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职业资格】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二)及答案解析.doc
《【计算机类职业资格】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类职业资格】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二)及答案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二)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1.通常在软件的 (31) 活动中无需用户参与。A需求分析 B维护 C编码 D测试(分数:1.00)A.B.C.D.2.用来辅助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支持等过程中的活动的软件称为软件开发工具;通常也称为 (97) 工具。ACAD BCAI CCAM DCASE(分数:1.00)A.B.C.D.在系统转换的过程中,旧系统和新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再由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 (13) :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 (14) 。(分数:2.00)(1).A直接转换
2、B位置转换 C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分数:1.00)A.B.C.D.(2).A直接转换 B位置转换 C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分数:1.00)A.B.C.D.3.内聚是一种指标,表示一个模块 (25) 。A代码优化的程度 B代码功能的集中程度C完成任务的及时程度 D为了与其他模块连接所要完成的工作量(分数:1.00)A.B.C.D.结构化分析方法(SA)、结构化设计方法(SD)和 Jackson方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人们使用SA方法时可以得到 (43) ,这种方法采用的基本手段是 (44) ;使用 SD方法时可以得到 (45) ,并可以实现 (46) ,而使用 Jackson方法可以
3、实现 (47) 。(分数:5.00)(1).A程序流程图 B具体的语言程序C模块结构图及模块的功能说明书 D分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分数:1.00)A.B.C.D.(2).A分解与抽象 B分解与综合C归纳与推导 D试探与回溯(分数:1.00)A.B.C.D.(3).A程序流程图 B具体的语言程序C模块结构图及模块的功能说明书 D分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分数:1.00)A.B.C.D.(4).A从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B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C从模块结构导出数据结构 D从模块结构导出程序结构(分数:1.00)A.B.C.D.(5).A从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B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C从模块结
4、构导出数据结构 D从模块结构导出程序结构(分数:1.00)A.B.C.D.4.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评估软件项目风险时, (26) 与风险无关。A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正式承诺支持该项目B开发人员和用户是否充分理解系统的需求C最终用户是否同意部署已开发的系统D开发需要的资金是否能按时到位(分数:1.00)A.B.C.D.5.系统测试是将软件系统与硬件、外设和网络等其他因素结合,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测试。 (4) 不是系统测试的内容。A路径测试 B可靠性测试 C安装测试 D安全测试(分数:1.00)A.B.C.D.在 UML提供的图中, (20) 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 (21) 用于
5、按时间顺序描述对象间交互。(分数:2.00)(1).A用例图 B类图 C对象图 D部署图(分数:1.00)A.B.C.D.(2).A网络图 B状态图 C协作图 D序列图(分数:1.00)A.B.C.D.6.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软件的结构、过程和模块,其中软件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 (3) 。A模块间的操作细节 B模块间的相似性C模块间的组成关系 D模块的具体功能(分数:1.00)A.B.C.D.结构化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用于 (73) ,它是一种面向 (74) 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使用的图形工具是 (75) , (75) 中矩形表示 (76) 。如果两矩形之间有直线相连,表示它们存在 (
6、77) 关系。(分数:5.00)(1).A链接 B调用 C并列 D顺序执行(分数:1.00)A.B.C.D.(2).A测试用例设计 B概要设计 C程序设计 D详细设计(分数:1.00)A.B.C.D.(3).A对象 B数据结构 C数据流 D控制流(分数:1.00)A.B.C.D.(4).A程序结构图 B数据流程图 C程序流程图 D实体联系图(分数:1.00)A.B.C.D.(5).A数据 B加 C模块 D存储(分数:1.00)A.B.C.D.下列要素中,不属于 DFD的是 (15) 。当使用 DFD对一个工资系统进行建模时, (16) 可以被认定为外部实体。(分数:2.00)(1).A加工 B
7、数据流 C数据存储 D联系(分数:1.00)A.B.C.D.(2).A接收工资单的银行 B工资系统源代码程序C工资单 D工资数据库的维护(分数:1.00)A.B.C.D.7.使用软件开发工具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效率。集成型软件开发环境通常由工具集和环境集成机制组成。这种环境应具有 (98) 。环境集成机制主要有数据集成机制、控制集成机制和界面集成机制。A开放性和可剪裁性 B开放性和不可剪裁性C封闭性和可剪裁性 D封闭性和不可剪裁性(分数:1.00)A.B.C.D.8.软件开发中的瀑布模型典型地刻画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划分,与其最相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是 (1) 。A构件化方法 B结
8、构化方法C面向对象方法 D快速原型法(分数:1.00)A.B.C.D.9.耦合度描述了 (23) 。A模块内各种元素结合的程度B模块内多个功能之间的接口C模块之间公共数据的数量D模块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分数:1.00)A.B.C.D.在表示多个数据流与加工之间关系的符号中,下列符号分别表示 (104) 和 (105) 。(分数:2.00)(1).A若 A, 则(B 或 C)或(B 与 C) B若 A或 B,则 CC若 A与 B,则 C D若 A,则(B 或 C)但非(B 与 C)(分数:1.00)A.B.C.D.(2).A若 A,则(B 或 C)或(B 与 C) B若 A或 B,则 CC若 A
9、与 B,则 C D若 A,则(B 或 C)但非(B 与 C)(分数:1.00)A.B.C.D.采用 UML进行软件建模过程中, (34) 是系统的一种静态视图,用 (35) 可表示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的整体/部分形式的关联关系。(分数:2.00)(1).A序列图 B协作图 C类图 D状态图(分数:1.00)A.B.C.D.(2).A依赖关系 B聚合关系 C泛化关系 D实现关系(分数:1.00)A.B.C.D.10.下述任务中,不属于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阶段的是 (2) 。A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 B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C确定软件系统的性能要求 D确定软件系统的运行平台(分数:1.00)A.B.C.D
10、.11.在结构化分析方法中,数据字典是重要的文档。对加工的描述是数据字典的组成内容之一,常用的加工描述方法 (6) 。A只有结构化语言 B有结构化语言和判定树C有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判定表 D有判定树和判定表(分数:1.00)A.B.C.D.(68) 在实现阶段进行,它所依据的模块功能描述和内部细节以及测试方案应在 (69) 阶段完成,目的是发现编程错误。(70) 所依据的模块说明书和测试方案应在 (71) 阶段完成,它能发现设计错误。(72) 应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强度测试的基础上进行,测试计划应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完成。(分数:5.00)(1).A用户界面测试 B输入/输出测试 C集成测试 D
11、单元测试(分数:1.00)A.B.C.D.(2).A需求分析 B概要设计 C详细设计 D结构设计(分数:1.00)A.B.C.D.(3).A集成测试 B可靠性测试C系统性能测试 D强度测试(分数:1.00)A.B.C.D.(4).A编程 B概要设计 C维护 D详细设计(分数:1.00)A.B.C.D.(5).A过程测试 B函数测试C确认测试 D逻辑路径测试(分数:1.00)A.B.C.D.在用白箱法设计测试用例时,常用的 5种覆盖标准是: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多重条件组合覆盖。假设 A和 B是两种覆盖标准,我们用 A B表示 A包含 B,用 A (分数:5.00)(1)
12、. (分数:1.00)A.B.C.D.(2). (分数:1.00)A.B.C.D.(3). (分数:1.00)A.B.C.D.(4). (分数:1.00)A.B.C.D.(5). (分数:1.00)A.B.C.D.12.结构化开发方法中,数据流图是 (28) 阶段产生的成果。A需求分析 B总体设计 C详细设计 D程序编码(分数:1.00)A.B.C.D.在测试用例设计中,有语句覆盖、条件覆盖、判定覆盖(即分支覆盖)、路径覆盖等,其中 (78) 是最强的覆盖准则。为了对如图 9-2所示的程序段进行覆盖测试,必须适当地选取测试数据组。若 x,y 是两个变量,可供选择的测试数据组共有,四组(如表 9
13、-3所示),则实现判定覆盖至少应采用的测试数据组是 (79) ;实现条件覆盖至少应采用的测试数据组是 (80) ;实现路径覆盖至少应采用的测试数据组是 (81) 或 (82) 。(分数:5.00)(1).A语句覆盖 B条件覆盖 C判定覆盖 D路径覆盖(分数:1.00)A.B.C.D.(2).A和组 B和组 C和组 D和组E,和组 F,和组G,和组 H,和组(分数:1.00)A.B.C.D.E.F.G.H.(3).A和组 B和组 C和组 D和组E,和组 F,和组G,和组 H,和组(分数:1.00)A.B.C.D.E.F.G.H.(4).A和组 B和组 C和组 D和组E,和组 F,和组G,和组 H
14、,和组(分数:1.00)A.B.C.D.E.F.G.H.(5).A和组 B和组 C和组 D和组E,和组 F,和组G,和组 H,和组(分数:1.00)A.B.C.D.E.F.G.H.13.在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中,一般把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划分为 (8) 两种。A数据流和事务流 B变换流和数据流C变换流和事务流 D控制流和事务流(分数:1.00)A.B.C.D.14.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可以使用各种图形工具来辅助决策,下面对 Gantt图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22) 。AGantt 图表现了各个活动的持续时间BGantt 图表现了各个活动的起始时间CGantt 图反映了各个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DGant
15、t 图表现了完成各个活动的进度(分数:1.00)A.B.C.D.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图作为描述工具。如 DFD就是面向 (93) 分析方法的描述工具。在一套分层 DFD中,如果某一张图中有 N个加工(process),则这张图允许有 (94) 张子图。在一张 DFD图中,任意两个加工之间 (95) 。在画分层 DFD时,应注意保持 (96) 之间的平衡。(分数:4.00)(1).A数据结构 B数据流 C对象 D构件(component)(分数:1.00)A.B.C.D.(2).A0 B1 C1N D0N(分数:1.00)A.B.C.D.(3).A有且仅有一条数据流B至少有一条数据流C可以有 0
16、条或多条名字互不相同的数据流D可以有 0条或多条数据流,但允许其中有若干条名字相同的数据流(分数:1.00)A.B.C.D.(4).A父图与其子图 B同一父图的所有子图C不同父图的所有子图 D同一子图的所有直接父图(分数:1.00)A.B.C.D.15.在统一建模语言(UML)中, (33) 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A类图 B用例图 C对象图 D协作图(分数:1.00)A.B.C.D.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二)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1.通常在软件的 (31) 活动中无需用户参与。A需求分析 B维护 C编码 D测试(分数:1.00)A.
17、B.C. D.解析:解析 为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在各种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用户和软件人员共同讨论,并且只有用户参与,才能有助于软件人员了解用户的知识、管理和技能等背景,也才能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软件设计是将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直接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方案转换为可以在计算机中实现的技术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专家参与,也要求系统的用户高度参与和控制,用户主要参与系统总体设计、代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工作。测试是软件质量的保证性手段,因为用户是软件的直接或间接使用者,这一群体能对软件系统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种类的用户可以以不同形式参与系统测试活动。
18、软件编码是用程序代码实现软件设计活动,这一活动只是将软件人员与用户共同确定的软件设计用指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实现,得到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实体,用户通常不需要参与这个过程。2.用来辅助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支持等过程中的活动的软件称为软件开发工具;通常也称为 (97) 工具。ACAD BCAI CCAM DCASE(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软件开发工具是指用于辅助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支持等过程中的活动的软件,通常也称为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在系统转换的过程中,旧系统和新系统
19、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再由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 (13) :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 (14) 。(分数:2.00)(1).A直接转换 B位置转换 C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分数:1.00)A.B.C.D. 解析:(2).A直接转换 B位置转换 C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这道题属于纯概念题,题目中的字句都是从概念中抽出来的,下面我们来看系统转换的一些概念。新老系统之间的转换有三种方式: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1)直接转换就是在确定新系统运行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这种方式对人员、设备费用很节省
20、。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一些处理过程不太复杂,数据不很重要的场合。(2)并行转换是新老系统并行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老系统。对于较复杂的大型系统,它提供了一个与老系统运行结果进行比较的机会,可以对新老两个系统并行工作,消除了尚未认识新系统之前的紧张和不安。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这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转换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安全、可靠,但费用和工作量都很大,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系统要两套班子并行工作。(3)分段转换又称逐步转换、向导转换、试点过渡法等。这种转换方式实际上是以上两种转换方式的结合。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老系统。那些在转换过程中还没
21、有正式运行的部分,可以在一个模拟环境中继续试运行。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大。但是这种分段转换要求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都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就无法实现这种分段转换的设想。由此可以看出题目所说的“旧系统和新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再由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策略”是并行转换,而“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旧系统的策略”是分段转换。3.内聚是一种指标,表示一个模块 (25) 。A代码优化的程度 B代码功能的集中程度C完成任务的及时程度 D为了与其他模块连接所要完成的工作量(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内聚是指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
22、紧密程度。内聚按强度从低到高有以下几种类型。(1)偶然内聚:如果一个模块的各成分之间毫无关系,则称为偶然内聚。(2)逻辑内聚:几个逻辑上相关的功能被放在同一模块中,则称为逻辑内聚。如一个模块读取各种不同类型外设的输入。尽管逻辑内聚比偶然内聚合理一些,但逻辑内聚的模块各成分在功能上并无关系,即使局部功能的修改有时也会影响全局,因此这类模块的修改也比较困难。(3)时间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的功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但这些功能只是因为时间因素关联在一起,则称为时间内聚。(4)过程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成分是相关的,而且这些处理必须以特定的次序执行,则称为过程内聚。(5)通信内聚:如果一个模块
23、的所有成分都操作同一数据集或生成同一数据集,则称为通信内聚。(6)顺序内聚:如果一个模块的各个成分和同一个功能密切相关,而且一个成分的输出作为另一个成分的输入,则称为顺序内聚。(7)功能内聚:模块的所有成分对于完成单一的功能都是必需的,则称为功能内聚。结构化分析方法(SA)、结构化设计方法(SD)和 Jackson方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人们使用SA方法时可以得到 (43) ,这种方法采用的基本手段是 (44) ;使用 SD方法时可以得到 (45) ,并可以实现 (46) ,而使用 Jackson方法可以实现 (47) 。(分数:5.00)(1).A程序流程图 B具体的语言程序C模块
24、结构图及模块的功能说明书 D分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分数:1.00)A.B.C.D. 解析:(2).A分解与抽象 B分解与综合C归纳与推导 D试探与回溯(分数:1.00)A.B. C.D.解析:(3).A程序流程图 B具体的语言程序C模块结构图及模块的功能说明书 D分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分数:1.00)A.B.C. D.解析:(4).A从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B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C从模块结构导出数据结构 D从模块结构导出程序结构(分数:1.00)A.B. C.D.解析:(5).A从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B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C从模块结构导出数据结构 D从模块结构导出程序结构(分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职业资格 数据库 系统 工程师 开发 运行 维护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