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 T 1254-2003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 :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pdf
《YD T 1254-2003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 :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 T 1254-2003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 :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pdf(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33.040.50M 42YU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丫D/T 1254-2003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TDD-EDSL) ;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Access network technical specification-TDD basedEthernet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systemvariable length frame transmission mode2003-01-28发布2003-01-28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丫D/T 1254-2003目次言范围1规范性引用文件1缩略语,1系统应用参考模型。.2传送
2、能力3接口56.1业务节点接口56.2用户网络接口.56.3线路接口(U一接口) 66.4 POTS分离器要求8系统功能特性97.1 ETU发送器参考模型97.2收发器功能特性97.3设备功能特性.17前1,门j41工口Ul7l724242525262627272727292929292929293030303030I8收发器训练及协议,8.1上电初始化8.2快速重训练.8.3收发器状态控制.,9频谱管理功能9.1概述9.2业务兼容策略9.3兼容ADSL9.4兼容VDSL10性能要求10.1环路类型定义.10.2吞吐量要求,.11管理功能要求11.1基本要求,11.2配置管理11.3故障管理1
3、1.4告警管理11.5性能管理11.6安全管理,.,12供电要求12.1局端设备.12.2用户端设备13其它要求,13.1环境适应性要求.丫D/T 1254-200313.2设备安全性要求3013.3设备电磁干扰31附录A(规范性附录)扩展消息33A.1格式说明33A.2元消息34参考文件,38丫D/T 1254-2003前言接人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TDD-EDSL)分为两个部分:一第1部分: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一第2部分:固定长度帧传送模式。本部分为接人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TDD-EDSL)的第1部分。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通
4、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基和在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强敖立赵苹杨林YD/r 1254-2003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TDD-EDSL):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于时分双工方式采用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的接口、功能、性能、网管和协议等要求。本标准适用运行于接人网现有铜线设施和用户驻地布线系统中混合线规的金属双绞线上的采用时分双工技术,在一对双绞线上支持分组数据业务和话带业务运行的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5、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YD/T 950-1998电信交换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eqv ITU K.20)IEEE Std 802.2信息技术一电信和系统间信息交换一局域网和城域网一具体要求一第2部分:逻辑链路控制IEEE Std 802.3信息技术一电信和系统间信息交换一局域网和城域网一渗AL体要求一第3部分:CSMA/C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IEEE Std 802.1Q IEEE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的局域网ISO/IEC
6、 13239: 1997信息技术一电信和系统间信息交换一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RFC 894在以太网上传送IP数据报RFC 1042在IEEE 802网络上传送IP数据报RFC 1242网络互联设备基准术语RFC 1661点到点协议(PPP)RFC 2516在以太网上传送PPP的方法(PPPoE)PCI-SIG PCI Rev2.2 PCI局部总线规范,修订版2.2USB-IF USB v1.1通用串行总线规范版本1.13缩略语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BTEQ Bridged Tap EQualizerCPE Customer P
7、remises Equipment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CW Continuous WaveDAC Digital to Analogue Converter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TDD-EDSL TDD based Ethernet Digital Subscriber LineETU TDD-EDSL Transceiver UnitETU-C ETU at the Central office end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桥接抽头均衡器用户驻地设备循环冗余检验载波数模转换器数字用户线以太数字用户线EDSL收发器单元局侧EDSL线路
8、收发器YD/T 1254-2003ETU-R ETU at the Remote terminal endGSTN General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HDLC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SL High bit 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ineHPF High Pass FilterLCL Longitudinal Conversion LossLCTL Longitudinal Conversion Transfer LossLPF Low Pass FilterISB Least Significan
9、t BitLMS Least Mean SquaresMSB Most significant bit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PSD Power Spectrum Density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PSK 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RL Return LossSDU Service Data UnitSHDSL Single-pair High bit rate Digital Subscriber
10、 Line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SNR Signal-to-Noise RatioT-R interface (s) between ETU-R and switchinglayerT/S interface (s) between TDD-EDSL networktermination and CPE or home networkU-C loop interface一central office endU-R loop interface一remote terminal end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USB Universal Se
11、rial BusV-C logical interface between ETU-C and adi巨tal network element such as one or moreswitching system4系统应用参考模型用户EDSL线路收发器普通电话交换网高级数据链路控制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高通滤波器纵向变换损耗纵向变换转移损耗低通滤波器最低有效位最小均方根最高有效位外围设备互联普通电话业务功率谱密度正交幅度调制四相相移键控反射衰减服务数据单元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业务网络接口信噪比用户端设备中ETU-R与交换层接口EDSL用户端与用户驻地网或用户驻地设备接口局端环路接口远端环路接
12、口用户网络接口通用串行总线ETU-C与数字网络元件如交换系统之间的逻辑接口图1给出了TDD-EDSL系统的应用参考模型,该模型描述了TDD-EDSL系统提供TDD-EDSL overPOTS业务所需的各功能模块。YD/T 1254-2003信号线接口)U-C与U-R接口在本规范中进行了定义,V-C和T-R接口以逻辑功能定义,而非物理功能。)当V-C接口或T-R接口集成于某一装置内部时,其实现方式不作规定。)分离器中的高通滤波器功能可以集成到ETU-x中,此时U-C2和U-R2接口将分别与U-C和U-R接口相同。)一个TDD-EDSL远端设备可以提供一种以上的T/S接口。图1下DD-EDSL系统
13、应用参考模型5传送能力TDD-EDSL收发器单元ETU实现一条时分双工承载信道。ETU的最高数据传输能力取决于系统环路特性。系统在上电初始化和训练阶段,ETU-C对可用速率进行配置。由于系统的自适应时分双工特性,系统实际上下行速率取决于上下行信道各占用的时间比例。系统应可根据待发送数据量自适应调节上下行信道的容量。TDD-EDSL系统的名义承载速率定义为,TDD-EDSL系统收发器单元所具有传送比特率的能力。由于时分双工系统收发器是交替工作的,因此TDD-EDSL系统的实际上下行传送速率之和小于名义承载速率。系统的实际传送性能要求见第10章。TDD-EDSL系统可用的名义承载速率见表1。由于T
14、DD-EDSL系统可以工作在多种符号率和多种调制方式下,因此不同的符号率和调制方式下的组合可能提供相同的名义承载能力。为了使速率编号惟一化并与后续各表保持一致,因此对表1中相同的名义承载速率等级没有进行合并。载频、调制方式与名义承载速率的关系详见表70表1名义承载速率序号名义承载速率(kbit/s)01251178.571225032504357.143丫D/T 1254-2003表1(续1序号名义承载速率(kbit/s5357.1436375750085009535.71410714.28611714.28612750131 Of旧141000151071.429161428.5711714
15、28.571181 500191666.6672021城10212000222142.857232 500242857.142253000263333.333273333.3332840(洲294285.71430slX洲】315000326000336666.667347 5003510000丫D,汀1254-20036接口6.1业务节点接口6.1.1 10Base一或100Base-X接口接口协议栈见图2。按照RFC1 042或RFC 894的规定,将IP包封装到IEEE802的帧格式中。IEEE802.2/DI对于300-2 800kHz的正弦信号,从分离器线路接口到模拟音频接口的衰减应
16、55dBo7系统功能特性7.1 E丁U发送器参考模型图8所示的ETU发送器参考模型并非是对ETU实现结构的要求,其目的是方便对ETU的功能特性的描述。模拟输出图8 ETU发送器参考模型7.2收发器功能特性7.2.1时分双工模式TDD-EDSL采用时分双工技术。在正常通信中,同一条线路上的一对收发器应轮流发送信号,收发器每次发送称为一个突发。7.2.2突发模式TDD-EDSL应使用突发方式发送信号。当没有信息(包括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需要传送时,收发器不应向线路发送信号。收发器利用位于每一个突发头部的前导序列来建立符号同步和比特同步。收发器应能在每个突发之间改变发送频谱和调制方式,以适应线束中噪
17、声环境的变化。7.2.3比特序列TDD-EDSL比特处理顺序应与比特到达以太网接口的顺序一致。72.4扰码收发器使用的扰码多项式为:丫D,汀1254-2003P (x) =1+x0+x“7.2.5脉冲成型滤波器脉冲成型滤波器为滚降系数为0.3的升余弦滤波器。7.2.6成帧7.2.6.1成帧概述ETU-C或ETU-R的每次突发构成一个复帧,每个复帧由一个前导序列和N个信息帧构成。N的值由当前所发送的波特率和调制方式所决定。每种发送模式下的N值见表40TDD-EDSL帧结构如图9所示。前导序列信息帧1信息帧z信息帧3信息顿N128字节68-1522字节68-1522字节68-1522字节68-1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D 1254 2003 接入 技术 要求 基于 时分 双工 以太 数字 用户 系统 可变 长度 传送 模式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3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