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T 1511-1993 机车压力继电器技术条件.pdf
《TB T 1511-1993 机车压力继电器技术条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B T 1511-1993 机车压力继电器技术条件.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151193 机车压力继电器技术条件 19931111发布 199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机车压力继电器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继电器的一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铁道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电动车组的气压或油压系统中所用的压力继电器。 2. 引用标准 GB 3367.9 铁路机车名词术语 牵引电气设备术语 GB 3367.10 铁路机车名词术语 牵引电气设备名词 GB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 4207 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
2、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测定方法 GB 5169.4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灼热丝试验方法和导则 GB 1497 低压电器基本标准 GB 4942.2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TB 1333 机车电器基本技术条件 3. 压力继电器正常使用条件 3.1. 环境条件 a.海拔不超过2500m; b.最高周围空气温度(见表1) 表1 最高周围空气温度 海 拔 1000m及以下10002500m 最高周围 空气温度 45 45起海拔每升高 100m递降0.5。 c.最低周围空气温度为-25,允许在-40时存放; d.周围空气湿度:最湿月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大于90%(该月月平均最低温度不超过25
3、); e.相对于正常工作位置的倾斜不大于10; f.相应于机车的垂向、横向、纵向存在着频率f为150Hz的正弦振动,其振动加速度当频率f为110Hz时等于0.1fg(g为重力加速度,计算时可化简为10ms2),当频率f为1050Hz时等于1g; 因机车连挂时的冲击,沿机车纵向激起的加速度不大于3g; g.装于能防雨、雪、风、沙的车体(或箱体)内。 3.2. 使用工作介质要求 1a.液体介质应保证其粘度不超过3.3Pa.s,介质的PH值不超过4.28,介质内不含有固体杂质,应具有防锈性能; b.气体介质应保证其不含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及粉尘微粒。 3.3. 使用安全条件 a.使用环境条件不应超过第3
4、.1条所述要求; b.本产品具有防火性能要求,机车组装也应相应考虑防火措施; c.使用工作介质要求应符合第3.2条规定; d.本产品安装不应有联线不当、间隔距离太小,对地距离太小等引起维护保养不便、装卸不便、减小电气间隙、减小爬电距离等不良现象; e.使用本产品的电路内产生的过电压不高于产品规定的耐受过电压水平; f.当本产品使用要求与安装环境条件超出本标准要求时应与制造厂协商另行解决。 4. 产品分类 4.1. 按用途压力继电器可分为气压式和油压式两种。 4.2. 按结构压力继电器可分为波纹管传动与薄膜传动两种。 5. 额定参数 5.1. 额定电压:直流110V 额定工作电流:0.2、0.5
5、、1.0A,其相应的约定发热电流*为2、5、10A。 *注:进行温升试验的电流值,与产品原标志的额定电流相对应。 5.2. 压力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差调整范围及整定值允差按表2规定。 表2 动作值返回差调整范围及整定值允差 系 列 压力等级范围(kPa) 50200 200600 6001000 最大工作压力 一般为压力等级范围的上限值。当用户特殊需要提高时,应与制造厂协商;优先在200、600、1000kPa之内选择 动作整定值 由用户在压力等级范围内确定 动作值的调整范围 动作整定值的 30% 动作整定值的 25% 动作整定值的 20% 返回差*范围(kPa) 2050 3060 50200
6、 返回整定值 由用户在返回差范围内确定 整定值允差(kPa) 20 20 20 *注:返回差是动作值与返回值相差的数值 6. 技术要求 6.1. 一般要求 6.1.1. 压力继电器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各项技术参数、各零部件尺寸精度、材料、表面粗糙度、电镀及油漆保护层、绝缘处理、热处理等应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要求。 26.1.2. 同型号压力继电器的产品及零部件应能互换。 6.1.3. 压力继电器结构应能用一般工具装拆,如需特殊工具应由制造厂提供。 6.2. 整定值允差 压力继电器在不受振动及在技术条件规定的条件下,整定后动作值误差不超过表2规定。 动作值误差按下式计算:
7、动作值误差动作值-整定值 上式中动作值包括动作整定值和返回整定值,对应的动作值误差也包括动作整定值误差和返回整定值误差。 6.3. 动作性能 6.3.1. 压力继电器在周围空气温度范围内应能可靠工作。压力继电器的触头应有速动性能。 6.3.2. 压力继电器在相对正常安装位置倾斜不大于10时,其动作性能仍能符合第6.2条规定。 6.4. 压腔密封性和强度要求 6.4.1. 压力继电器的压腔应能承受1.5倍的最大工作压力(但不小于900kPa)1min而无机械损伤。 6.4.2. 压力继电器的压腔的允许泄漏量为:将其与一个容积为1L的储气缸相连,并充以其最大工作压力后,经10min,压腔中的压力下
8、降不应超过5%。 6.5. 压力继电器的耐振性能 6.5.1. 压力继电器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分别在相应机车的垂向、横向、纵向、在150Hz的振动频率范围内,检查有无共振现象,如产生共振应设法消除,不能消除时,则在该共振频率及其方向振动2h,压力继电器不应出现机械损伤、误动作、紧固件松动、触头弹跳等不良现象。 6.5.2. 压力继电器若无共振现象,则按正常位置安装,分别在相应于机车的垂向、横向、纵向承受10Hz、10ms2的振动各2h,不得发生机械损伤、误动作和紧固件松动、触头弹跳等不良现象。压力继电器动作值振动误差不得超过10%。 振动误差均值不受振动时的动作值平均值不受振动时的动作值平振动
9、下的动作值平均值100% 6.5.3. 压力继电器按正常工作位置安装,相应于机车的纵向承受50Hz、30ms2的振动2min,不得产生误动作、机械损伤、紧固件松动和触头弹跳等不良现象。 6.6. 压力继电器的机械寿命不低于2105次。 6.7. 发热温度极限 压力继电器的触头通以约定发热电流,其各部分在最高周围空气温度下的发热温度极限见表3。 3表3 发热温度极限 项 零部件名称 材料和形式 发热温度极限 紫铜或铜合金触头 115 1 发热温度不影响 接触压力的触头 银或银合金触头 以不损害相邻部件为限 2 发热温度影响 接触压力的触头 磷青铜或弹簧钢片 构成的簧片触头 75 紫铜或黄铜95
10、3 用螺钉、铆钉紧 固的导电连接 紫铜或黄铜接触 处镀锡 100 各零部件的允许温升为表3中的发热温度极限值与试验地点相应的最高周围空气温度(按表1规定)之差。 6.8. 绝缘性能 6.8.1. 相对漏电起痕指数 压力继电器使用的绝缘材料必须具有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值)的测定值。CTI值用伏特数表示。绝缘材料的CTI值划分为以下四个组别: 绝缘材料组别:CTI600 绝缘材料组别:600CTI400 绝缘材料组别a:400CTI175 绝缘材料组别b:175CTI100 压力继电器使用的绝缘材料其CTI值应不小于175V,绝缘材料的CTI值是选择爬电距离的必要依据。 6.8.2. 工频耐受
11、电压 压力继电器相互绝缘的带电部分之间及对地应能承受工频试验电压1500V(有效值)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8.3. 冲击耐受电压 按系统被控过电压情况为依据的压力继电器耐受过电压性能与机车预期过电压相匹配。压力继电器应能耐受2500V(峰值)的冲击电压试验而无击穿或闪络现象,其冲击电压波形如图1所示 脉冲前沿 t11.2s30% 幅值下降到50%峰值时的脉冲宽度 t250s20% 脉冲峰值允差上3.0% 图1 标准冲击电压波形 46.8.4. 冲击耐受电压的海拔修正 当进行第6.8.3条试验,试验地点的海拔不为2500m时,压力继电器的冲击电压值应乘以修正系数,修正系数根据海拔不同
12、,按表4选取。若试验地点海拔介于表中某二个海拔值之间时,允许用该相邻的二个海拔的修正系数按插入法进行折算。 表4 海拔修正系数 海拔m 0 500 1000 2000 2500 3000 4000 修正系数 1.354 1.260 1.205 1.066 1.000 0.938 0.832 6.8.5. 耐湿热性能 压力继电器按GB 2423.4进行高温温度为40的交变湿热试验6周期。 试验后其绝缘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a.用500V兆欧表测量压力继电器各部分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1M; b.能承受第6.8.2条规定的工频耐受电压试验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6.8.6. 绝缘件的起火危险性 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B 1511 1993 机车 压力 继电器 技术 条件
