12、ayer)Layer3(networklayer) LengthIndicator MediunlAccess ControlMobi【eStationMobilityManagementNotification(SAP) PagingControlChannel PagingChannelProtocolDataU血t Physicallayer PhysicalChallneIsRandom AccessChannelLink ControlRadioNetworkTemporary IdentityRadioResourceControI ServiceAccess PointSynch
13、ronizationConlxolChannelSynchronization ChannelServiceDa妇UnjtSharedChannelControlChannelSequenceNumberSuper FieldTrafficChannelTimeDivision DuplexTransportFormatIndicatorTransmission TimeIntervalTransportFormatCombination Indicator专用业务信道前向链路接入信道帧校验序列频分双工一般控制(sAP) 切换国际电信联盟千比特秒(kbits)层1(物理层)层2(数据链路层)层
14、3(网络层)长度指示器媒质接入控制移动台移动性管理通知(SAP)寻呼控制信道 寻呼信道协议数据单元物理层物理信道随机接入信道 无线链路控制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无线资源控制业务接入点同步控制信道同步信道业务数据单元 共享信道控制信道序号超字段 业务信道时分双工传输格式指示传送时间间隔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PCTransmitPowerControlU-User-LIEUser Equir,meritULUplink 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RAUTRANRegistrationAreaUTRAUniversalTerrestrial Rac
15、lioACCCSSIrIIl AN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ACCCSS Network4 概述YD厂r17222-2011 发射功率控制用户一用户设备上行链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UTRAN登记区通用陆地无线接入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41内容本节描述RLC子层的结构。 42RLC子层结构概述注:本节中所提供的模型仅为了对RLC子层进行定义,不对协议的实现进行规定或限制。RLC子层由三种RLC实体构成:透明模式(1M)、非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RLC实体。RLC子层模型描述如下。421总则图l描述了RLC模型中的不同RLC实体。UM和TMRLC实体可以被配置成一个
16、发送RLC实体或者一个接收RLC实体。发送RLC实体发送 RLCPDU,接收RLC实体接收RLCPDU。AMRLC实体由一个发送部分和一个接收部分组成,其中AMRLC实体的发送部分发送RLCPDU;AMRLC实体的接收部分接收RLCPDU。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定义了基本过程(见第11章)。在UM和TM情况下,发送RLC实体作为发送端,对等的RLC实体作为接收端。根据基本过程的情况,AMRLC实体可以作为发送端或者接收端。发送端是AMDPDU的发送者,接收端是AMDPDU的接收者。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位于UE或者UTRAN上。对于每一个透明模式(TM)和非确认模式(uM)业务有一个发送和一
17、个接收RLC实体。对于确认模式(AM)业务有一个发送和接收合并的实体。在本文中,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发送”指“传送给下层”。每一个UM和TMRLC实体使用一个逻辑信道发送或者接收数据PDU。AMRLC实体可以配置成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逻辑信道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和控制PDU。如果配置成使用两个逻辑信道,那么它们具有相同的类型(DCCH或者DTCH)。在图1中,AM实体间的虚线描述了在不同逻辑信道上发送和接收RLCPDU的可能性,例如,在一个逻辑信道上传输控制PDU,在另一个上传输数据PDU。在422、423和424节中对不同实体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YD丌17222-2011上层图1RLC于层总
18、体模型 Zt;辎辅限YD厂r17222_201 1422透明模式(TM)RLC实体4221总则图2表示两个透明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图的下方对与下层进行通信的逻辑信道进行了描述。图2两个透明模式对等实体的模型4222发送TMRLC实体发送TM-RLC实体通过TM-SAP从上层接收RLCSDU。所有接收到的RLCSDU的长度应是一个有效TMDPDU长度的整数倍。如果上层进行了分段的配置,并且RLCSDU的长度大于下层对T使用的TMDPDU的大小,那么发送TMRLC实体对RLC SDU进行分段以适应TMDPDU的大小,并且不添加RLC包头。承载一个RLCSDU的所有TMDPDU都在同一个111
19、中发送,该T-n中不发送任何其他RLCSDU的分段。如果上层没有进行分段的配置,那么通过将一个RLCSDU放入一个TMDPDU,可以在一个TTI中发送多于一个的RLCSDU。一个1中的所有TMDPDU的长度应相同。当对一个RLCSDU的处理结束时,得到的一个或者多个TMDPDU将通过一个BCCH、DCCH、PCCH、CCCH、SHCCH或者一个DTCH逻辑信道发送给下层。4223接收TMRLC实体接收TMRLC实体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TMDPDU。如果上层配置了分段,那么将对在一个TTI内接收到的所有TMDPDU进行重组得到RLCSDU。如果上层没有配置分段,那么每一个TMDPDU将被
20、作为一个RLCSDU。接收TMRLC实体通过TMSAP向上层发送RLC SDU。YD厂r 1 7222201 1423非确认模式(UM)RLC实体4231总则图3显示了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RLC实体的模型。CCCI引SHCCHDCC帆WCTCHUTRAN CCCHSHCCHDCCHDTCHCTCH一哑图3两个非确认模式对等实体的模型4232发送UMRLC实体发送LrMELC实体通过UM-SAP从高层接收RLC SDU。如果RLC SDU的尺寸大于UMDPDU中的可用空间,那么发送UMRLC实体将对RLC SDU进行分段,得到适当大小的UMD PDU。UMD PDU可能包含分段的和,或者级联的RL
21、C SDU。UMD PDU可能进行填充以确保得到有效的长度。使用长度标识(Length Indicator)来定义UMD PDU中RLC SDU的边界。长度标识也用于定义是否在UMD PDU中使用了填充。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密。那么UMD PDU(除了UMD PDU包头)在发送给下层之前被加密。发送UM RLC实体通过一个CCCH、SHCCH、DCCH、CTCH或者一个DTCH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UMDPDU。4233接收UMRLC实体接收uMRLC实体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UMD PDU。接收UM RLC实体对接收到的UMD PDU(除了UMD PDU包头)进行解密(如果配置并且启动了加
22、密)。它从接收到的UMD PDU中去除RLC包头,并且重组RLC SDU(如果发送UM RLC实体进行了分段和或者级联)。接收UM RLC实体通过UMSAP向上层传送RLC SDU。6YD厂r 17222201 1424确认模式(AM)RLC实体4241 总则图4显示了确认模式RLC实体模型。AM RLC实体可以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者两个逻辑信道。图4显示了使用一个逻辑信道(实线)和使用两个逻辑信道(虚线)时AMRLC实体的模型。如果配置了一个逻辑信道,AM RLC实体的发送侧通过这个逻辑信道向下层发送AMD和控制PDU。AMDPDU和控制PDU应该具有相同的RLCPDU大小。在上行链路配置两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D 1722.2 2011 GHz TD SCDMA 数字 蜂窝 移动 通信网 高速 下行 分组 接入 Uu 接口 技术 要求 部分 RLC 协议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3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